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课时作业
展开乍( ) 鲜腴( ) 篱笆( ) 扳尖( ) 缅桂( )
绿釉( ) 青头菌( ) 辟邪( ) 八卦( ) 吆喝( )
暮年( ) 一碟( ) 饱涨( ) 苔痕( ) 密匝匝(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
B.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的,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 80%左右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 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地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4.文学常识填空。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 . . 。代表作品有 等。
本课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 的 《 》和 的《 》。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 ; ,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课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7.赏析下列句子。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8.“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了课文第3段和第12段,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吧。
9.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能说说“那天的情味”指什么吗?
赏析句子。
1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昆明的雨”为题,是否怀念的就是昆明的雨?
11.《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体现“以小见大”的。
拓展阅读
成都的雨
侯志明
①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
②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③在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
④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一年的雨量,几乎是我家乡的十倍。雨中没有尘土,每一滴雨落到地上,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⑤家乡的雨总是和冷空气裹在一起,下着下着,雨就变成了冰雹;也总是和风裹在一起,所谓风雨交加,形容家乡的雨很是贴切。成都偶尔也会有疾风暴雨,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⑥家乡的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要下雨,却只滴了几滴,就随风而去,无影无踪。如果说家乡的雨是急就的,那成都的雨就是充分酝酿的。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或许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⑦在成都的雨中漫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会看到挂在尖尖青草上的雨滴,那样晶莹剔透;你会看到紧紧抓住一朵莲花而不松手的一连串的雨滴。落在花上的雨滴,几乎都是一串而不是一滴。不知是花迷住了雨,还是雨迷住了花。
⑧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有要停的意思。成都的市民早已熟悉成都的雨的习性,经常不等雨停就走出家门。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成都的雨温柔绵软,即使冬天也没有多少冷意。细雨中,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不像往常那么夺目耀眼,紧张的生活节奏随之放慢。
⑨细雨中,成都的乡村也会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农家人站立在雨中,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点缀在花草中。这让人不禁想到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⑩如果没有在成都雨中漫步的经历,那么是无论如何都读不懂成都的这种诗意与情调的。这种诗意与情调,只能酝酿在成都的雨中。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若问为什么,答,这里既宜居又宜业,既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很多好玩的。而我却以为这样的答案不够完整,至少还得加上一句:成都有诗意有情调。当然,包括这雨中的诗意与情调。
成都的雨是恰到好处的,让整座城市浸染在诗画里,令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
12.文章第①~⑥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家乡的雨与成都的雨进行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13.本文以《成都的雨》为题,有什么作用?
1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从修辞的角度)
(2)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5.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建的诗有什么作用?
16.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zhà yú lí ba bān miǎn yòu jūn bì ɡuà yā mù diézhǎnɡ hén zā
2.B(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多用来形容山脉、河流、雨雪等,不能形容人讲话。)
3.B(A.前后矛盾,可删去“超”或“左右”;C.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 或“使”;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删去“但”。)
4.(1)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受戒》《大淖纪事》
(2)杜甫的《春望》和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5.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 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6.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1)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2)“爬”“遮 ”等动词,将木香拟人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8.第3段从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9.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10.“昆明的雨”是作者对昆明的爱的感情寄托载体。作者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11.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12.突出成都的雨润物无声、不留明显痕迹、连绵不绝、雨量充沛等特点。
13.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14.(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成都的雨是经过充分酝酿的,而不是急就的,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雨的喜爱。
(2)运用“撑”“漫步”“坐”“穿”“摇”“品”等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都人在雨中享受慢生活的那份惬意舒适,突出了成都人对成都的雨的了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雨的赞美之情。
15.①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②突出细雨使成都的乡村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
16.结构上,照应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突出成都的雨恰到好处,给城市增添了诗意美,点明文章主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与运用,课内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