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子组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细胞中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分布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C.植物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叶绿体中
    D.淀粉、糖原、纤维素、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答案】D
    【分析】1、核酸包括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详解】A、线粒体(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含有RNA)、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叶绿体(含有DNA和RNA)等结构中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A正确;
    B、细胞中RNA主要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过程合成,但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
    C、植物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叶绿体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错误。
    故选D。
    2.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其合成离不开内质网等细胞器。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肿瘤细胞有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能使其对缺氧环境变敏感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D.内质网功能紊乱会加快细胞凋亡,这与基因表达有关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详解】A、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使其对缺氧环境变得不敏感,A错误;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抑制相关细胞内质网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等,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这与控制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A。
    3.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对3种单糖吸收的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半乳糖与载体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半乳糖的出现不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B.转运葡萄糖和半乳糖时不需要直接消耗ATP
    C.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钠钾泵不影响葡萄糖转运速率
    D.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果糖的转运速率会持续增大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半乳糖与葡萄糖进入细胞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而果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半乳糖与载体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说明半乳糖出现后,葡萄糖的转运量减少,A错误;
    B、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时能量来源于钠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不需要直接消耗ATP,B正确;
    C、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钠钾泵后,则无法维持钠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下降,C错误;
    D、果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糖的转运速率会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不能无限增加,D错误。
    故选B。
    4.在进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探究实验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D.视野中某个细胞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环流,则实际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C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细胞内叶绿体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内叶绿体的环流方向一致。
    【详解】A、预处理可增加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A错误;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只是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这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C正确;
    D、视野中某个细胞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环流,则实际的环流方向也是顺时针,D错误。
    故选C。
    5.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过程有ATP生成,③过程无能量释放、无ATP生成
    B.②过程需要O2参与,不需要水参与,有水生成
    C.若不发生②过程,①过程产生的[H]将会在细胞中有所积累
    D.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通过分解乳酸获得能量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糖酵解阶段,是无氧呼吸过程和有氧呼吸共有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③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ATP生成,第二阶段无ATP生成,A正确;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有水的参与,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有水生成,B错误;
    C、若不发生②过程,①过程产生的[H]将会通过③被利用,C错误;
    D、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还是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错误。
    故选A。
    6.将在黑暗中制备的离体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氧化型)、蔗糖和pH=7.3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并照光。溶液中的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蔗糖的目的是使外界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避免叶绿体涨破
    B.pH=7.3磷酸缓冲液可能与保持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C.在叶绿体内,被还原的物质有DCIP和C5
    D.该过程需要光合色素参与,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 NADPH)。 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CO2与C5(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 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 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
    分析题意可知,DCIP被氢还原,可作为氢载体。
    【详解】A、蔗糖使外界溶液具有一定浓度,能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A正确;
    B、pH=7.3的磷酸缓冲液能维持溶液的pH,可使叶绿体中的酶保持活性,B正确;
    C、在叶绿体内,被还原的物质是C3,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在该过程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提供能量将水分解为氧和H+,D正确。
    故选C。
    【点睛】
    7.研究发现,T细胞中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的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可进入细胞核在乙酰化酶的催化作用下使染色质蛋白质乙酰化,从而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促进干扰素的合成等,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先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B.乙酰辅酶A可直接调控干扰素基因的翻译过程
    C.乙酰辅酶A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酶的特性
    D.乙酰辅酶A对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①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描述: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第二阶段
    ①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②过程描述: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三阶段
    ①反应场所:线粒体;②过程描述: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葡萄糖的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
    B、线粒体中产生乙酰辅酶A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B错误;
    C、乙酰化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酶的特性,C错误;
    D、乙酰辅酶A对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D。
    【点睛】
    8.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测量细胞中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膜蛋白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组成LC3Ⅰ、LC3Ⅱ两种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可能不相同
    C.LC3Ⅱ/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D.剧烈运动会造成线粒体的损伤,促进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因变量是LC3-I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大强度运动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
    【详解】A、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说明了膜蛋白的功能,并未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由题意可知,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这两种蛋白质的结构不同,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不同,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随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减少,而LC3Ⅱ蛋白含量增多,故LC3Ⅱ/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运动强度越大LC3Ⅱ/LC3Ⅰ的比值越大,LC3Ⅰ蛋白会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说明剧烈运动会造成线粒体的损伤,促进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D正确。
    故选A。
    9.用15N标记果蝇(2N=8)一个卵原细胞的所有染色体,让其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其中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了XX的异常卵细胞,若只考虑性染色体异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3、5、5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最多会有5个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D.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有16条,都被15N标记
    【答案】B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形成异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X未分离,则形成的四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3、5、5;若形成异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X未分离,则形成的四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5、4、4,A错误;
    B、用15N标记果蝇(2N=8)一个卵原细胞的所有染色体,让其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5N;然后进行减数分裂,经过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都是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15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随机移向两极,由于发生过程染色体变异,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没有分离,则子细胞中最多有5个DNA分子含有15N标记,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不相同,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之比为1:2,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预期测交实验结果即为演绎过程
    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该实验也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实验组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
    【答案】B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为,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杄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详解】A、孟德尔设计了豌豆测交实验,其中预期测交实验结果是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A正确;
    B、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绘出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同时也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枃,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实验组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上清液中含有少量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部分亲代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杄菌,而出现上清液中含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
    故选B。
    11.油菜是雌雄同株植物,可异花传粉。其雄性不育性受细胞核内的MS5a、MS5b、MS5c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5a为恢复可育基因,MS5b为不育基因,MS5c为可育基因,且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S5a>MS5b>MS5c。某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MS5aMS5a:MS5aMS5b:MS5aMS5c:MS5cMS5c=2:2: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不育植株不能自交,不能产生后代
    B.该种群雄性可育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9/100
    C.只研究雄性育性这一性状,该油菜种群的交配方式有16种
    D.要判断某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让其与MS5aMS5b个体杂交,观察后代雄性育性情况
    【答案】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5a为恢复可育基因,MS5b为不育基因,MS5c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5a>MS5b>MS5c,因此雄性可育基因型为MS5aMS5a、MS5aMS5b、MS5aMS5c、MS5cMS5c,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5bMS5b、MS5bMS5c。
    【详解】A、雄性不育植株不能做父本,但可以做母本和雄性可育父本杂交产生后代,A错误;
    B、雄性可育植株MS5aMS5a: MS5aMS5b:MS5aMS5c:MS5cMS5c=2: 2: 4: 2,产生的配子MS5a: MS5b: MS5c=5:1:4,自由交配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S5bMS5b、 MS5bMS5c) =1/10×1/10+2×1/10+4/10=9%,B正确;
    C、据上分析可知,雄性可育有4种基因型,共有16种自由交配方式,雄性不育有2种基因型,以其作为雌性,雄性可育作为雄性共有2×4=8种交配方式,故该油菜种群的自由交配方式共有16+8=24种,C错误;
    D、某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5bMS5b或MS5bMS5c,要判断某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让其与隐性纯合子(基 因型为MS5cMS5c)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雄性可育性状,则该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5bMS5c;若后代全部是雄性不育性状,则该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5bMS5b,D错误。
    故选B。
    12.火鸡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其中有这两种可能的机制:①卵细胞与来自相同次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②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随机结合形成合子。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与母本相同
    B.火鸡性染色体上的有些基因与其性别决定无关
    C.若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子代全为雄性,则支持假说①
    D.若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子代中雌雄比例为2:1,则支持假说②
    【答案】D
    【分析】依照题干信息可知,火鸡的ZW型性别决定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WW胚胎不能存活。
    ①卵细胞与来自相同次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相当于卵细胞的染色体加倍,由于卵细胞的染色体为Z或W,所以加倍后为ZZ或WW,而WW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子代全为雄性个体。
    ②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Z、Z、W、W,卵细胞和极体受精,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Z,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Z:W=1:2,后代中ZZ:ZW=1:2;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W,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W:Z=1:2,后代中WW:ZW=1:2,所以当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ZW:WW=1:4:1,由于WW胚胎不能存活,所以子代的雌雄比为4:1。
    【详解】A、由分析可知,无论哪种机制,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与母本相同,A正确;
    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正确;
    C、由分析①可知,若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子代全为雄性,则支持假说①,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若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子代中雌雄比例为4:1,则支持假说②,D错误。
    故选D。
    13.果蝇的星眼和正常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截翅和正常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一群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F1雌果蝇:F1雄果蝇=1:1,F1雌果蝇中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4:12:2:6,F1雄果蝇中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3:9: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正常眼、星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决定正常翅、截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亲代雌果蝇能产生AXB、AXb、aXB、aX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为3:3:1:1
    C.亲代雄果蝇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配子占比为1/3
    D.若F1中的星眼截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3/4
    【答案】B
    【分析】统计F1雌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2:1;F1雄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1:1。星眼和正常眼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没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星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正常翅与截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雄性出现正常翅:截翅=1:1,说明亲代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说明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
    亲本正常眼雄果蝇(aa)和星眼雌果蝇(AA或Aa)杂交,子代正常眼(aa):星眼(A-)=1:3,aa=1/4,说明雌果蝇产生的a配子占1/4,故可判断星眼雌果蝇中AA占1/2,Aa占1/2。F1雄果蝇中正常翅:截翅=1:1,故可判断亲本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F1雌果蝇中正常翅:截翅=2:1,即雌果蝇中XbXb=1/3,故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1/3XBY,2/3XbY。
    【详解】A、据分析可知,决定正常眼、星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决定正常翅、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A错误;
    B、据分析可知,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能产生AXB、AXb、aXB、aX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为(1/2×1/2+1/2×1/4):(1/2×1/2+1/2×1/4):(1/2×1/4):(1/2×1/4)=3:3:1:1,B正确;
    C、据分析可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3×1/2=1/6,C错误;
    D、据分析可知,F1中星眼截翅雌基因型为AaXbXb,F1中星眼截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两者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A-XbXb的概率=3/4×1/2=3/8,D错误。
    故选B。
    14.图1、图2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图2所示细胞中②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很可能是交叉互换
    C.图1所示细胞与图2所示细胞均具有四对同源染色体
    D.选该动物的睾丸制作切片可同时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像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1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1所示细胞中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
    B、从图2中②处染色体颜色看出,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交叉互造成的,B正确;
    C、图2所示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动物睾丸是其生殖器官,其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故用睾丸制作切片可同时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象,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5.图一是某绿色植物某个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二为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花生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和④
    B.该细胞中CO2由2过程产生到5过程利用,至少穿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C.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29℃时,CO2固定速率最大
    D.如果昼夜恒温,在白天光照10小时,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27℃
    【答案】B
    【分析】分析图一,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1是细胞质基质,2是线粒体基质,3是线粒体内膜,4是类囊体薄膜,5是叶绿体基质; A是丙酮酸,B是[H], C是ADP和Pi,D是ATP和[H]。
    分析图二,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两小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
    【详解】A、据图一分析,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4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正确;
    B、该细胞中CO2由2线粒体基质过程产生到5叶绿体基质过程利用,至少穿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
    C、据图二分析,花生叶片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为: 27°C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1+1=5,28°C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2+2=7,29°C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3+3=9,30°C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1+1=3,所以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29°C时,CO2固定速率最大,数值为9mg/h, C正确;
    D、昼夜恒温,呼吸速率不变,所以呼吸速率最小则有机物积累最多,所以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27°C,D正确。
    故选B。
    【点睛】

    二、多选题
    16.人免疫缺陷病毒-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蛋白(HIV-Tat)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基因所编码的一种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在HIV复制和HI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调控作用。HIV-Tat蛋白具有穿膜特性,能直接穿过磷脂膜,也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可携带外源性生物学分子进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且不具有细胞毒性。后来,又有科学家发现果蝇的触角转录因子也能直接穿透磷脂膜,进入神经细胞内部并调节神经形态。这些穿膜肽通常是一些由5-30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链。据上述资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穿膜肽和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穿膜肽可以作为载体携带一些特定的药物,定位治疗某些疾病
    C.不同的穿膜肽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D.穿膜肽在穿膜过程中可能与病毒的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
    【答案】AC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对于小分子或一些离子的运输,大分子物质运输通过包吞或胞吐完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穿膜肽可直接穿膜也可以和大分子一样通过胞吞方式进细胞,但消耗能量,A错误;
    B、由题可知,穿膜肽可携带一定的药物,且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可定位治疗疾病,B正确;
    C、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指导蛋白质或者多肽分子合成的基因不同,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穿膜肽在穿膜过程中可能与病毒的宿主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D正确。
    故选AC。
    1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适宜温度的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的方法促进种子的萌发
    B.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
    C.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无氧呼吸酿制酒精和醋酸
    D.用保鲜膜保存苹果,可以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答案】AD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适宜温度的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的方法可给予种子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促进迅速发芽,A正确;
    B、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醋杆菌产生醋酸,需要氧气,不是无氧呼吸,C错误;
    D、用保鲜膜保存苹果,降低氧气浓度,使呼吸速率降低,同时减少水分散失,利于水果的保鲜,D正确。
    故选AD。
    18.DNA的损伤会导致P53基因表达的P53水平上升,激活DNA修复系统,同时启动很多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周期阻滞。若DNA完成修复,细胞周期可以继续运行,在DNA严重损伤的情况下,P53将诱导细胞进入程序化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mRNA、蛋白质的种类均增加
    B.DNA受到损伤时,多种基因参与抑制细胞增殖的过程
    C.DNA严重损伤时,P53诱导细胞凋亡可以解除这类细胞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D.P53基因的存在对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BCD
    【分析】据题意可知,当某些因素导致DNA受损伤时,会激活P53基因表达出P53蛋白,激活DNA修复系统,同时启动很多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周期阻滞。若DNA完成修复,细胞周期可以继续运行,在DNA严重损伤的情况下,P53将诱导细胞进入程序化死亡。
    【详解】A、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中类不变,但由于P53基因表达的P53水平上升,同时启动很多基因的转录,因此mRNA、蛋白质的种类均增加,A错误;
    B、DNA受到损伤时,P53基因表达的P53水平上升,激活DNA修复系统,同时启动很多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周期阻滞,说明多种基因参与抑制细胞增殖的过程,B正确;
    C、在DNA严重损伤的情况下,P53将诱导细胞进入程序化死亡,即诱导细胞凋亡,可以解除这类细胞对机体造成的危害,C正确;
    D、P53基因的存在能帮助修复DNA损伤,对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BCD。
    19.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的过程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H、ATP等物质的参与
    B.抑制“CO2泵”的活性,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B的含量增加
    C.晴朗的夏季11:00时,温度升高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光合作用速率会明显下降
    D.可用纸层析法分别分离玉米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的色素并比较色素的含量
    【答案】AC
    【分析】据图分析: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在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泵固定二氧化碳,然后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利用,其中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
    【详解】A、A→B的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PH、ATP等物质的参与,A错误;
    B、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抑制“CO2泵”的活性,维管束鞘细胞中CO2含量降低,导致CO2的固定受阻,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减少,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仍正常进行,所以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B正确;
    C、晴朗的夏季11:00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增加,C错误;
    D、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故可用纸层析法分别分离玉米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的色素,并比较色素的含量和种类差别,D正确。
    故选AC。
    20.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眼色伊红、浅色和乳白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为伴性遗传。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翻翅乳白眼
    翻翅浅色眼
    翻翅浅色眼:正常翅浅色眼为2:1
    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为2:1

    翻翅伊红眼
    正常翅浅色眼
    翻翅伊红眼:翻翅浅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浅色眼为1:1:1:1
    翻翅伊红眼:翻翅浅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浅色
    眼为1:1:1:1

    A.控制眼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特点
    B.e、t和i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e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
    C.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与果蝇眼色相关的基因型有11种
    D.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乳白眼雌果蝇将Xi传递给了F1的雄果蝇
    【答案】ABD
    【分析】1、分析杂交组合甲,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与性别无关,表明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翻翅为显性性状,由于“A 是纯合致死基因”,并且后代表现出2: 1的比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xAa。后代中果蝇的眼色与性别相关联,表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后代雄果蝇全为乳白眼,则母本基因型为XiXi,而后代雌果蝇全部表现为淡色眼,说明淡色眼(t) 对乳白眼(i) 为显性性状。
    2、分析杂交组合乙,亲本中的母本为伊红眼,而后代雄果蝇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母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并且伊红眼(e) 对淡色眼(t)为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颜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特点,A正确;
    B、杂交组合甲中,由于后代雄果蝇全为乳白眼,则母本基因型为XiXi,而后代雌果蝇全部表现为淡色眼,说明淡色眼(t) 对乳白眼(i) 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乙中母本为伊红眼,而后代雄果蝇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母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并且伊红眼(e)对淡色眼(t)为显性性状,B正确;
    C、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由于e、t和i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雌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雄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即共有9种基因型,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iXi,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如白眼雌果蝇将Xi传递给了F1的雄果蝇,因此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基因的位置以及性状的显隐性,特别是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再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综合题
    21.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经过分选,定向输送到一个合适的部位才能行使各自的生物学功能,称为蛋白质的靶向输送。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选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部位,这类序列称为信号序列。下图表示亲核蛋白的靶向输送过程。

    (1)亲核蛋白是在______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其靶向输送过程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
    (2)请据图简要描述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亲核蛋白可分解为头部和尾部,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该亲核蛋白整体或其单独的尾部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细胞核     消耗
    (2)亲核蛋白通过NLS与核输入因子结合,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亲核蛋白与核输入因子脱离
    (3)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该亲核蛋白,将经过标记的该亲核蛋白整体、单独的头部、单独的尾部分别注入三组受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受体细胞中细胞核的放射性。     注入亲核蛋白整体和单独尾部的受体细胞中细胞核有放射性,而注入单独头部的受体细胞中细胞核没有放射性。

    【分析】据图分析,亲核蛋白上的信号序列(NLS)与核输入因子结合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此过程由GTP提供能量。
    (1)
    据图可知,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其输入过程由需要GTP水解释放的能量。
    (2)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过程是亲核蛋白通过NLS与核输入因子结合,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亲核蛋白与核输入因子脱离。
    (3)
    由资料得知该亲核蛋白整体或其单独的尾部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故自变量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亲核蛋白的部位,观察指标为细胞核中是否有放射性。故实验思路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该亲核蛋白,将经过标记的该亲核蛋白整体、单独的头部、单独的尾部分别注入三组受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受体细胞中细胞核的放射性。预测结果:注入亲核蛋白整体和单独尾部的受体细胞中细胞核有放射性,而注入单独头部的受体细胞中细胞核没有放射性。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亲核蛋白的相关知识,理解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亲核蛋白发挥作用的部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为研究补光对温室内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某课题小组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分别用三种不同波长的光进行了补光实验,补光的光强度均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并设置一对照组(CK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CK组所用光应为______;上午10:00,680nm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它补光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580nm补光组在9:00突然停止补光,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
    (3)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补光时应采用______光源。
    (4)580nm补光组较CK组尽管净光合速率下降,但番茄产量却上升了。据图2所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白光     680nm是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     减少     提供氢和能量
    (3)冷
    (4)580nm补光组的光合产物运输至果实中的量比CK组多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光质、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色素等。
    2、结合题意分析实验目的可知,其中自变量是光质,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即CO2吸收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其他因素如温度、CO2浓度、植物生长状况等均为无关变量。由图可知,补光的三种单色光中,效果最好的是680nm,最差的是580nm。
    (1)
    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CK(对照)组所用光应为白光;上午10:00,680nm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它补光组,原因是680nm是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光合速率高。
    (2)
    若580nm补光组在9:00突然停止补光,即采用白光处理,由图可知,白光处理(CK组),光合速率增大,说明色素对白光吸收更多,产生的ATP和NADPH变多,使得暗反应中被还原的C3的量变多,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减少,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提供氢和能量。
    (3)
    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补光时应采用冷光源。
    (4)
    580nm补光组较CK组尽管净光合速率下降,但番茄产量却上升了。据图2所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580nm补光组的光合产物运输至果实中的量比CK组多。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某科研小组用新鲜的红心萝卜磨碎过滤的提取液、H2O2溶液、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若干实验。

    (1)科研小组向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了等量新鲜的红心萝卜提取液、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甲试管产生氧气快的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科研小组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结果如图一所示,实验表明使H2O2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3)科研小组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浓度比红心萝卜B的幼根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甲~戊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是________。
    ②在乙、丁蔗糖溶液中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多数幼根细胞会出现________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     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探究酶的高效性
    (2)     小于等于3大于等于11     酶的含量不同
    (3)     高     乙>丁>甲>戊>丙     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1)
    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的高低);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
    (2)
    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由图一的结果表明,使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小于等于3或大于等于11。
    (3)
    观察甲溶液的实验结果,由于萝卜条A的体积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而萝卜条B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萝卜条A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观察萝卜条A的体积变化,长度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乙>丁>甲>戊>丙。根据柱形图分析乙、丁蔗糖溶液中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多数幼根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4.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1)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但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玉米植株的上述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  e和T  t)来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
    ①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如果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雌株个体占____________。如果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②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雌株占1/2,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叶枯病可导致玉米减产,研究玉米的抗叶枯病基因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甲品系感病,乙品系抗病,甲品种中发现感病基因D,在乙品系中发现了与D基因序列非常相似的基因d。
    ①研究人员发现与d基因相比,D基因编码区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该处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密码子为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密码子为ACU、ACC、ACA、ACG)。研究人员据此信息推测d基因编码区中碱基对_________替换成__________,使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发生氨基酸替换,蛋白结构改变,引起蛋白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品系甲的植株感病。
    ②为进一步研究D/d基因与玉米抗病的关系,研究人员使用了RNA干扰技术来减少D、d基因的翻译。使用RNA干扰后,发现甲品系植株表型由感病变为抗病,乙品系的植株抗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可知,D/d基因与抗病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EETT×EEtt     1/9     EETT×eett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64:9:8     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     G//C     A//T     D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病,d基因表达量下降会导致抗性增强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则E_T_为雌雄同株,eeT_为雄株,E_tt或eett为雌株。
    【详解】(1)①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_tt或eett)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如果F2没有雄株(eeT_ )个体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EEtt;F1自交得到的F2为1EETT、2EETt、1EEtt,取F2中的雌雄同株(1EETT、2EETt)个体相互授粉,F2产生的配子为2/3ET、1/3Et,则子代的雌株个体EEtt占1/3×1/3=1/9。如果F2有雄株个体(eeT_)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亲本的基因型是EETT×eett;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为1EETT、2EETt、2EeTT、4EeTt,产生的配子为4/9ET、2/9Et、2/9eT、1/9et,让其相互授粉,根据棋盘法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64:9:8。
    ②若一株雄株(eeT_)与一株雌株(E_tt或eett)杂交,后代雌株(E_tt或eett)占1/2,则亲本雄株一定为eeTt,故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
    (2)①由题干信息可知,碱基对替换后,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对比两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密码子中的第一个碱基由G变为A,则基因编码区中碱基对G//C替换成A//T。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使用RNA干扰后,D、d基因的表达量会降低,结果导致甲品系植株表型由感病变为抗病,乙品系的植株抗性进一步增强,说明D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病,d基因表达量下降会导致抗性增强。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
    25.动物细胞进入有丝分裂阶段,中心体负责纺锤体的组装,并受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LK4)的调控。有研究表明,用PLK4抑制剂抑制其活性后,许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分裂仍可在无中心体复制的条件下进行,产生无中心体的细胞,表现出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TRIM37是一种泛素连接酶,其不同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截然不同的机制控制细胞内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的组装,具体机理如图1、图2所示。

    注:CEP192是一种多功能骨架蛋白,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1)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PLK4活性受抑制后,TRIM37正常表达,许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仍可发生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TRIM37过量表达可通过引起CEP192降解而______(填“提高”或“减弱”)细胞对PLK4抑制的敏感性,最终导致出现染色体数______的异常细胞。
    (3)科研人员制作了异种移植神经母细胞瘤的裸鼠,具有过量表达TRIM37的特点。用含物质X的饲料饲喂这些裸鼠,统计发现癌细胞的数量增加不明显。
    ①推测物质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应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照组。
    【答案】(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2)     失活的PLK4形成PLK4凝聚体,招募其它成分充当中心体用,形成非中心体型纺锤体     减弱     加倍
    (3)     促进TRIM37的过量表达或促进了CEP192的降解     用等量不含物质X的相同饲料饲喂相同生理状况的裸鼠

    【分析】分析题意:当TRIM37正常表达时,用PLK4抑制剂抑制PLK4活性后,失活的PLK4形成PLK4凝聚体,招募其它成分充当中心体用,形成非中心体型纺锤体;当TRIM37过量表达时,TRIM37会抑制失活的PLK4形成PLK4凝聚体,或促进CEP192(一种多功能骨架蛋白,参与纺锤体的形成)的降解,使细胞不能形成非中心体型纺锤体。据此答题。
    【详解】(1)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相比,不同点是: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质,使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2)据分析可知,PLK4活性受抑制后,TRIM37正常表达,许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仍可发生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的原因是:失活的PLK4形成PLK4凝聚体,招募其它成分充当中心体用,形成非中心体型纺锤体。TRIM37过量表达可通过引起CEP192降解而减弱细胞对PLK4抑制的敏感性,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失败。纺锤体不能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分裂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的异常细胞。
    (3)据题意,裸鼠具有过量表达TRIM37的特点,用含物质X的饲料饲喂这些裸鼠,统计发现癌细胞的数量增加不明显,说明细胞分裂被抑制。
    ①由此推测物质X的作用可能是促进了TRIM37的表达或促进了CEP192的降解。
    ②为证实推测,应设置用等量不含物质X的相同饲料饲喂相同生理状况的裸鼠作为对照(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一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