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下图)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吸收捕捉到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假如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 )
A. 拉萨 B. 海口 C. 成都 D. 呼和浩特
2. 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 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 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 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成都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这里是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故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成都,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风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故A正确;煤炭石油等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故B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比如地热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故C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不利于开发,故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生物能。
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离地面约600千米的轨道上,大约每一百分钟环绕地球一周。2021年9月27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一个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螺旋星系NGC5728(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哈勃太空望远镜类似于哪一类天体( )
A. 卫星 B. 恒星 C. 彗星 D. 行星
4.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大约每100分钟绕地球一周,与月球相似,属于地球的卫星, A选项正确。能够发光发热的是恒星, B选项错误。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C选项错误。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绕恒星旋转的形体,D选项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距地球约1.3亿光年。根据近些年的研究,银河系的直径最大可达20万光年。所以该星系不在银河系内,排除A、B、C选项。 应属于河外星系,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目前,天文学家测出的银河系直径介于10万至20万光年,恒星盘厚度约2000光年,太阳系离银心大约2.6万光年。另据估计,银河系中存在大约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4光年。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⑥⑤ D. ③④⑤⑥
6. 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 B. 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 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D. 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地层形成越早,越是分布在下面,后来者居上的原则,图中各岩层按由早到晚的分布分别为①②③⑥⑤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早于侏罗纪,白垩纪晚于侏罗纪。岩层⑥形成于侏罗纪,①②③岩层要早于侏罗纪,A错误,B正确。④⑤岩层要晚于侏罗纪,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600页的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宙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
A. 太古宙 B. 元古宙 C. 古生代 D. 中生代
8.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 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 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占有页数最多即是表明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占据时间最长,根据图示可知元古宙所占历史最长,因此元古宙占有页数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①到⑤,距离现今时间越来越近,故①最古老,⑤最近现代,地质时期的时间,从古至今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③古生代,B错误;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④中生代,C错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⑤新生代,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历史":46亿年前,地球形成;38亿年前,出现最简单的生命;5.6亿年前,出现海洋动物;3.9亿年前,一些海洋的动物爬上陆地生活;2.5亿年前,出现恐龙;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哺乳类动物开始兴盛;几十万年前:出现人类。
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岩层挤压 D. 火山喷发
10.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平原地区 D. 荒漠地区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蘑菇沙漠”位于沙漠区,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A正确;与风力堆积、河流堆积、火山喷发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蘑菇沙漠”由风力侵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的荒漠地区,D正确;湿润区、半湿润区不是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且流水作用更显著,A、B错误;平原地形与“蘑菇沙漠”的分布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里、层里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 灌溉 B. 排水 C. 防虫害 D. 通风
12.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产量 B. 减少水土流失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蒸发
13. 近年来,该地( )
A. 种植结构复杂化 B. 复种指数提高 C. 田间管理精细化 D. 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选D。
【点睛】“稻在田埂麦在沟”,种水稻,田埂一定要打好,不能漏水;种麦,田沟一定要理清,要排水好,麦子怕涝。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15.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6. 考虑辐射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天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
A. 清晨 B. 中午 C. 午后 D. 傍晚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谷地,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谷地地区,夜间坡面比谷底降温快,冷空气沿坡面向谷底流动,形成山风,在谷底形成冷空气的堆积,把谷底白天积累的热空气抬到上升,从而形成了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加剧了辐射逆温。因此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是日出之前,晴朗无风的天气状况。晴朗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地表冷却快,日出前地表温度达到一天中最低时,贴近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低,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无风状况不利于大气流动,逆温现象不利于消散,D正确;大风使大气不稳定,不利于逆温的形成,A错误;正午时刻,地面温度高,近地面的大气温度高,不存在逆温现象,B错误;浓云密雾大气保温作用强,地面温度高,不利于逆温现象的形成,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一天中,清晨地面温度最低,逆温现象最容易出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中污染物含量过高,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故选A。
【点睛】逆温现象的概念: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形成原因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飓风“艾尔玛”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 ② B. ③ C. ①③ D. ②③
18.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看,不属于“艾尔玛”直接造成的影响是( )
A. 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B. 使水循环速度加快
C. 塑造地表形态 D.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飓风“艾尔玛”从发源于海洋到登陆陆地,参与了海上内循环中的海洋上的蒸发和降水,也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图中①为陆地内循环、②为海陆间水循环、③为海上内循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飓风参与水循环能直接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但塑造地表形态是径流造成的,是飓风的间接影响,不属于“艾尔玛”直接造成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下图示意干洁空气组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
A. A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B. B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C. 各种大气的含量自古生代以来保持稳定 D. CO₂只吸收地面辐射,不吸收太阳辐射
20. 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9. B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在干洁空气组成图中,A占比重最大,为氮气,B占干洁空气的比例是21%,为氧气。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水汽与固体杂质,A错;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B正确;自地球诞生以来,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C错;大气中的CO₂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会吸收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长波部分,D错。故本题选B。
【20题详解】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②正确;森林、草地破坏导致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④正确;植树造林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都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①③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1)干洁空气指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干洁空气中的氮气占大气体积的78%,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占大气体积的21%,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很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能够调节地表温度。臭氧、占大气体积极少,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水汽和杂质占大气体积很少,因时因地而异。水汽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气压带、风带对图示区域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
B. ②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C. ③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
D. ④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
22. 冬季降水多且植被比夏季更加葱绿茂盛的地区出现在( )
A.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B. 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
C.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D.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答案】21. B 22. A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位于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形成温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A错误;②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B正确;③地位于南亚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④地位于西欧地区,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小,D错误。故本题选B。
【22题详解】
冬季降水多且植被比夏季更加葱绿茂盛的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旱,A正确;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以及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夏季降水较多,BC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点睛】以降水状况确定气候类型:①年雨型: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冬雨型:冬季多雨,主要是地中海气候。③夏雨型:夏季多雨,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④少雨型:全年降水量少,有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注意:上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也比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因此,判断气候类型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用薄膜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下图为甘肃定西春季种植马铃薯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大气降水 B. 水汽输送 C. 蒸发 D. 地下径流
24. 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使干旱地区( )
A. 土壤污染减轻 B. 土壤盐度降低 C. 农业需水量增加 D. 土壤酸化减轻
【答案】23. C 24. B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农田大规模使用薄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环节是蒸发环节,C正确。降水与区域气候有关,对降水影响不大,A错。水汽输送与行星风系以及季风环流等有关,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B错。地表径流和雨水可通过薄膜未覆盖的垄沟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农用薄膜并没有显著影响地下径流环节,D错。故选C。
【24题详解】
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盐分向表层累积的速度,从而降低土壤表层盐度,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B正确。农用薄膜不易降解,易导致土壤白色污染,A错。薄膜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不会导致农业需水量增加,C错。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酸化并不严重,D错。故选B。
【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④抑制杂草生长(多为黑色地膜,有效削弱光照,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⑤反射阳光,使果品上色更均匀(多为白色地膜,铺于果树下部,反射阳光,使得果品着色更加均匀)。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地,判断理由____
(2)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①____②____
(3)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
【答案】(1) ①. R ②. 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位于陆地上,摩擦力更大
(2) ①. 西北风 ②. 东北风
(3)④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图中的风力大小、风向、高低压系统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直接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所以Q地风力大,R地风力小,再加之Q位于海面,摩擦力小,R位于陆地,摩擦力大,对风速阻碍作用大。
【小问2详解】
分别过①②两地作等压线的切线,垂直于这条切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转,①地风向为西北风,②地风向为东北风。
【小问3详解】
图中③地位于沿海,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④地位于内陆,且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较大。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被认为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之地。下图示意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空间分布。
(1)描述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某公司打算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计划在冷湖和西宁两地中选一处,请分别指出两地优势。
【答案】(1)年太阳总辐射量地区分布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冷湖镇附近为高值区,西宁附近为低值区;东部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差异较小。
(2)冷湖: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宁:省会城市消费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建设光伏发电站区位优势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等值线分布特征可以从延伸方向、递变方向、弯曲方向、极值、疏密程度等方便进行描述。根据示意图可知,东南部地区年太阳辐射量较西北部低,年太阳辐射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此判断,年太阳辐射量地区分布不平衡;最高值出现在冷湖附近,大于7000;最低值出现在西宁附近,小于5800;东部地区等值线比较密集,西部比较稀疏,故可以判断东部地区差异大,西部地区差异小。
【小问2详解】
两地的优势:由图可知,冷湖年太阳辐射大于7000,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对电力需求大,市场广阔且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
【点睛】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性质主要可以从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方面分析。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
(1)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特点。
(2)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
(3)对影响冬季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特点关系不大的是( )
A. 海水较浅 B. 沿岸有暖流流过 C. 离陆地近 D. 沿岸有寒流流过
【答案】(1)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较高;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
(2)相对较低;表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 (3)B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以得出,乙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盐度都比甲海域高;甲海域低层海水盐度高于表层,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
【小问2详解】
读图可以得出,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都比乙海域低;乙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相差较大,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
【小问3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冬季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都比乙海域低,且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其形成原因包括甲海域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A正确,不符合题意;离陆地近,冬季受陆地降温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沿岸有寒流流经,使水温进一步降低,D正确,不符合题意;暖流流经乙海域附近,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28. 读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②③④四点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温度____,大气垂直____(填“上升”或“下沉”);乙地温度____,大气垂直____(填“上升”或“下沉”)。
(3)若图示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____(填“海”或“陆”)风,此时为____(填“白昼”或“黑夜”)。
(4)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5)甲、乙两地可能出现降雨的是____地。
【答案】(1) ①. ④ ②. ② ③. ③
(2) ①. 高 ②. 上升 ③. 低 ④. 下沉
(3) ①. 陆 ②. 黑夜
(4) (5)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和气温、热流环流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④气压大于①,⑤气压大于③,①②⑤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故三地气压比较,④>②>③
【小问2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④为高压,③为低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甲为低压、乙为高压;近地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形成高压。因此甲地温度高,大气垂直上升,乙地温度低,大气垂直下沉。
【小问3详解】
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由第(2)小题可知,甲地气压低于乙地,因此风应从乙地吹向甲地,若图示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陆风;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水,温度变化较海水剧烈,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夜晚降温快,形成高压;陆地形成高压,应为夜晚。
【小问4详解】
由第(2)小题可知,甲处为低压,气流垂直上升,乙处为高压,气流垂直下沉;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因此水平方向近地面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处,高空气流从甲地上空流向乙地上空。
【小问5详解】
跟所学知识,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因此甲地易出现降水;乙地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阳光房俗称玻璃房,它的建筑立面(包括屋顶)多为玻璃结构,是近几年国内时尚的人士推崇的新建筑。山东某地的王女士喜欢养花,有了阳光房就不担心花卉越。图示意王女士家阳光房景观。
(1)王女士发现,秋季夜晚阳光房内部的玻璃上经常有水珠,试分析其成因。
(2)解释冬季室外万木凋零,而王女士家阳光房里却春意盎然的原因。
【答案】(1)夜晚阳光房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会产生水汽,秋季夜晚阳光房外降温快,水汽遇到较冷的玻璃后凝结成水珠。
(2)王女士家在我国北方,冬季室外干燥且寒冷,因此万木凋零;而阳光房多玻璃,白天太阳短波辐射能进入,地面长波辐射损失较少,阳光房内气温高;夜晚阳光房会阻止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降温慢;阳光房内气温高,花卉生长良好,因此出现春意盎然现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阳光房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夜晚阳光房内由于有独特的保温效果,温度高,水分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会产生水汽,秋季夜晚阳光房外降温快,水汽遇到较冷的玻璃后凝结成水珠,所以秋季夜晚阳光房内部的玻璃上经常有水珠。
【小问2详解】
王女士家在我国北方,冬季室外干燥且寒冷,因此万木凋零;而阳光房多玻璃,玻璃的特点是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而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所以,白天太阳短波辐射能进入,地面长波辐射损失较少,阳光房内气温高;夜晚阳光房会阻止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降温慢。阳光房内气温高,花卉生长良好,因此出现春意盎然现象。
【点睛】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