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分别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B.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室”命名为细胞
C.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性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分别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A正确;
B、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B错误;
C、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C正确;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D正确。
故选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
C.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
B、蓝细菌(原核生物)与变形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无核膜,B错误;
C、发菜细胞也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没有揭示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3.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哈维·阿尔特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HCV(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CV的构成成分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
B.HCV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大
C.HCV中的蛋白质、RNA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HCV寄生在活细胞中,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C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题意显示,HCV(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因此,HCV的构成成分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正确;
B、HCV的遗传物质为RNA,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因此研发疫苗难度大,B正确;
C、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HCV中的蛋白质、RNA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HCV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无法表现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C。
4.甲图中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视野。正确的是( )
A.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大于组合②③⑤
B.从乙视野到丙视野,需向上移动装片
C.图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6﹥9”
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
【答案】C
【分析】①②无螺纹的为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有螺纹为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⑤⑥代表镜头与玻片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详解】A、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小于组合②③⑤,A错误;
B、显微镜下的物体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乙图中的图象在下方,要使像移到在中央,应把装片向下移动,B错误;
C、将物像平面旋转180°后即得实物,载玻片上实物6>9,C正确;
D、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或宽,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故实物的面积应变为原来的100倍,D错误。
故选C。
5.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
B.HCO3- 对体液pH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
D.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答案】A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不含Mg2+,A错误;
B、HCO3-、H2PO4-对体液pH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易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
D、I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故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正确。
故选A。
6.染色和显色反应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和显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65℃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
B.向2mL鸡蛋清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
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
【答案】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溶液呈现蓝色,水浴加热后溶液呈现砖红色,A正确;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创造碱性环境,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才出现紫色,B错误;
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的颗粒,C错误;
D、麦芽糖及其麦芽糖水解产物都属于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D错误。
故选A。
7.2017年,我国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的是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暴露于空气或皮肤表面的艾滋病毒能增殖
B.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C.艾滋病毒的繁殖需要宿主细胞为它提供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
D.艾滋病毒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8种有机物
【答案】C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错误;
C、宿主细胞为艾滋病毒的繁殖提高了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C正确;
D、艾滋病毒内的核酸为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A、U、G、C四种碱基和核糖5种有机物,磷酸一种无机物,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西瓜汁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可用于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答案】B
【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用于蛋白质鉴定,但乙液要稀释,A错误;
B、西瓜汁是红色的,有颜色干扰,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且要现配现用,C错误;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不能混合,要先加试剂A,再滴加试剂B,D错误。
故选B。
9.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细胞具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答案】D
【分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但是,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就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则是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分工合作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另外病毒虽然是生物,但是需要依赖活的细胞才能生存,所有生命活动或者在细胞内进行,或者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所有生命活动或者在细胞内进行,或者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细胞具有统一的结构模式,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正确;
D、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并非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错误。
故选D。
10.亮氨酸的R基为一C4H9,缬氨酸的R基为一C3H7,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的原子比例为
A.11:24 B.9:18 C.11:22 D.10:22
【答案】C
【详解】氨基酸通式可以用C2H4O2N—R表示,而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了一分子的水,所以C原子的个数是11,H的个数是22,所以C选项正确。
11.核孔是一种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和核孔复合体运输障碍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孔数量随细胞种类以及细胞代谢状况不同而改变,如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较多
B.核孔复合体从功能上说具有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 等的出核运输
C.RNA、蛋白质、小分子物质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且核孔对物质进出也具有选择性
D.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答案】C
【分析】细胞核具有以下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中分开;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
【详解】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够控制物质进出,核孔的数目因细胞种类及代谢状况不同而有差别,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较多,A正确;
B、从功能上讲,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如解旋酶)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如mRNA)的出核转运,B正确;
C、核孔具有选择性,RNA、蛋白质物质可通过核孔,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C错误;
D、核膜是双层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即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D正确。
故选C。
12.下列选项不是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A.构成细胞膜 B.携带遗传信息
C.储存能量 D.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B
【分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
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不符合题意;
B、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B符合题意;
C、脂质中的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C不符合题意;
D、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被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可转运离子而通道蛋白只能转运分子
B.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图甲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通常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图乙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是因为溶质分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通道蛋白也能转运离子,如Na+内流方式为通过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A错误;
B、载体蛋白拥有能与被运载物结合的特异的受体结构域,该结构域对被运载物有较强的亲和性,在被运载物结合之后载体蛋白会将被运载物与之固定,然后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使得结合了被运载物的结构域向生物膜另一侧打开,B正确;
C、图甲介导的物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运输速率通常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C正确;
D、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过程中,该物质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运输速率快,D正确。
故选A。
14.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图2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 mo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B.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①②⑥组成的结构
C.图2细胞此时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D.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不移动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图2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两者之间的细胞质,⑥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部分,⑦是细胞液;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详解】A、图1中,开始时Ma>MA,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则MA小于Ma,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包括图中的②④⑤,B错误;
C、图2细胞此时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大于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也可能等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 mo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右移,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渗透作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O2N,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7NO
【答案】B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简式是C2H4O2NR。
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O2N,根据氨基酸分子式简式C2H4O2NR可推知,该氨基酸的R基是-C7H7。
【详解】A、该氨基酸的R基是-C7H7,A错误;
B、该氨基酸的R基是-C7H7,B正确;
C、该氨基酸的R基是-C7H7,C错误;
D、该氨基酸的R基是-C7H7,D错误。
故选B。
16.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C.水解后的蛋白质与盐析后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都不会发生颜色反应
D.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C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详解】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单位-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B正确;
C、水解后的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变性后的蛋白质破坏的是空间结构,肽键没有断裂,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
故选C。
17.某研究小组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胞膜,用一定手段从细胞膜中提取出所有磷脂分子,将磷脂分子依次放在空气—水界面上、水—苯混合溶剂中以及水中,观察磷脂分子铺展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膜性的细胞器
B.空气—水界面上的磷脂分子面积应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C.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
D.水中磷脂分子会排列成尾部在外侧、头部在内侧的双分子层
【答案】D
【分析】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膜性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首选材料,A正确;
B、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将磷脂分子放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面积应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B正确;
C、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故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C正确;
D、水中磷脂分子会排列成尾部在内侧、头部在外侧的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D。
18.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IC)是脊椎动物细胞中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具膜结构。ERGIC产生的囊泡可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自噬;含脂膜结构的病毒如新冠病毒在ERGIC中组装,最后通过囊泡运输至细胞膜释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构成ERGIC的膜结构可来自粗面内质网
B.ERGIC的功能受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
C.ERGIC能够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
D.特异性抑制ERGIC的功能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答案】C
【分析】1、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溶酶体具有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
【详解】A、因为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ERGIC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具膜结构,因此构成ERGIC的膜结构可来自粗面内质网,A正确;
B、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因此ERGIC的功能受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B正确;
C、ERGIC不能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ERGIC需要与溶酶体结合,由溶酶体发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C错误;
D、新冠病毒在ERGIC中组装,若特异性抑制ERGIC的功能,则新冠病毒无法组装,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苷酸可用来鉴定不同个体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
B. 与 的分子结构相似,且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某些糖类和脂质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胆固醇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C
【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用于鉴定不同个体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的是DNA而非核苷酸,A错误;
B、RNA为单链结构,DNA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者分子结构不同,二者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错误;
C、性激素属于脂质,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机体活动;某些糖类参与糖蛋白的组成,而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作为受体,识别信号分子,故某些糖类和脂质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胆固醇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
故选C。
20.取甲、乙、丙三种植物组织切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B.实验中,丙切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实验中,乙切块细胞内蔗糖浓度与浸泡液中蔗糖浓度相等
D.实验后,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一定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答案】A
【分析】题意分析,取甲、乙、丙三种植物组织切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说明甲细胞失水,即蔗糖浓度>甲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蔗糖浓度=乙细胞液浓度;丙的浸泡液变大,丙细胞吸水,则蔗糖浓度<细胞液浓度。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取甲、乙、丙三种植物组织切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说明甲细胞失水,即蔗糖浓度>甲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蔗糖浓度=乙细胞液浓度;丙的浸泡液变大,丙细胞吸水,则蔗糖浓度<细胞液浓度,即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A正确;
B、丙的浸泡液变大,丙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则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
C、实验中,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据此可推测,乙切块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浸泡液中蔗糖浓度相等,C错误;
D、实验中,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说明甲细胞应该发生了质壁分离,将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也可能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错误。
故选A。
21.一棵柳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细胞→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答案】B
【分析】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一棵柳树为一个个体,故一棵柳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正确。
故选B。
2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 21 种氨基酸 B.都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共有21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是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每种蛋白质最多含有21种氨基酸,A错误;
B、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B错误;
C、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先进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逐渐形成肽链,再由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才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
D、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淀粉酶,有些蛋白质没有催化作用,只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D错误。
23.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
A.I、K、O、S B.Mo、Fe、Zn、Cu
C.N、H、O、P D.Fe、Ca、Cu、Mg
【答案】B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K、O、S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Mo、Fe、Zn、Cu均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N、H、O、P均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Ca、Mg均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收割的小麦种子晒干失去的水是自由水
B.晒干的小麦种子加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C.自由水越多,细胞抵抗寒冷环境的能力越强
D.活细胞内自由水含量比结合水多
【答案】C
【分析】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A、新收割的小麦种子晒干失去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自由水,A正确;
B、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已经将自由水失去,因此晒干的小麦种子加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B正确;
C、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寒冷环境的能力越强,C错误;
D、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即活细胞内自由水含量比结合水多,D正确。
故选C。
25.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答案】D
【分析】图示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产生生理反应。
【详解】A、表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据图可知,乙细胞是靶细胞,B正确;
C、a表示信号分子,C正确;
D、靶细胞膜上的b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错误;
故选D。
26.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B.A、T、C、G、U5种碱基最多可以组成8种脱氧核苷酸
C.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种类
D.念珠藻细胞内的DNA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答案】A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1)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RNA可以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A正确;
B、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T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碱基U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苷酸)、由碱基C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由碱基A、T、C、G、U组成的脱氧苷酸种类共有4种,B错误;
C、核酸分子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C错误;
D、双链DNA分子的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念珠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呈现环状,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
故选A。
27.说到糖,每个人的第一感觉是甜。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B.糖类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或储能物质,如纤维素
C.多糖几丁质可以用来净化污水、制作人造皮肤、制作食品的包装纸
D.糖原和乳糖都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前者是多糖,后者是二糖
【答案】B
【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详解】A、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正确;
B、纤维素可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或储存能量,B错误;
C、壳多糖又称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净化污水、制作人造皮肤、制作食品的包装纸,C正确;
D、糖原为多糖,乳糖为二糖,两者都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糖类,D正确。
故选B。
2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及举例正确的是( )
A.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B.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组成肌细胞的肌动蛋白
C.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D.有些蛋白质能进行物质的运输,如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性激素是脂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
B、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羽毛等的成分就是蛋白质,B正确;
C、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表示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
D、胆固醇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29.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答案】B
【详解】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水解为单糖,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至两边渗透压相等,漏斗中渗透压降低至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原理。
30.古代词人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 )
A.叶绿体和液泡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细胞质 D.细胞核和细胞质
【答案】A
【分析】液泡分布在成熟植物细胞,为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叶绿体分布在植物叶肉细胞,为双层膜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详解】“绿肥红瘦”中的“绿”的指海棠的叶子,与“绿”相关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绿肥红瘦”中的“红”是指海棠花,使海棠花呈现红色的是花青素,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
31.血红蛋白(HbA)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组成。每个珠蛋白包括4条多肽链,其中α、β链各2条,肽链由α、β珠蛋白基因编码。下图是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HbA的化学元素至少包含____________。红细胞中的HbA是在________上合成的。
(2)HbA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上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3)蛋白质表面吸附的水构成“水膜”以保护蛋白质。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____________(填“HbA”或“豆浆”)为材料,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组给予________处理,预测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C、H、O、N、Fe 核糖体
(2)氨基酸
(3) 豆浆 盐酸 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有关,也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1)血红蛋白(HbA)的组成元素为C、H、O、N、Fe,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红细胞中的HbA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2)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称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
(3)HbA(血红蛋白)本身带有颜色(红色),使用HbA作为实验材料会影响双缩脲试剂的检测结果,而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颜色较浅,适合用来做实验材料,为验证盐酸(强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豆浆为实验材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盐酸(强酸),因此实验组给予盐酸(强酸)处理,由于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因此实验组蛋白质中的肽键更容易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故预测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
32.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的核糖体能检测出14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步骤③④也可分离出除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这种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分离各种细胞器时,核糖体被最后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标记核糖体##检测核糖体 同位素标记法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 使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 差速离心法 核糖体质量最小
【分析】分析实验图解:实验①步骤中用14C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详解】(1)蛋白质的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这种研究方法叫作同位素标记法。由于⑤中的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检测出14C。
(2)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是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以便后面的步骤可以分离得到细胞器。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由于核糖体质量最小,因此最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3.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2中的数字表示物质进出小脑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图I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图1细胞为分泌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白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在该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错误折叠过程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___(填序号)中。细胞器⑥的功能是__________。 溶酶体内的物质被分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Na+主要以方式[ ]__________(括号内填图中数字,横线上填名称)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 ]____________(括号内填图中数字,横线上填名称)被吸收
【答案】(1) ①②③⑤⑦ ③⑦
(2) ③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或形成纺锤体) 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
(3) 不相同 ⑨主动运输 ⑪自由扩散
【分析】分析图1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核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
【详解】(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图1细胞中⑥中心体和④核糖体无膜结构,其余结构均具有膜结构,因此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线粒体、②核膜、③内质网、⑤细胞膜、⑦高尔基体;若图1细胞为分泌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图1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应③和⑦。
(2)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可以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如折叠、组装、加糖基团等,因此蛋白质的错误折叠过程可能发生在内质网(③)中;⑥是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
(3)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故方式为主动运输,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即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相同;Na+运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属于⑨主动运输;维生素D属于脂质,以⑪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