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上第三、四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它在西欧早期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该宗教是 ( B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2.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B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后,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B )A.权力的分封 B.土地的赏赐C.忠诚 D.军队4.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D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5.(2021,内江中考)下列与欧洲中世纪相关的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③城市取得一定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6.(2021,岳阳中考)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D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7.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庄园法庭( B )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C.始终维护领主的利益D.不维护佃户的利益8.(2021,荆门中考)12世纪大学兴起,它被称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最早兴起在( C )A.非洲 B.美洲 C.欧洲 D.亚洲9.(2020,湖南益阳)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D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据此可知,影响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因素是( A )A.经济和社会发展 B.基督教会的特权C.城市的自治程度 D.教师行会的许可11.《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D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12.(2021,青岛中考)大化改新诏:“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其二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其三曰,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改新后在经济上建立了哪一制度( B )A.中央集权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C.封建奴隶制度 D.氏族氏民制度13.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D )A.将军 B.农民 C.农奴 D.武士14.“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B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B.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D.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15.(2021,牡丹江中考)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8分,第17题17分,第18题20分,共55分)16.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封建时代的欧洲”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如下,请你参与其中。【制度确立】材料一:在查理·马特任宫相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不时扩充自己属下的封臣,并向他们封赐一块土地作为采邑(“采邑”一词的原意即恩赐),以保证他们的生活和提供服军役时的马匹及武器装备。加洛林王朝时采邑制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作为采邑封赐的主要是土地,但往往也包括伯爵等国家官职和教会职务。(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实行采邑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土地的封赐形成了什么制度?(4分)战争的需要。封建制度。 (2)材料一中封赐土地和接受封地的双方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哪一观念逐渐流行开来?(4分)封君和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经济法制】材料二:(3)图一反映了欧洲出现的哪一组织形式?图二中的人物统治帝国期间,颁布了哪些法律文件?(4分)封建庄园。《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思想文化】材料三:中世纪早期,学者们的思想灵感来源于教会;11世纪初期,西欧的一些主教们在教区内组建学校,并邀请知名学者担当主讲教师;12世纪,教会学校已开设了法学、医学和神学等正式课程。(4)根据材料三,说出欧洲中世纪学校课程的设置深受哪一宗教的影响?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什么?(6分)基督教。它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7.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著名帝国的疆域?(4分)图一:阿拉伯帝国。图二: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 (2)图一帝国何时形成?(4分)8世纪中期。 (3)图二帝国初期依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4分)因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4)两大帝国不仅疆域辽阔,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帝国产生独特文化的共同原因。(5分)横跨欧、亚、非三洲,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下是九年级(1)班在进行“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探究性学习。任务一 搜集资料下面是王源同学搜集的几则材料:第一组材料:材料一:“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他们不受他人的迫害。”材料二:“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正是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第二组材料:材料三:(1)王源搜集的这两组材料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相关材料?(4分)第一组材料是文字类材料,第二组材料是图片类材料。途径: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等。 任务二 分析材料(2)依据材料一,指出“他”改革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间?请简要分析改革的影响。(4分)8世纪前期。影响:促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3)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4分)原因: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理解:成为实行大化改新的前提条件,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你认为材料三中图一的“民族融合的推手”是谁?图二中所描述的故事又为哪次改革作了准备?(4分)北魏孝文帝。商鞅变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历史九上 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