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km/h,72cm,14,熔化过程持续______分钟,5s,故C不符合实际;,【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振动  响度  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km/h
    C. 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2. 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A. 小明声音音调低 B. 小明声音响度大 C. 小华声音音调低 D. 小华声音响度大
    3.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下列现象中,与日偏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D. 雨后彩虹
    5.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甲乙 B. 甲丁 C. 丙乙 D. 丙丁
    6. 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 3m
    B. 3dm
    C. 3cm
    D. 3mm
    7. 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依次用的是(    )
    A. 凸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B. 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C. 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D. 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8. 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线中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是(    )

    A. 他们同时出发 B. 骑车者用8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
    C. 跑步者的速度是8m/s D. 骑车者的速度是10m/s
    9. 唱歌、鼓掌、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歌声是由于声带______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______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______(填“高”或“低”)。
    10.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 图中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则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 cm。


    12.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13. 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4. 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 。
    15. (1)将蜡烛、薄玻璃板、光屏和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当蜡烛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
    (2)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薄玻璃板,在不改变蜡烛位置的情况下,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16. 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_____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7. 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____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______ 移动。


    18.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19. 完成图中所示的透镜光路图。

    20. 请画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21. 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


    22.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
    实验发现: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
    (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______。说明:响度的大小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3. 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填字母)
    A.水蒸气B.小水珠
    (3)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持续______分钟
    (5)当试管中冰熔化完后,继续加热直到烧杯里的水沸腾,试管里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______。
    24. 常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表为地铁1号线从茶山站到常州火车站的运行时刻表,问:
    站名
    茶山
    清凉寺
    同济桥
    文化宫
    博爱路
    常州火车站
    到站时刻/(时:分)
    ——
    6:01
    6:03
    6:05
    6:07
    6:09
    发车时间/(时:分)
    6:00
    6:02
    6:04
    6:06
    6:08
    ——
    路程/km
    0
    1.2
    2.3
    3.3
    4.4
    5.4
    (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多长?
    (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25.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4)若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
    27. 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
    D.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
    (4)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所以眨一次眼睛的时间不到0.5s,故C不符合实际;
    D、初中生平均身高为160cm,个别同学身高达168c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时,小华发出声音的频率比小明高,所以小华声音的音调高,小明声音的音调低,故A正确,C错误。
    响度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从表中得不到影响响度的信息,无法比较响度大小,故BD错误。
    故选:A。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对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①金属盘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C 
    【解析】解: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日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还要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5.【答案】A 
    【解析】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A。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有所了解,同时明确各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解答】
    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其体长约为拇指甲长度的2倍,即约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由光学基本知识可知,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只有B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不同镜子的光学性质及其成像特点,可对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生活中的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步行者比骑车者早出发了2s,故A错误;
    B、骑车者用6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故B错误;
    C、跑步者的速度v1=s1t1=80m10s=8m/s,故C正确;
    D、骑车者的速度v2=s2t2=80m6s≈13.3m/s,故D错误。
    故选: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s−t图象,能从图象中看出他们的出发时间不同,步行者8s走了80m的距离,骑车者用了6s就前进了80m的距离,结合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利用s−t图象分析处理速度问题,是中考的热点,要结合速度公式进行分析。

    9.【答案】振动  响度  低 
    【解析】解: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
    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低于20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低。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响度及人的听觉范围等,属基础题目。

    10.【答案】凝华  凝固 
    【解析】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过程中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较凝固,过程中放热。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记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3.10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10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6.10cm−3.00cm=3.10cm。
    故答案为:3.10。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答案】凸透镜  会聚 
    【解析】解:因为瓶内灌了雨水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厚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因此在森林中旅游,导游向你提醒不要随意丢弃玻璃瓶,就是这个道理。

    13.【答案】10 运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
    已知s=7.5km,t=45min=4560h=34h,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st=7.5km34h=10km/h;
    以小明为参照物,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0;运动。  
    14.【答案】14.82cm14.72cm 
    【解析】解:(1)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2)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14.71cm+14.73cm+14.73cm4≈14.72cm。
    故答案为:14.82cm;14.72cm。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15.【答案】不能  虚  不变  左  照相机 
    【解析】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虚像,因此光屏上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当蜡烛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2)由图可知物距u=30.0cm−10.0cm=20.0cm,20cm>16cm,即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