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锅生锈 B. 冰雪消融 C. 玻璃破碎 D. 车轮爆胎
2.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C. 液体加热 D.
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蒸馏水 C. 雨水 D. 自来水
4. 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硝酸钾 B. 蔗糖 C. 花生油 D. 酒精
5. 微观世界是奇妙的,任何宏观表象的变化,都能在微观世界找到原因。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变大
C. 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D.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离子均匀地分数到水中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 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氧气供给呼吸
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铁 B. 金刚石 C. 二氧化碳 D. 氯化钠
8.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9. 金属钒(V)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可由V2O5炼得到,V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2 C. +5 D. 5
10. 根据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
C.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D. 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11.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居民用空调取暖 B. 家庭用天然气做饭
C.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D. 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12.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B.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 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3.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B.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 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Mg C. H2 D. CO2
16. 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下列有关乙酸乙酯(C4H8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是混合物
B. 乙酸乙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 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 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7. 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 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
D. 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8.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 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19.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21. 如表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木炭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C
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蒸馏
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A. A B. B C. C D. D
22. 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内容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 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氧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3.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______;
②钙离子:______;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_;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③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______。
2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图中查出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
(2)钠元素和镁元素同属于第3周期的原因是 ______,镁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数不同。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______相同.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Ne和Ar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消融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车轮爆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该选项不正确。
B、托盘天平能够精确到0.1g,不能称量10.05g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并且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该选项正确。
D、100mL的量筒能够精确到1mL,不能量取9.5mL,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B、托盘天平能够精确到0.1g。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并且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
D、100mL的量筒能够精确到1mL。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答案】B
【解析】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细菌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细菌等,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C
【解析】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正确;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答案】B
【解析】解:A、花香溢满园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分散在周围的空气中,解释正确;
B、水结冰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不变,解释错误;
C、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氮分子和氢分子变成了氨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解释正确;
D、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由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离子均匀地分数到水中,解释正确。
故选:B。
A、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B、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C、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D、盐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改变的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6.【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红磷能够燃烧消耗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A。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C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掌握元素的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D。
9.【答案】C
【解析】解:氧元素显-2价,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5=0,则x=+5;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锂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
B、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3,B错误;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单位是1,不是g,C错误;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D正确;
故选:D。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A、居民用空调取暖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家庭用天然气做饭的过程中,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故选项正确;
C、太阳能烧水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能量转化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2.【答案】B
【解析】解:A、水和过氧化氢均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离子Na+、OH-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如图所示,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该图中只含有一分子,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分子又是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再判断分子的构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5.【答案】B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C4H8O2)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C4H8O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2)=3:2,故C错误;
D、乙酸乙酯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14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D
【解析】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Ca2+中的“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B错误;
C、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所以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故C正确;
D、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所以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故D正确。
故选:CD。
根据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C
【解析】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等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故A说法正确;
B、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所以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B说法正确;
C、溶液中的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错误;
D、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
B、根据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考虑;
C、根据溶液中的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考虑;
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20.【答案】B
【解析】解: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但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1.【答案】CD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硬水和软水均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用观察颜色或闻气味的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用蒸馏的方法,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CD。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2.【答案】AC
【解析】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A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被被溶解,当达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但是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氧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
A、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
B、根据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被被溶解,当达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进行解答;
C、根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但是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答.
考查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关注实验的过程,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加强读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3.【答案】2O Ca2+ Mg+2O N2 2H2O- 通电 2H2↑+O2↑ 3Fe+2O2- 点燃 Fe3O4 4Al+3O2- 点燃 2Al2O3
【解析】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钙离子表示为:Ca2+;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表示为:Mg+2O;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②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③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点燃 2Al2O3。
故答案为:(1)①2O;
②Ca2+;
③Mg+2O;
④N2;
(2)①2H2O- 通电 2H2↑+O2↑;
②3Fe+2O2- 点燃 Fe3O4;
③4Al+3O2- 点燃 2Al2O3。
(1)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
③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④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分析;
(2)①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③根据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答案】10.81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 核内质子 NaCl 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 bd
【解析】解:(1)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
故答案为:10.81。
(2)钠元素和镁元素同属于第3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镁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核内质子。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混合物主要是可知,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
故答案为:NaCl;离子。
(4)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e和Mg、Ne和Ar,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bd。
(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