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 关于物理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
    B.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C. 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D. 物理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仅应用于物理学领域
    2. 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 B. 运动员在100m直道上赛跑
    C. 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D. 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前进
    3.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 倒车雷达 B. 用声呐探测海深 C. 用B超做体检 D.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中倒影 C. 雨后彩虹 D. 立竿见影
    5. 课余排练节目时,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露同学的独特嗓音。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
    6.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 “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 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 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 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8. 在图所示的做法中,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减弱噪声的是(    )
    A.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高架桥旁边安装隔音板
    C. 佩戴防噪声耳罩D. 禁止汽车鸣笛
    9. 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0. 2022年9月30日,我国空间站组合体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如图所示。在转位过程中,若说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 核心舱
    C. 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D. 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11.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12. 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
    A. 78cm=78cm×10mm=780mm B. 78cm=78cm×10=780mm
    C. 78cm=78×10=780mm D. 78cm=78×10mm=780mm
    13. 如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到水中A点的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4. 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 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 地球是球形的
    C. 月球是球形的
    D. 地球是不透明的
    15. 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C. 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D. 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1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17. 以下是朱迪同学对身边常见物体的估测,请你帮他补上单位(用符号表示)。
    (1)同桌小明的身高168 ______;
    (2)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______;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0×108______。
    18. 如图,A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测得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B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测得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19. 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______;“高”指的是______。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__的大小。
    20.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21.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乙步行了______km与甲相遇,相遇前甲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相遇前后乙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22.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______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______产生改变,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3. 在如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折射角(y)。


    24. 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B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25. 如图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
    (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此时你能听到铃声,传声的介质有______和______。
    (2)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由此得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你就听不到铃声了。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26.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坡度______(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以便于_____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4)如图,若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5)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7. 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______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28.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看清楚硬纸板上显示的光路,硬纸板表面应是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2)让一束光EO贴着左侧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右侧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该现象表明:______。
    (3)在图中,如果入射光线沿FO的路径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__(填“会”或“不会”)与OE重合,说明了______。
    (4)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9.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人在地面上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请你用物理知识予以解释。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30.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长为96cm的导火线来使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离。求:
    (1)从点燃到爆破所需的时间;
    (2)从点燃到爆破,点火者跑离爆破点的距离。
    31. 为了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sOA=60m的A点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

    (1)0.4s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小车从A点到B点的运行时间;
    (3)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和能源等领域。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据对物理学的认识选择即可。
    此题考查了物理常识,属基础题目。

    2.【答案】D 
    【解析】解:A、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运动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运动员在100m直道上赛跑,速度大小改变,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由于重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快,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速度不变的前进,方向和速度都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可解题。

    3.【答案】D 
    【解析】解:A、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
    故选D.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特点的掌握情况,需要联系实例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4.【答案】D 
    【解析】解:
    A、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不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而成的,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合题意;
    D、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符合题意.
    故选D.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故选:A。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6.【答案】C 
    【解析】解: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我们可以选取“F”上的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作出其关于镜面对称点,或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象的理解进行判断选项中“F”的像和“F”是否关于镜面对称,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
    故选:C。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选择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可以用刻度尺去找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采用作图法从而确定答案。

    7.【答案】D 
    【解析】解: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及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
    此题通过“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形成及特点。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定要牢记。

    8.【答案】B 
    【解析】解: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高架桥的两旁修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佩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9.【答案】D 
    【解析】解:①直接相信,不属于获取证据,②属于提出假设,③④⑤去求证,都属于获取证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获取证据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亲手实验、求证。
    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问题,要清楚实验的基本步骤。找准每一种方法的特点,结合例子去分析去理解.

    10.【答案】D 
    【解析】解:ABC.在转位过程中,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核心舱、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地球、核心舱、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为参照物问天实验舱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问天实验舱相对于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为参照物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注意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答案】C 
    【解析】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2.【答案】D 
    【解析】解:A、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78×10mm=780mm。故A不正确;
    B、换算过程错误,78cm×10≠780mm。故B不正确;
    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应该是78×10mm=780mm。故C不正确;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3.【答案】C 
    【解析】解: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应该是从水中到空气中,故A错误;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从水中到空气是对的,但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应该是从水中到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C。
    人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看清题干,要明确光是从水中射入空气,还是从空气射入水中,避免低级错误。

    14.【答案】C 
    【解析】解:图中的月食的轮廓,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圆形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完整月球时,便形成的月偏食。
    所以圆弧的形成与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B.地球是球形的;D.地球是不透明的;三者有关,而与 C.月球是球形的,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月食形成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时,便形成月食。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本题是一道较为新颖的试题,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5.【答案】D 
    【解析】解: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st=50m7s≈7.14m/s,故B错误;
    C、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sv=1000m5m/s=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1)测量时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进行对比。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参照物的判定、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6.【答案】B 
    【解析】解:由反射角的概念知,反射角是∠2,B看到的是从A上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B的眼中。
    故选:B。
    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反射角。
    本题考查了反射角的概念。本题容易错解为∠3,是由于没有弄清人看到物体是由于光线进入人眼形成视觉的。

    17.【答案】cm  s  m/s 
    【解析】解:(1)同桌小明的身高168cm;
    (2)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0×108m/s。
    故答案为:(1)cm;
    (2)s;
    (3)m/s。
    据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长度、时间、速度的常识填写即可。
    此题考查了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长度、时间、速度的常识,属于基础题目。

    18.【答案】1cm  2.3  1mm  2.35 
    【解析】解:由图A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4.0cm对齐,右侧与6.3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3cm;
    由图B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35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35cm。
    故答案为:1cm;2.3;1mm;2.35。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音调  响度  响度 
    【解析】解: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响度。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20.【答案】虚  反射 
    【解析】解: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它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本题答案为:虚;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且成的像是虚像。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21.【答案】1  18  1:2 
    【解析】解:
    (1)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离乙同学家的距离,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即乙步行了1km与甲相遇。
    (2)由图象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
    则相遇前甲的平均速度:v甲=s甲t=3×103m10×60s=5m/s=18km/h;
    (3)由图象可知,相遇前,乙通过的距离是1km,时间是10min;
    相遇后,乙通过的距离是1km,时间是15min-10min=5min,
    根据公式s=vt可知,路程相同时,速度之比等于所用时间的反比,
    故相遇前后乙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乙:v乙'=t2:t1=5min:10min=1:2。
    故答案为:1;18;1:2。
    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离乙同学家的距离,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根据图象可直接得出与甲相遇时乙步行的距离;
    根据图象得出相遇前甲通过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相遇前甲的平均速度;
    根据图象可知,相遇前后乙步行的距离相同,所用时间不同,根据公式s=vt可知,路程相同时,速度之比等于所用时间的反比,据此计算其平均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22.【答案】振动  音调  响度 
    【解析】解:(1)用手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3)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23.【答案】解: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作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y,如图所示:
     
    【解析】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作出折射光线。
    本题考查根据折射规律作图,掌握好折射规律是关键,注意作图要规范。

    24.【答案】解: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的像A',连接A'B与平面镜相交于一点O,这就是光线的入射点,连接AO、OB并标出箭头,得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的像A',再连接A'B可确定反射点O的位置,最后可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明确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并把握好作图的顺序,是完成此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实线、虚线的区别。

    25.【答案】空气  玻璃  小  真空  需要 
    【解析】解:(1)由图可知,能听到铃声,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和玻璃;
    (2)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由此得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
    (3)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1)空气;玻璃;(2)小;(3)真空;需要。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26.【答案】v=st  刻度尺  停表  较小  测量时间  大  0.2  加速 
    【解析】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停表;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测量的时间越准确,因此应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以便于测量时间;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由图可知s2=12s1=12×120cm=60cm,AB所用时间tAB=10:35:03-10:35:00=3s,则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s2tAB=60cm3s=20cm/s=0.2m/s;
    (5)由图可知tBC=10:35:05-10:35:03=2s,B点为AC的中点,则sAB=sBC,tAB>tBC。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少,速度越大,因此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v=st;刻度尺;停表;(2)较小;测量时间;(3)大;(4)0.2;(5)加速。
    (1)根据实验原理v=st可选择测量工具;
    (2)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应使小车运动速度减小,因此斜面倾角要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根据速度公式v=st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
    (5)运动相同路程,可以比较所用时间,即可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本题目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关键是能正确计算出不同阶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7.【答案】竖直  完全重合  虚  对称  10  不变 
    【解析】解:(1)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前面蜡烛的像与后面的蜡烛就无法重合了;
    (2)实验过程中,蜡烛1放在A位置,蜡烛1在平面镜中成像,蜡烛1和物蜡烛1的像都不能移动,用蜡烛2代替蜡烛1去和蜡烛1的像比较,则蜡烛2代替的是蜡烛1的像,此时看上去蜡烛2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该位置记为A';
    (3)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所以可以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观察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发现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移动前,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是6cm,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后,距玻璃板为5cm,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蜡烛的距离为10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故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竖直;(2)完全重合;(3)虚;(4)对称;(5)10;不变。
    (1)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2)实验过程中,要比较物体和物体的像的大小,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体和物体的像都不能移动,要找一个和物体相同的另一个物体和物体的像去比较;
    (3)光屏只能承接实像;
    (4)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5)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8.【答案】粗糙  漫反射  不能  存在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会  光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让一束光EO贴着左侧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右侧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仍存在,是因为右侧纸板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当光线沿F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E射出,即反射光线与OE重合,说明光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故答案为:(1)粗糙;漫反射;(2)不能;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会;光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寻找普遍规律。
    (1)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可得出结论;
    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规律的普遍性。
    本题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9.【答案】答:人在地面上是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雷声;因为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所以人们先看到闪电。 
    【解析】空气中光速约为3×108m/s;声速约为340m/s。
    此题考查了光速、声速,属基础题目。

    30.【答案】解:(1)由v=st可知,从点燃到爆破所需的时间:t=sv=96cm0.8cm/s=120s;
    (2)由v=st可知,从点燃到爆破,点火者跑离爆破点的距离:s'=v't=5m/s×120s=600m。
    答:(1)从点燃到爆破所需的时间为120s;
    (2)从点燃到爆破,点火者跑离爆破点的距离为600m。 
    【解析】(1)知道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点燃到爆破所需的时间;
    (2)根据求出的从点燃到爆破所需的时间和点火者的跑步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点燃到爆破,点火者跑离爆破点的距离。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基础题。

    31.【答案】解:(1)由v=st可知0.4s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0.4s=136m;
    (2)超声波追上轿车的时间:t=0.4s2=0.2s,则小车从A点到B点的时间为0.2s;
    (3)声音从出发开始到B通过的路程为:s=s声2=136m2=68m,
    则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sAB=s-sOA=68m-60m=8m,
    则小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为:v=sABt=8m0.2s=40m/s=144km/h>80km/h,因此小车在此路段超速。
    答:(1)0.4s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136m;
    (2)小车从A点到B点的运行时间为0.2s;
    (3)小车在此路段超速。 
    【解析】(1)已知声音的速度和时间,根据v=st可求出0.4s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超声波追上轿车的时间是从发出声波到接收所用时间的一半,即小车从A到B的时间;
    (3)声音从发出开始到B的路程等于声波传播的总路程的一半,小车在AB段的路程等于声音从发出到B的路程与OA段路程之差;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再与最大限速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超速。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