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教版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两宋时期主要议和后,宋支付的“岁币”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材料1: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其富什之其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由此可见:经济重心南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二)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材料1、中国古代史上三次移民
材料2、天宝十四载(755),人口总数应达7000至8000万,南、北人口之比为4:6,安史之乱后,南方逐渐成为中国人口的密集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的态势已经定型,北宋初(980-989),南北人口之比大约6:4.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的乱事。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
材料3 归业之民,其田已佃者,以附近闲田与之,免三年租税,物产愿受闲田者,亦与之。 (江南)诸州长吏,劝民宜种诸谷,民之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宋史》
1、政治因素:战乱及其破坏、南方政府的支持和重视2、大规模移民3、自然条件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1、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中国人口仍然只有5000万,与公元2世纪相同。在其后的三个世纪中,由于中部和南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供应稳步增长,人口相应增加。在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人口达到一亿。——《剑桥插图中国史》
2、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革新
2、农业的发展—水稻的推广
材料2、小禾谷今谓之占城,粒小而谷无芒,不问肥瘠皆可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宋史》
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
四川蜀锦、江浙彩锦生产发达分工专门化,棉纺织业兴起
宋代五大官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瓷都:景德镇
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北宋—船坞;南宋—指南针)
北宋的纸币——“交子”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关对台戏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相关史料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议一议: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认为,宋代“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金额故事书激增”。印刷术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问题:观看视频指出泥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工序?
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什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传播: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词:产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
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豪迈而飘逸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委婉、细腻、清秀
《念奴娇 •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元杂剧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著名曲目:《窦娥冤》《望江亭》 《汉宫秋》《西厢记》
著名曲目:《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pǔ]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_ ”。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工业,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高一历史全一册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高一历史全一册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上丝绸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图文课件ppt,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科技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