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根据选文中的拼音写汉字, 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根据积累,填写古诗文句子,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学业调研试题
    (全卷共4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一、 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桥,重庆的脊梁!崔巍耸立于千里大渝。你看!江水浩 hàn( ),石板坡长江大桥便毫不犹豫地跳入奔涌的激流;你看!峰峦缥 miǎo( ),龙驹特大桥便毅然决然轩昂于险峻的崇山。
    而翘首远望,白居寺长江大桥宛如轻柔的飞天飘带,与前面提到的桥相比,它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出另一种美。
    目之所及,清雅淡丽。这里没有美轮美奂的高楼,这里没有 的霓虹,纯白的涂装以谦虚高雅的姿态融于自然水墨,水滴般的桥型似瑶池仙子裙裾间飞扬的玉坠,点缀了这一江春水。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白居寺长江大桥的精心设计,充满人文情怀, zhānɡ( )显地域特色,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增添了唯美一笔。
    1.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 脊梁( jí) B.翘首( qiáo) C.宛如( wān) D.点缀( chuò)
    2.根据选文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浩 hàn 缥 miǎo zhānɡ 显
    3.下面四个词语,填入文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鹤立鸡群 B.黯然失色 C.振聋发聩 D.眼花缭乱
    4.仿照划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莘莘学子踏着勤奋的台阶通往梦想的殿堂。 勤奋是什么? 是清晨教室里不绝于耳的书 声, , ,是深夜书桌边长久不熄的光灿。
    5. 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今天,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交流地方典型经验,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要把“五项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6.名著阅读。(6分)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开展“读 经典•学党史•传精神”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橙雨同学分享道:
    (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二)“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三)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有没有通行证。….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即使你是B,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这几处文字,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与我们年龄相仿,当我还在为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们却已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勇者与榜样,从此,前行路上我有了方向。
    ⑴文字中的“他们”被 (作者)亲切地称为“      ”。(2分)
    ⑵A是 (人名),B是 (人名)。(2分)
    ⑶请结合名著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2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学校将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探“诚信”之义】
    ⑴为了探究“信”的传统内涵,班级分小组搜集关于“信”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等资料,请帮你所在的小组补充一些资料。(4分)

    关于“信”的名言警句
    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① (2分)


    关于“信”的名人逸事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河边漂洗的大娘)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谢漂母。

    (2分)
    【访“诚信”之人】
    ⑵ 为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椅城社区68岁的居民袁玉兰
    上世纪70年代,袁玉兰的未婚夫张宜华应征入伍,两人相约张宜华退伍之后就结婚,然而张宜华却牺牲在战场上。此后,袁玉兰搬到了张宜华家,和准婆婆袁和菊一起住,那一年,袁玉兰26岁。此后42年,袁玉兰对袁和菊精心呵护,用真心细心耐心的照顾让老人吃穿不愁,笑脸常开,为老人带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今,92岁高龄的袁和菊身体仍然硬朗。袁玉兰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关爱,践行着一诺千金的誓言,获评全国2021年“诚信之星”。
    采访问题:


    ③ 获评全国“诚信之星”,您对“诚信”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古诗文句子。
    ⑴请将下表中的古诗文句子补充完整。(6分)
    主题
    古诗文句子
    作者及出处
    绘景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传情
    ③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宏志
    ⑤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
    ⑥ ,终岁常端正。
    刘祯《赠从弟(其二)》
    ⑵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人生充满力量,生命风光无限。曹操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铿锵有力的发出了“⑦ ,志在千里;⑧ ,
    壮心不已。”(《龟虽寿》)的豪言壮语。 刘祯远眺山上凌霜傲雪的松柏,给予从弟在恶劣环境中更要正气凛然的勉励:“ ? 。” (《赠从弟》(其二))。陆游信步青翠可掬的山峦,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途希望。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小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络绎不绝”中“绝”是“断”的意思,据此推断“沿溯阻绝”中的“绝”也是“断”的意思。
    B.查阅字典,“良”有以下义项:①好;②善良的人;③很。结合语境,可知“良多趣味”中的“良”是“很,甚”的意思。
    C.“四时”中的“时”,通过勾连“春冬之时”中的“时”可理解为“季节”。
    D.“与”在“念无与为乐者”中是“一起”的意思,互为印证,“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也是“一起”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下列对所选文段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 )
    A. 【甲】【乙】两文都有直接抒情:比如【甲】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文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各有不同。【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表达的是一种悲伤情感;【乙】文“猿鸟乱鸣”,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C.【甲】【乙】两文形色相依、动静相结、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写景上的共同特点。其中【甲】文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静交织;【乙】文中“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动静相衬。
    D.【甲】【乙】两文思路清晰。【甲】文先后给人以岭连、山峻、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12.[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描写了三峡的山,文段中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链接材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xià):裂缝。③滟(yàn)滪(yù)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22分)
    我的母亲(节选)
    老 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梳理情节】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品读细节】
    14.文章多次写到“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并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示例
    语 句
    情 感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儿子终于独立挣钱的欣喜,为儿子孝顺的感动

    泪遮迷了我的眼

    【品析形象】
    15.阅读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赏析词句】
    1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和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晚间,她抱着一盖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3分)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3分)


    【深刻感悟】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1小题(18分)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神树,是生命的树,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竟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⑥然而,它们身后的人们却将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它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8.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 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4分)


    19.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从语言运用和情感之美两方面赏析第② 段中的这句话: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5分)


    21.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 的感受或思考。 (5分)


    四、写作(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⑴关于“美”,人人都有话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班上都有一群心灵美的人在热心的为大家服务,他们就是班干部,现在请同学们来一场寻美之旅,请你寻找最美班干部,抓住一些典型事件,展现班干部的闪光点。
    请以“最美 (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⑵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但不知怎地,我总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也有哪一位恩师总是让你时时忆起呢?请你回忆那段与恩师在一起的生活,通过写与恩师相关的事件,体现恩师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展现你对恩师的情感心路历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回忆性散文。
    八年级语文半期学业调研答题卷
    学校 姓名 考号 班级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 ) 2.( )( )( ) 3.( )
    4.(3分)

    5.(3分)
    6.⑴(2分)
    ⑵(2分)
    ⑶(2分)

    7.⑴(2分)
    ⑵(2分)

    ⑶ (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8.根据积累,填写古诗文句子。(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9.( ) (3分)
    10.(4分)(1)

    11.( )(3分)
    12.(5分)


    三、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2分)
    13.(4分)

    14. (4分)①        
    ②          
    15.(4分)
    16.⑴(3分)

    ⑵(3分)

    17.(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8分)
    18.(4分)

    19.(4分)


    20.(5分)

    21.(5分)


    四、写作(55分)




































































































































































































































































































































































































































































































































































































































































    600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1. (3分)B A项脊梁( jí)应为 jǐ;C项宛如( wān)应为wǎn;D项点缀( chuò)
    应为“zhuì”。
    2. (3分)瀚 缈 彰
    3.(3分)D 解析: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4分)示例:是上午课堂上全神贯注的眼神 是傍晚灯光下奋笔疾书的背影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所给例句,从内容上看,是对勤奋进行具象化描绘,给出例句的时间是清晨和深夜,因此补写句子中的时间应该在这两个时间的中间;从句式上看,采用“是+二字时间词+三字表位置的词+四字词语+的+二字名词”的形式,据此仿写即可。
    5.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
    6.⑴(2分)埃德加·斯诺(或斯诺) 红小鬼
    ⑵(2分)彭德怀 朱德(或朱总司令)
    ⑶(2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勇气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向与目标,碰到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做一个有尊严、责任意识强的生活勇者。
    7(1)(2分)示例:轻诺必寡信。/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人倍信则名不达。

    (2)(2分)示例:①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
    ②曾子妻子许诺孩子杀猪给他吃,曾子便提猪来杀。妻子说:“我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3) (4分)要求:围绕采访主题设问,两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
    示例:得知您的未婚夫牺牲后,你为什么决定照顾准婆婆?
    对于您照顾准婆婆这件事,周围人是如何看待的?
    照顾婆婆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1)①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大漠孤烟直 ③仍怜故乡水 ④绿杨阴里白沙堤
    ⑤长歌怀采薇 ⑥冰霜正惨凄
    (2) ⑦老骥伏枥 ⑧烈士暮年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9.D
    10.(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啊。
    (2)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翻译时注意重点字的“虽”“奔”“疾”“歇”“乱”“颓”)
    11.C(文中“动静相衬”应是“色彩相依”。)
    12. 答案: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链接材料】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分析和特点各2分,语言表达给1分,共5分。)
    链接材料译文:二十六日这一天,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两岸陡壁峭崖耸立,相对峙,笔直向上直入云霄,平直得像用刀削成的一样。仰头望天,如同一匹白练一样。水势已下落,峡中水面平静,如同装油的器皿。过了圣姥泉,盖石上有一道裂缝,人在旁边大声呼喊,就有泉水涌出,屡次呼喊就屡次涌出,真叫奇怪呀。晚上,到达瞿塘关,唐时旧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13. .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点,意思符合即可)
    14.②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或 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 (写到1点就可得2分)    ④“我”对母亲的不舍以及不能陪伴她过年的伤心。
    15. ①勤劳能干。从“母亲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晚间,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等语句可体现出来。②热情好客。从“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可体现。(善良坚强、做事认真仔细、处事有度、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等皆可。形象各1分,分析各 1分)
    16.(1)“抱 ”字生动地写出了油灯昏暗,体现条件的艰苦,母亲却劳作不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辛苦。(3分) (2)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3分)
    17.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意近即可得2分)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言传身教,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总是激励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迈向成功。(意近即可得2分)
    18.最坚韧、最无私、最包容、最悲壮。(4分)
    19.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 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 ④为后文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 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 (或“厚重感”等) 。(4分)
    20.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挣扎爬起”“撑出”“坚挺着”,“凸显着”,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赞美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突出了胡杨最坚韧的特点。(5分)
    21 .开放性题。从人应有胡杨的素质和品格、社会进步需要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等方面写出感慨,或对照胡杨反思自身的缺憾,结合文中对胡杨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阐析,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人应当追求胡杨一样的优秀素质和高尚品格。读着“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不禁反思自己,应在不断的磨炼中,在自然和生活、学习的洗礼中,克服脆弱、贪欲,提高素养,完善品格。 (5分)
    四、写作(55分)
    作文评分标准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和卷面四个方面来考虑:
    【评分细则】 一类(45-55分):立意有深度,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切合作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语准确,简洁得体。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二类(40-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符合作文要求。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较准确。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三类(35-39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较真实,不偏离作文要求。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语言较通顺,有个别语病。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 四类(30-34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卷面较凌乱,书写较潦草。 五类(29分以下):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离题意。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卷面杂乱,字迹不清。
    【特别说明】
    1、 没有标题扣2分。 第一道题目补充部分只能是某个班干部, 第二道题中的“恩师”不一定是学校的教师。2、每4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到3分为止。 3、每少50字扣1分。4、特色加分(5分)。达到以下三项之一者可加2--3分;特别突出的可加5分: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构思或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有个性。语言生动,有文采

    相关试卷

    重庆市綦江区未来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綦江区未来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中考一诊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中考一诊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 【活动我策划】, 古诗词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