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同步训练)(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600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同步训练)(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600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同步训练)(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600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同步+提优)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4 (原卷版)
考点直击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1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典例1】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典例2】人的眼睛很像一架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或“虚”)像。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变式训练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考点2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
【典例3】六月六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让我们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用眼不正确或长期玩手机的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矫正时需要佩戴图中的哪种透镜( )
A. B. C. D.
【典例4】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眼睛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
【典例5】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 有关。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变式训练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变式训练2】小明的眼睛近视了,他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如图 (填“甲”或“乙”)所示,则他应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该眼镜对光线具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变式训练3】小呜在学习了近视眼的成因后,知道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其原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后会聚在视网膜A点。请你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光路。
考点3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些。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典例6】如图所示,在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典例7】如图所示,这是一位同学将他家长的眼镜摆放在一张画“×”的纸上看到的情景。你认为这样的眼镜镜片应该是 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
【典例8】(1)在图甲中,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相当于人眼有某种视力缺陷。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则甲图的成像情况相当于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看物体,要使甲图的光屏上能成清晰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添加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变式训练1】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远视眼的是( )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
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
【变式训练2】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2.(2021•信阳模拟)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
A.不变 B.变薄 C.变厚 D.无法确定
3.(2022•徐州一模)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4.(2022•延庆区一模)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5.(2020秋•点军区期末)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李老师是近视眼
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
6.(2020•龙海市校级一模)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是( )
A.(1)(3) B.(1)(4) C.(2)(3) D.(2)(4)
二、填空题。
7.(2021•武侯区模拟)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如图所示),日环食是光 形成的;日环食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8.(2021春•长垣市期末)近视眼患者由于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可推断所成像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 透镜制作的眼镜。
9.(2021•绵阳模拟)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10.(2021•宝应县校级模拟)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三、解答题。
11.(2021•九原区三模)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12.(2020秋•祁县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用以比较正常眼、近视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的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状,并分别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填“甲”“乙”或“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填“甲”“乙”或“丙”)。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
13.(2019秋•东台市期末)阅读短文
如图是人的眼睛的剖视简图,图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光屏,它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依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视网膜上都能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瞳孔是用来控制透光程度的。通常所说的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远或晶状体过凸,在观察远景时,感到模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近或晶状体过扁,在观察近景时,感到模糊,这两种眼睛都需要配戴眼镜矫正。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φ和镜片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眼镜的度数:(其中f用m作单位)φ=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地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玩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请你根据上文的介绍,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通过改变 (选填“焦距”或“像距”)来实现。
(2)小明的晶状体过凸,则应配戴 凹 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400度的眼镜,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m。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25cm
C.0~25cm
D.从10cm到极远处
(4)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变得 (选填“扁平”或“凸起”)些。
4.4 (解析版)
考点直击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1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典例1】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答案】A。
【解答】解: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增大眼睛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即要增大晶状体的凸度,使得焦距变短,故A正确。
故选:A。
【典例2】人的眼睛很像一架 照相机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照相机;视网膜;实。
【解答】解:眼球很像一架照相机,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视网膜;实。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答】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为像成在光屏上,所以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经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变式训练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头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倒立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镜头;倒立。
【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镜头;倒立。
考点2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
【典例3】六月六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让我们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用眼不正确或长期玩手机的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矫正时需要佩戴图中的哪种透镜(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由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光线发散一些,所以需要带凹透镜矫正;A是凹透镜,BC是凸透镜,C是玻璃砖,故A正确。
故选:A。
【典例4】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眼睛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 凹 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前方;凹。
【解答】解:近视眼的原因是眼睛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这样,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前方;凹。
【典例5】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注入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 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 有关。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前 (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凹 透镜。
【答案】(1)缩小;实;(2)注入;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①前;②凹。
【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1)缩小;实;(2)注入;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①前;②凹。
【变式训练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B。
【解答】解: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迟后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由图可知是近视眼模型,应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变式训练2】小明的眼睛近视了,他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如图 乙 (填“甲”或“乙”)所示,则他应配戴 凹 (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该眼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乙;凹;发散。
【解答】解:小明的眼睛近视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则眼球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
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他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乙;凹;发散。
【变式训练3】小呜在学习了近视眼的成因后,知道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其原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后会聚在视网膜A点。请你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光路。
【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所示:
考点3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些。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典例6】如图所示,在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②是其成因,④是其矫正。
故选:C。
【典例7】如图所示,这是一位同学将他家长的眼镜摆放在一张画“×”的纸上看到的情景。你认为这样的眼镜镜片应该是 凸 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远视 眼。
【答案】凸;远视。
【解答】解:由图可知,看到纸上的“×”变大了,即成正立放大的像,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故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凸;远视。
【典例8】(1)在图甲中,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相当于人眼有某种视力缺陷。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则甲图的成像情况相当于 远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看物体,要使甲图的光屏上能成清晰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添加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远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1)远视;凸透镜;(2)远视。
【解答】解:
(1)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距变大了,即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2)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提前会聚了,即该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远视;凸透镜;(2)远视。
【变式训练1】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远视眼的是( )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
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
【答案】B。
【解答】解: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A、图中近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正常的眼睛,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属于远视眼的情况,故B符合题意;
C、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正常的眼睛;故C错误;
D、由图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一定为近视眼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训练2】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远视眼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答案】远视眼;凸透镜。
【解答】解: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这说明王老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王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远视眼;凸透镜。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或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图中,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图中,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信阳模拟)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
A.不变 B.变薄 C.变厚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答】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即向窗外张望,晶状体形状变薄;看书时书本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即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变厚。
故选:C。
3.(2022•徐州一模)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答案】A。
【解答】解: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延迟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故选:A。
4.(2022•延庆区一模)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答案】B。
【解答】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
由此可知:此图是近视眼示意图,应戴凹透镜眼镜;
故选:B。
5.(2020秋•点军区期末)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李老师是近视眼
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
【答案】A。
【解答】解:由题意“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这说明李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是远视眼,所以需配戴凸透镜矫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020•龙海市校级一模)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是( )
A.(1)(3) B.(1)(4) C.(2)(3) D.(2)(4)
【答案】D。
【解答】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2)所示;
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如图(4)所示。
故选:D。
二、填空题。
7.(2021•武侯区模拟)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如图所示),日环食是光 直线传播 形成的;日环食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倒立、 缩小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答案】直线传播;缩小。
【解答】解:日食是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就会出现日食,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人们观察日食时,日食在人的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缩小
8.(2021春•长垣市期末)近视眼患者由于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较 强 (选填“强”或“弱”),可推断所成像在视网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 凹 透镜制作的眼镜。
【答案】强;前方;凹。
【解答】解:近视眼患者由于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需要佩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强;前方;凹。
9.(2021•绵阳模拟)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 凸 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左;凸。
【解答】解:来自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是远视眼;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应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左;凸。
10.(2021•宝应县校级模拟)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推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短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推;短;远视。
【解答】解: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若仍然想使得像成在光屏上,所以应该让水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所以应该推注射器,使得水透镜的焦距变短;
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即为了增加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即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凸透镜,即远视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推;短;远视。
三、解答题。
11.(2021•九原区三模)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注入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前 (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凹 透镜。
【答案】(1)缩小;实;(2)注入;①前;②凹。
【解答】解:
(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若想看清楚物体,应减小像距,即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或者让光线推迟会聚,即要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1)缩小;实;(2)注入;①前;②凹。
12.(2020秋•祁县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用以比较正常眼、近视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的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状,并分别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乙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乙 (填“甲”“乙”或“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丙 (填“甲”“乙”或“丙”)。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
【答案】(1)乙;乙;(2)丙;(3)大于。
【解答】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
(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1)乙;乙;(2)丙;(3)大于。
13.(2019秋•东台市期末)阅读短文
如图是人的眼睛的剖视简图,图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光屏,它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依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视网膜上都能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瞳孔是用来控制透光程度的。通常所说的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远或晶状体过凸,在观察远景时,感到模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近或晶状体过扁,在观察近景时,感到模糊,这两种眼睛都需要配戴眼镜矫正。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φ和镜片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眼镜的度数:(其中f用m作单位)φ=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地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玩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请你根据上文的介绍,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通过改变 焦距 (选填“焦距”或“像距”)来实现。
(2)小明的晶状体过凸,则应配戴 凹 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400度的眼镜,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0.25 m。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 D 。
A.0~10cm
B.10~25cm
C.0~25cm
D.从10cm到极远处
(4)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变得 凸起 (选填“扁平”或“凸起”)些。
【答案】(1)焦距;(2)凹;0.25;(3)D;(4)凸起。
【解答】解:(1)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根据φ=可知,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f=m=0.25m;
(3)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
(4)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不变,则眼球的晶状体就得凸起些。
故答案为:(1)焦距;(2)凹;0.25;(3)D;(4)凸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