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917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917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917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同步+提优)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2.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根据如图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3.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4.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5.小明得眼睛近视了,他到医院配眼镜,经仪器检测左眼应配戴焦距为0.5m的透镜,右眼应配戴焦距为1m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光线进入正常眼睛,在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虚像 B.他应佩戴凸透镜作眼镜 C.他佩戴眼镜度数为左眼镜片200度,右眼镜片100度 D.小明有一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作用是成正立,放大,虚像6.青少年长时间玩智能手机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眼睛近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桥正做法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二.填空题7.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8.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 透镜矫正视力。9.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小李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成了近视眼,进行矫正时应当戴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10.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 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1.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矫正方法的是 。(填序号)13.如图所示,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方式不相同。如照相机要拍摄远处景物时,必须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 (填“变薄”或“变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三.实验探究题14.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1)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方。(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15.小义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1)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2)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将由甲变为 ;(3)模拟近视眼要用 ,很多近视患者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当将近视眼镜如图丁放置后,光屏上本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移动。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眼睛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的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Φ==2m﹣1,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变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相当于一个 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如图中的 (填字母)透镜。(3)某同学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200cm,该镜片的度数为 度。1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18.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1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问题:(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 变大。(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3)当物体在很远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图。四.解答题20.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30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30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 清晰清晰清晰 中 清晰清晰 远 清晰不清晰模糊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 不清晰清晰清晰 中 清晰 远 清晰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分析】(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解答】解:AB、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错误;C、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近视眼是品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等,此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有实际意义。2.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根据如图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解答】解:由图可知,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而小孩都会出现近距离看物体看不清,因此小女孩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进行分析。3.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故选:B。【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A。【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小明得眼睛近视了,他到医院配眼镜,经仪器检测左眼应配戴焦距为0.5m的透镜,右眼应配戴焦距为1m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光线进入正常眼睛,在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虚像 B.他应佩戴凸透镜作眼镜 C.他佩戴眼镜度数为左眼镜片200度,右眼镜片100度 D.小明有一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作用是成正立,放大,虚像【分析】(1)眼睛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的会聚点在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3)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计算。(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解答】解:A、眼睛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近视眼的会聚点在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B错误;C、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左眼镜片度数为×100=×100=200度,右眼镜片度数为×100=×100=100度。故C正确;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特点及学生眼镜的度数计算,知道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原因。6.青少年长时间玩智能手机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眼睛近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桥正做法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在以上四个图中,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③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④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B。【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7.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强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由 凹 透镜片做的眼镜。【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解: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增强,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强;凹。【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提醒现在的中学生要注意用眼卫生。8.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 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 凹 透镜矫正视力。【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凸;倒立;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9.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倒立实像 (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小李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成了近视眼,进行矫正时应当戴用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分析】(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来矫正。【解答】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倒立实像;凹透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10.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 凸 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 发散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分析】(1)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2)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解: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凸;发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属于识记性内容,难易程度适中。11.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说明他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进行矫正。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之一。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③ ,矫正方法的是 ① 。(填序号)【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知,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①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故答案为:③;①。【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方式不相同。如照相机要拍摄远处景物时,必须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 变薄 (填“变薄”或“变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分析】①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物距变化,同时要改变像距,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所以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②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解答】解: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要增大,像距要减小,所以镜头向后缩,使镜头靠近胶片,减小凸透镜到胶片的距离。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薄,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凸度),来实现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故答案为:减小;变薄。【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三.实验探究题14.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1)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向水凸透镜内 注入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前 (填“前”或“后”)方。(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凸 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远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分析】(1)根据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引起的;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根据像的位置变化判断眼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其判断出眼镜的种类。【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若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3)把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是远视眼镜。故答案为:(1)缩小;(2)注入;左;前;(3)凸;远视。【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应用及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5.小义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1)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丙 ;(2)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将由甲变为 丙 ;(3)模拟近视眼要用 乙 ,很多近视患者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当将近视眼镜如图丁放置后,光屏上本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远离透镜方向 移动。【分析】(1)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小于10cm的焦距;根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可确定模拟近视眼的图;(2)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平,焦距变大。(3)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是中间薄,四周厚的透镜。(4)首先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放入凹透镜后,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聚得更晚。从而可以判断出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丙;(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平,焦距变大,所以晶状体将由甲变为丙;(3)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4)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央,经过凸透镜的光线比原来会聚得更晚,成的像离得凸透镜会更远,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故答案为:(1)丙;(2)丙;(3)乙;大于;(4)远离透镜方向。【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解答,要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眼睛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的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Φ==2m﹣1,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变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如图中的 A (填字母)透镜。(3)某同学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200cm,该镜片的度数为 50 度。【分析】(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时,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3)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解答】解:(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A是凹透镜,BC是凸透镜,D属于平面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A,。(3)此透镜的焦距是200cm=2m,因为焦度Φ=,所以它的焦度Φ==0.5m﹣1;故其镜片的度数为0.5m﹣1×100=50度;故答案为:(1)凸;(2)A;(3)50。【点评】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进行分析。此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有实际意义。1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乙 ,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 强 (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 丙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发散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分析】(1)中间比周围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且透镜中间凸得越厉害,其焦距越短;根据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可确定模拟远视眼的图;(2)近视眼的矫正配的是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周围比中间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乙图凸得比甲还明显,所以它的折光能力就越强;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丙模拟的是远视眼。(2)矫正近视眼须配戴凹透镜,中间比周围薄,由题可知,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因此其边缘厚度大于0.05mm;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1)乙;强;丙;(2)大于;发散。【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形状对其焦距的影响,凸透镜的焦距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成像时像距不同的原因分析以及近视眼矫正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18.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丙 (选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分析】(1)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是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分析其矫正方法。【解答】解:(1)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C、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C错误。D、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故D错误;故选:B。(2)图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1)B;(2)丙;凹透镜。【点评】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问题:(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 视角 变大。(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12.5 cm处最为合适。(3)当物体在很远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后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甲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丁 图。【分析】(1)眼睛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所引的两条线所夹的角,这就是视角;(2)平面镜成像时是物距与像距相等的,且成等大正立的虚像;(3)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4)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解答】解:(1)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它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我们就感觉到物体大,物体离眼睛越远视角越小,就感觉到物体小;(2)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25厘米,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离的一半,即为12.5厘米。(3)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4)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答案为:(1)视角;(2)12.5;(3)后;变小;(4)甲;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四.解答题20.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30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30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 清晰清晰清晰 中 清晰清晰 远 清晰不清晰模糊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 不清晰清晰清晰 中 清晰 远 清晰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AB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分析】(1)根据“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可得出结论;(2)根据小京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3)根据小贝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解答】解:(1)由“可调式眼镜”的原理可知,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选C;(2)由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时,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故选C;(3)由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故选AB;故答案为:(1)C;(2)C;(3)AB。【点评】本题不仅能考查学生阅读科技文献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如果仍停留在基于经验或机械记忆去思考解决问题就会出现各类错误,例如第(3)问。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结论出发。如果从结论出发,不管是否使用科学方法,也不管方法是否科学,总能得到想要的结论,但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科学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巩固练习,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