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PPT课件全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学案,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ppt、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①适应自然②大气污染与酸雨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长期性⑤谋求人地关系协调⑥公平性原则⑦共同性原则⑧调整行为⑨加强国际合作[学思心得] 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1.判断类型类型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2.分析成因原因具体分析人为原因人类掠夺自然资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自然原因地形封闭低洼的地形,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逆温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水体更新速度较慢,水体的自净能力较低,水污染严重3.防治措施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①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经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②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③对于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①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措施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1.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1)C (2)A [第(1)题,第(2)题,]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分析角度具体内容某区域地理环境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多发、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动力短缺等方面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送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青海省资源分布图,图乙为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图甲图乙材料三 下表为青海省A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等级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1)图甲中A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问题,根据材料三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三表格中数据,A地区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小和优质牧草减少。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以从保护草场、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乙可知,清洁生产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并延长了产业链,因此提高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 (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小;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牧草品种;加大草场建设投入;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