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全)及答案(九科)
2021【KS5U解析】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KS5U解析】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一)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地理学科测试卷一、单选题(60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2010年以来,我国的A. 总人口数不断减少 B. 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 结婚人数大幅减少 D. 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2. 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 劳动力数量减少 B. 人口死亡率上升C. 孤儿的数量增加 D. 加快老龄化进程【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总数及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AD排除;结婚的人口数量取决于结婚率和人口总数,据图可知,结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结婚人口数不会大幅,C错误;离婚率上升,人口增加,离婚人数相应上升,B正确。故选B。【2题详解】结婚率偏低,会影响出生率,新出生人口减少,相对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即人口老龄化加剧,D正确;出生人口减少,对现阶段的劳动力影响较小,A错误;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死亡率没有影响,B错误;离婚后其子女并不是孤儿,C错误。故选D。网购收货地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流的迁徙状况。下示意淘宝网推出的 2013 年与 2012 年人口净流入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由 2012 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 2013 年的人口净流出的是A. 江苏 B. 广东 C. 湖南 D. 重庆4. 图中安徽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接纳沿海企业迁入 D.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3年江苏是净流出,A错;2012年和2013年广东是净流入,B错;湖南由2012年净流出变为2013年净流入,C错; 重庆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D对。【4题详解】2012年安徽是人口净流出,2013年人口是净流入。安徽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且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等因素都比东部沿海地区低,承接了大量的沿海地区企业迁入,选C。城市化水平一般与经济水平有关,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才有关,安徽地处内陆,在经济水平和人才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故AB错;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与人口流动有关,但不会是主要因素,D错。有经济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即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钱,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去干,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 “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发展可期C.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6.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是指“城归”人员A.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多村振兴战略并且开始实施。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多村经济发展更有潜力,B对;城市经济仍在增长,产业没有饱和,A错;生活成本过高,污染严重、乡村土地的大面积撂荒不是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CD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6题详解】“城归"给多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技能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故C项正确。人口红利升级是指质量上的变化。故A项错误。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与人口红利升级没有关系。故B项、D项均错误。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并不是“城归"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而只是数量上的变化。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A. 户籍制度 B. 城市化速度C. 产业结构 D. 经济发展水平8. 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B. 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9. 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A.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C.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D.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答案】7. A 8. D 9. C【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察半城市化的产生、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8题详解】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9题详解】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D错。故正确答案选择C。【点睛】半城市化现象产生因素:户籍制度;历史渊源;土地性质;社会福利。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外部扩展和内部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下图示意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该时期城市内部面积有增无减的是A. 居住用地 B.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 D.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11. 该时期该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工业①污染环境 ②单位面积付租能力差 ③信息通达度要求高 ④耗能多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2. 十年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 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B. 已经出现逆城市化C. 公共管理与服务落后 D. 用地规模向外扩展【答案】10. B 11. A 12. D【解析】【10题详解】据图并结合图例可知,2010-2016该时期城市内部面积有增无减的是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故选B。【11题详解】读图可知,工业区内部转换面积始终为负值,而外部扩展为正值,说明该功能区的土地由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主要原因是工业对城市环境有污染,且占地面积大而单位面积付租能力差,①②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各功能区外部扩展均为正值,说明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向外扩展。故选D。【点睛】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最主要的三种功能区,其中商业区是城市商业活动最繁忙的地带,多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处;住宅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向高级住宅区和中低级住宅区分化;工业区是城市中工业活动集中的功能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A. 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B. 昼夜温差大C. 气候干旱,降水少 D. 大气透明度高14. 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区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是A. 保证土层疏松 B. 降低地表海拔C. 增大昼夜温差 D. 增加土壤厚度15. 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A. 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 B. 提高空运水运保鲜技术C. 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拓宽市场 D. 聚焦中低端市场为主【答案】13. C 14. D 15. C【解析】【13题详解】酒泉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ABD是发展戈壁农业的优势,C降水少是限制性因素,选C。【14题详解】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是因为玉门镇戈壁荒滩沙石多且厚度大,土壤层发育欠佳,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土壤具有保温作用,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填土可以保土温,使作物成活率高。故选D,据以上分析可知,ABC排除。【15题详解】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要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品牌,D错;从销售来看,戈壁农业产品以鲜活果蔬为主,但距离大市场较远,因此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开拓附近市场及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当地降水稀少,水运条件差,选C,AB选项可排除。某日某时,家住淮北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A. 东 B. 南 C. 西 D. 北17 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到等红灯处时,可能会发现A. 雕像的影子变短了B. 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C. 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D. 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答案】16. C 17. D【解析】考点:地图上的方向,影子长度、物体高度、太阳高度的关系。【16题详解】读图,根据影长,此时影长与雕像高度相当,所以不可能是早晨或黄昏时间,只能是正午时间。淮北正午日影朝北,该方向是此时王女士的车头的右转方向。所以王女士车头应朝向西,C对。【17题详解】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太阳高度角已经减小,可能会发现雕像的影子变长了,A错。此时太阳向西南天空移动,雕像的影子朝东北方向移动,向东转过了大约30°,B错。太阳位于西南天空,离地平线较高,C错。原路返回时,车头朝向东,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王女士左前方,D对。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飘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M城可能位于( )A. 英国 B. 澳大利亚 C. 俄罗斯 D. 阿根廷19. 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0. 外地游客到M城区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答案】18. C 19. A 20. C【解析】【18题详解】据表格气候信息资料分析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均温出现在1月份,可知M城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位于南半球,B、D排除;该城市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而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其最冷月均温高于O℃,A错误;俄罗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C正确。故选C。【19题详解】由M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可知其位于北半球;再结合“自北向南流”推断F河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M城区上游的F河段月均温低于0℃的月份应长于表中所显示的5个月。因此,M城区上游的F河段11月~次年3月的降水主要为降雪,需等到4月份气温高于O℃后开始融化为F河提供补给。因11月~次年4月的累计降雪(水)量多于夏季降水量,所以可判断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春季。故选A。【2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长满青草”“深层冻土融化”均反映出“浮岛”的形成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再考虑游客外出旅游的气候舒适性,宜选在气温最高的7月。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流类型的特点和分布,以解读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水。根据降水形式以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将河流的补给分为以下几类。(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冬季也时有发生。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特点是具有连 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平缓。(3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流域内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山区。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涌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小题。21. 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A. 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 湖泊与河流相通C. 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 湖泊地势高于河流22. 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C. 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D.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答案】21. B 22.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21题详解】从图中河湖的补给关系来看,从3~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9~12月份,湖泊水补给河流,说明湖泊与河流相通,且河流没有发源于湖泊,湖泊;没有位于河流的源头,根据补给关系无法判断湖泊与河流的地势高低。A、C、D三项错误,故选B。【22题详解】时间点③与①相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相差大,故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C项正确;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D项错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B项错误;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A项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图中a、b两条河流A. 均向东流 B. a向西流,b向东流C. 均向西流 D. a向东流,b向西流24. 图示c、d、e、f四地中,站在山峰上可以看到A. c地 B. d地 C. e地 D. f地25. 该地区政府欲在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把两河连接起来,图中四条线路可行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23. B 24. D 25. B【解析】【23题详解】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向西流,b向东流。B正确。【24题详解】站在山峰能看到某地,说明没有视线阻挡。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山峰到f处是上部陡,下部缓,是凹形坡,故能从山顶看到f处,答案选D。山峰到c和e都是凸形坡,故从山峰处看不见c和e,AC排除。从山峰到d处又经过了一个山峰,该山峰遮挡住了视线,故不能看到,排除B。【25题详解】修建引水线路距离要尽可能的短,地势起伏要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②正确,其余地势起伏都较大,可排除。故选B。【点睛】凹形坡和凸形坡的区别,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凹形坡视野开阔,而凸形坡由于山坡的阻挡,在山峰处看不到山下的某点。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 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 储水构造 B. 储油构造 C. 铁矿带 D. 储气构造27. 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A. B. C. D. 【答案】26. A 27. C【解析】【26题详解】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27题详解】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 苔原带 B. 温带草原带 C. 冰原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29. 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 收集大气降水 B. 获取更多光照 C. 抵抗冬季寒冷 D. 吸收地下水分30. 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 人工播种 B. 降水减少 C. 气候变暖 D. 冻土增厚【答案】28. A 29. B 30. C【解析】【28题详解】该地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自然带主要为冰原带和苔原带,没有温带草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故BD错误;根据材料“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可知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故A正确,C错误。所以本题选A。【29题详解】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故B正确;苔原气候相对湿度大,且大部分降水是雪,故A错误。该地的植被抗寒性都比较强,且气候寒冷与花型关系不大,故C错误;吸收地下水分的功能主要与植被的根系关联较大,与其花型无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30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生物群落可能有局部会变成森林,故C正确;跟人工播种无关,故A错误;降水减少不会增加森林植被,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点睛】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低温,最暖月平均温度只有10℃或略高,最低温度则达-55℃。植物生长期每年只有2~4个月。在生长季节里,根只能在地表大约仅30厘米的深度内自主伸展,30厘米以下,则是坚如磐石的永久性冻土层。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且大约60%分布在夏季。由于蒸发量极低,故气候是湿润的。苔原地区风速很大,冬季的风速可达15~30米/秒。苔原的光照极特殊,夏季白昼很长,有好几个月太阳不落,冬季则是漫漫的极夜,几个月见不到阳光。苔原多数的种类为常绿植物。包括可贴地的针叶灌木,如矮桧;坚硬扁平的小灌木和灌木,如越桔、酸果蔓;石南型叶、叶缘卷曲的灌木,如喇叭花、岩高兰以及紧贴地面的垫形小灌木。这些常绿植物在春季可以很快地进行光合作用,不必耗时形成新叶。多数植物矮小,许多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这是抗风、保温及减少植物蒸腾的适当手段。例如极柳、弯桦为匍匐地型,高山葶苈为垫状植物。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和花序,如勿忘草、罂粟、蝇子草的花色便鲜艳欲滴,而且北极植物花的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这可能与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有关,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有些植物则能在开花期忍受冬季的寒冷,如北极辣根菜的花和幼小的果实在冬季有时被冻结了,但到春季解冻后则继续发育。对北极植物而言,能在低温下保持生长是最重要的适应。由于地下形成永久冻土,仅在夏季,上面浅浅的土壤层才融化,植物的根便只好在此扎根。而且由于土壤的垂直排水能力很低,所以植物的根几乎淹在其中,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致使其生长极其缓慢。如极柳一年中枝条仅增长1~5毫米;地衣在-20℃时仍能生长;一些苔藓在-10℃时也可继续生长;甚至连山酸模、爬地杜鹃、冰川毛茛显花植物在-5℃时也仍然能生长不止。二、综合题(4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地面没有一条河流,淡水资源极为短缺。2018年3月中旬,南非干旱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多座大中型水库干涸。南非此次干旱影响到其中南部多个省份,是23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西开普省是重灾区,旱情达四百年一遇。沙特和南非都计划利用巨型油轮从南极洲外围拖运冰山,以解决严重的淡水危机。沙特从南极拖运冰山,距离为9000 km,耗时约为1年;南非从南极拖运冰山,距离为1900 km,耗时约为3个月。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和南非位置图。(1)简述开普敦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2)说明沙特阿拉伯没有河流的自然原因。(3)推测导致2018年3月南非西开普省缺水可能的人文原因。(4)分析与沙特阿拉伯相比,南非从南极外洋拖运冰山的优势。【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时,温和多雨。(2)全年降水稀少;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严重。(3)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增加;对旱情认识不足,未做好干旱应对预防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4)南非位于南半球,与沙特阿拉伯相比,不用经过炎热的赤道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水温较低,运输途中损耗小;距南极近,利用洋流运输,耗时短,费用低。【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调用知识的能力。南非的开普敦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时,温和多雨。(2)没有河流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的降水少,气候干燥,蒸发强,土壤是沙质土,地表水下渗严重。(3)缺水的人为原因:一般从工农业大量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加;浪费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破坏植被和湿地,使地表及地下蓄水减少,对旱情认识不足,未做好干旱应对预防措施、水的污染等等方面分析。(4)南非位于南半球,沙特阿拉伯在北半球,与沙特阿拉伯相比,不用经过炎热的赤道地区,融化量更少;所处纬度较高,水温较低,运输途中损耗小;距南极近,利用南极环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运输,耗时短,费用低。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下图)。(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答案】(1)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②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③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④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2)不利影响:①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②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③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了地形特征、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分布,由于临海,还要从海岸线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地形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高低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海岸线分布特征为曲折,多港湾、岛屿。(2)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从而造成耕地比重小;这种地形导致地块普遍较小、破碎且平整度较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生产;同时地形起伏大,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3)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①刚好相反,且长远看,增加农民的收入不如方案②。【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KS5U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共3个小题,共5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KS5U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据图可知,该山地,80%上升到2016年的10, 根据城市首位度排行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