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01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02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周初分封制

    A保障了周天子的政治特权地位       B体现了王族内部对权力的再分配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       D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直接控制

    2.据周人自己的传说,其祖先后稷发展农业,后世忘了农业,在北方畜牧为生的几代,然后在公刘时代,他们才重新务农。这一段周折,伴随着周人由山西西南到河套地区再进入泾水流域,最后进入岐山的迁徙进程。据此可推知,周人

    A文明具有多元与兼容性             B农耕文明达到了较高水平

    C农业与畜牧业轮流交替             D是起源于北方的游牧部落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采用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加强了对财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如《礼记·王制》篇中曰: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量入以为出。这些

    举措

    A.体现了征税标准的变化                   B.推动了商业都市的涌现

    C.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4.《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

    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               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                 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5.庄子《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的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这说明他

    A崇尚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B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

    C信仰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淡泊名利、追求精神逍遥自由

    6.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

    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         B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         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7. 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                      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8图为全国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民众生活非常富足

    9.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

    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情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伤吏泊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启                   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10.下图所示是出土于今河南南阳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的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A犁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           B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C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

     

    11.据《隋书·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人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以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欲为惩劝。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也。隋朝廷此举意在

    A.将商业税打造成核心税源            B.助力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C.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D.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繁荣

    12.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魏书·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隋书·食货志》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漳),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册府元龟》

     

    A.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13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突显             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

    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             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

    14643年,唐太宗下诏:汉、魏以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其男子年七十以上,量给酒米面。”714年,唐玄宗下诏:杀牛、马、骡等犯者科罪,不得官当,荫赎。公私贱隶犯者,先决杖六十,然后科罪。这些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加速了均田制的瓦解               D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5. 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这表明唐代

    A.儒学地位遭到挑战                      B.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C.实行文化开放政策                      D.早期理学思想产生

    16. 苏轼曾言:夫科场之文,风俗所系,所收者天下莫不以为法,所弃者天下莫不以为戒。    

    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苏轼意在强调

    A科举制改变了诗歌在宋朝的地位     B科举制反映了宋朝的风俗习惯

    C科举制体现了宋朝考试的功利性     D科举制形成了宋朝的读书风尚

    17. 下图所示为北宋墓葬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胡人牵马俑。其可用来佐证宋代

    A中外贸易兴盛                     B矿冶业占有重要地位

    C娱乐活动丰富                     D追求个性的审美

    18. 宋代规定蕃舶如果因风水不便、船破樯坏者,不征收实物税。宋真宗时广西路转运使胡则救助遭风飘至琼州而困窘乏食的番舶,命贷钱三百万。上述政策

    A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B导致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体现了朝贡贸易厚往薄来           D放松了对外贸易的监管

    19. 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A.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           B.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C.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           D.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20.《宋史·道学传》: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成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其原因是

    A格物致知是达到天理的正确途径  B继承孔孟道统并使理学走向成熟

    C朱熹使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D明善是遏制伪善和致良知的关键

     

    21.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

    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             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             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22.明初废除丞相后,一切中央大权集中到皇帝,但是保留了前代廷推廷议的传统。重要官员由六部长官等中央官员及巡抚、总督等开会公开推举,各部不能决定的大事,由中央各部长官廷议公决。这说明

    A明朝政治制度相比前代大大退步     B官制调整使得中央决策更加完善

    C废除丞相并未导致皇权完全独裁     D中国古代有集体决策的民主传统

    1.  1391年到1533年,河南省西华县和虞城县新垦的耕地分别是原有耕地的10倍和  

    17倍,但两县的田赋却从未增加。由此推知,明朝

    A农业生产技术停滞                 B政府重视改善民生

    C封建统治潜藏危机                 D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24.明代,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押租制,即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清代,押租制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获得一定发展,其他各省也有出现。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B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

    C确保了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D表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25. 明代晚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发生转移,乡村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新型地方精英崛起,绅士或富民承担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作用。政府职能部分转移至民间社会。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B.中枢权力弱化

        C.朋党之争日益严重                      D.社会经济发展

    26. 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对官员闲居服饰做了规定,所戴之冠名为忠静在京许

    七品以上官……在外许方面官及各府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官服之。然而到嘉靖末年即有僭戴和仿制者,朝家也曾设禁,士民全不知警。这表明,明朝后期

    A纺织业出现重大发展               B社会物质生活普遍改善

    C士大夫引领时尚潮流               D传统社会秩序遭受冲击

    27.明朝后期,王廷相、杨慎等人从济世”“救民实念观点出发,贵实行,主张从事实事、实政,力主改革弊政,提倡有用之学。这客观上反映出当时 

    A理学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专制统治强化社会危机严重

    C士大夫力图恢复先秦儒学           D人们追求个性自由思想解放

    28.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29.《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

    A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               B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

    C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D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

    30.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抨击了理学的空疏之弊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这种特征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3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袁氏世范》为南宋孝宗五年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所作,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初名《俗训》,立意训俗,即使田夫野老、幽怨妇女皆晓然于胸庶几息争省刑,俗还醇厚。后来,其同窗好友刘镇在序言中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成为世之范模,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

    1《袁氏世范》内容摘选

    卷别

    内容

    睦亲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若父兄言行之失若,显然不可掩,子弟只可和言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

    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

    处己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注:乡里)之术。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

    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治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害卖产之人。

    异居分析之初,置产、典买之际,尤不可不仔细。至于分析,止凭阄书(分家的契书),典买止凭契书(注:契约、契据)

    ——据袁采《袁氏世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氏世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3.【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12分)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锄草),果隋(注:隋可能指,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zǐ yǔ,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hù,今陕西户县北)、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四《沈昙庆传》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史记》和《宋书》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有何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所述经济状况出现的原因。(6分)

    高二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2021/2022上)

    一、选择题 (一题2分,共30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D

    A

    B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C

    A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C

    D

    D

    B

    A

    C

    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答案】(16分)

    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宗法观念及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4分)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繁荣的经济、文化;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回答两点得4分)

    2)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5分)

    3)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1分)

    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回答两点得2分)

    32.【答案】(12分)

    【示例1

    看法:《袁氏世范》既受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影响,又有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3分)

    说明:宋代儒学复兴,儒家思想走向普及化和世俗化。士大夫将传统伦理用于日常修身治家中,如该书睦亲要求子弟要孝悌,处已中要求注重忠信公正等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宋代进入平民社会,社会经济繁荣,一些新的伦理观念开始出现。所以,《袁氏世范》又突破儒家传统伦理的古板正统,体现出适用和近人情的特点,如提倡父子兄弟相互体谅,为父者也应反思自己过错,家族子弟可以从商等。可见,《袁氏世范》在遵从儒家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伦理。(9分)

     

     

    【示例2

    看法:《袁氏世范》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

    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活动更加普遍,商人地位提高,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因此,该书处己中认为家族子弟读书致仕之外还可以从事工商业在内的其他行业,治家中也涉及到经商原则和商业道德的表述。可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也催生了新的经济观念。(9分)

    【示例3

    看法:《袁氏世范》宣扬子弟要顺从父兄。(2分)

    说明:该书睦亲中强调人之孝行,根于诚笃提倡孝道。这体现了儒家孝顺、真诚等思想,是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这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到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6分)

    (此示例,仅针对表中一条信息提出表浅的看法予以说明,未从整体上提炼看法,最多给8分)(其他看法举例:(袁氏世范)体现了儒家道德标准;《袁氏世范》对基层治理有重要意义;《袁氏世范》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意义等)

    【解析】首先,审题得知关键词为《袁氏世范》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据表格分为三个部分;在答题过程中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去进行切入;以思想文化为例,可得材料中睦亲要求子弟要孝悌,处己中要求注重忠信公正等道德修养体现《袁氏世范》受到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影响;二从材料中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体现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伦理;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1. 【答案】(12分)

    (1)相同: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

    不同:《史记》中江南尚未开发,人烟稀少,生产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和商业发达。(6)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北方更为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6)


     

    相关试卷

    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银川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银川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