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展开授课内容:广东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鼓响咚咚》。
授课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3.教育孩子们做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认识、掌握附点节奏。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表演音乐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贯彻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教育理念,通过律动、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小鼓、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韵律
(一)组织教学
律动《小鼓响咚咚》伴奏音乐,带领学生做声势伴奏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愉快的形体动作中自然进入了音乐学习状态,并初步感知《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的韵律,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感知节奏
1.看一看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鼓)。
2.敲一敲
师:你们想敲敲小鼓吗?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敲一敲小鼓。(师引导学生敲击鼓面和鼓身,让学生感受强弱)
3.玩一玩
(1)师:我们跟小鼓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对应歌。
第一组节奏:
(师)我说长 来,(生)我说 短 呀,(师)我说大 来,(生)我说 小 呀(左右)
第二组节奏:
(师)我说长. 来,(生)你说 短 呀,(师)我说大.来,(生)你说 小 呀。。。。
(2)启发
师:我打的节奏是一样的吗?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出示:附点四分音符)
(3)强化训练第二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敲一敲这两个环节逐步感知节奏的强弱,“对应歌”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附点节奏的特点,为进一步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循序渐进,学唱歌曲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
1.师: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这个小鼓,他经常打着鼓唱着歌,瞧,他来了!(播放歌曲,师敲小鼓表演情景)
2.揭示课题:大家刚刚听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小鼓响咚咚》。(板书课题)
3.放音乐,师敲鼓:首先让我再用小鼓为这首歌曲伴奏,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4.引导学生用声势表现三拍子的强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初步欣赏歌曲,通过听老师用小鼓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
(二)学习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引导学生准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
3.理解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歌词的内涵,为更好地唱好歌曲作铺垫。】
(三)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生跟唱。
2.完整演唱歌曲,解决难点:附点四分音符,唱一唱,拍一拍,重点解决高音和附点音符部分。
3.师弹唱,生跟琴多种形式熟唱歌曲。
4.出示“f”和“p”记号,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
5.无伴奏唱,做身势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及强弱记号的运用,增强对歌词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一步步学会唱准歌曲、唱好歌曲。】
三、乐器伴奏,丰富乐曲
1.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可爱的音乐小伙伴——“手鼓、沙蛋”打击小乐器,假如请你这些打击乐器为《小鼓响咚咚》这首歌伴奏,你打算怎样做?
2.与同伴交流,练习伴奏。
3.师生合作伴奏。
4.全班边伴奏边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打击乐器的伴奏,丰富乐曲,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
四、创编歌词
1.老师先示范创编。
我的小猫喵喵喵,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羊喵喵喵。
2.学生创编。
3.请学生读一读、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老师的示范,并让小朋友自己创编歌词,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
老师希望你们向小男孩学习,做个有礼貌、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让我们唱着《小鼓响咚咚》的歌曲,结束今天愉快的音乐之旅吧!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教育孩子们向小鼓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小学音乐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小鼓响咚咚》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小鼓响咚咚》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
音乐一年级下册第4课 律动音乐《向前走》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一年级下册第4课 律动音乐《向前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走出教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牧童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牧童遥》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唱歌曲《牧童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