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衡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
展开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衡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共4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
A.豆腐 B.土豆 C.白菜 D.奶油
2.(3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NaOH B.量取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蒸发食盐水
3.(3分)下列物质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A.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B.水通电分解获得大量氢能源
C.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硝酸钾为农作物补充钾、氮两种元素
4.(3分)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e﹣﹣氦气
B.CuSO4﹣﹣一个硫酸铜分子
C.2Fe﹣﹣两个铁元素
D.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5.(3分)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乙放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丙表面有固体析出,乙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空气中一定易被腐蚀
B.将丙放入稀硫酸中一定会产生气泡
C.乙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
6.(3分)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8
6
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50
x
14
注: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都可能是氧化物
C.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5
D.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7.(3分)图所示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恒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8.(3分)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结出窗花 B.动植物呼吸
C.活性炭净水 D.蜡烛受热熔化
9.(3分)“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环境。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有毒物质埋入地下 B.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
C.严禁使用农药灭虫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10.(3分)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如图所示)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下列与“动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车体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
11.(3分)如图所示变化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来解释的是( )
A.干冰变小
B.闻到气味
C.酸溶液导电
D.蔗糖溶于水
12.(3分)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对物体做功,需要利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
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13.(3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非晶体:松香、沥青、氯化钠
B.混合物:食醋,白酒、液氧
C.有机物:塑料、纯碱、尼龙
D.导体:盐水、石墨、人体
14.(3分)对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该实验可除去混在氢气中的水蒸气
C.该实验可判定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D.该实验可证明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二、填空题(31分)
15.(4分)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常用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16.(3分)某兴趣小组在课外资料中查阅到下列信息:①在实验室可利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取氨气:②氨水与氢氧化钠不反应:③…….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加入锥形瓶中,氨气大量逸出。该制取方法利用的原理之一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氨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2)用装置乙收集氨气,依据的是资料中的信息③.则他们查阅到的信息③的内容是 。
(3)将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观察到水充满集气瓶(如丙所示)。水充满集气瓶的原因是 。
17.(5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体缺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食盐、熟石灰和小苏打三种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
(3)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汽油对油污的 作用。
(4)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原因是 。
18.(5分)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甲是硫燃烧的实验。硫在瓶内、外燃烧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瓶中水的作用是 。
(2)乙是用鲜花自制指示剂的实验。操作Ⅱ的名称是 ;能够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自制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
(3)丙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X与Y分别是 。
19.(6分)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反应②是保持包装袋中食品干燥的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
(2)若B为单质,则A在元素组成上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反应③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4)F与G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0.(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CO和CO2两种常见气体进行如图探究活动。
探究I.实验室制取CO2时,大理石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
(1)分析图中 (选填序号)点,可得出“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的结论。
A.ac B.ab C.be D.bd
(2)e点表达的含义是 。
探究Ⅱ,验证CO和CO2的化学性质
实验2:小组同学按照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实验开始后,打开K2,当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时,立即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 ,证明CO有还原性。
(2)“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取少量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据此,小组同学得出“CO2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结论。
(3)装置B、C都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其中装置B中可观察到气球涨大,装置C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是 。
探究Ⅲ.探究装置B中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实验3:小红取实验2结束后装置B中的溶液少许,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滴入酚酞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有剩余”的结论。
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 。
四、计算应用题()(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7分)某兴趣小组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请计算:
时刻
t0
t1
t2
t3
t4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175.0
243.0
242.4
241.4
241.4
(1)共制得氧气 g。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衡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共4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
A.豆腐 B.土豆 C.白菜 D.奶油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土豆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NaOH B.量取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蒸发食盐水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下列物质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A.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B.水通电分解获得大量氢能源
C.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硝酸钾为农作物补充钾、氮两种元素
【分析】A.根据福尔马林的防腐性来分析;
B.根据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来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硝酸钾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甲醛具有防腐作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的动物标本能够长期保存,正确;
B.通电分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能用水通电分解获得大量氢能源,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正确;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能为农作物补充钾、氮元素,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4.(3分)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e﹣﹣氦气
B.CuSO4﹣﹣一个硫酸铜分子
C.2Fe﹣﹣两个铁元素
D.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每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解答】解:A、He可以表示氦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Fe表示2个铁原子,不能表示两个铁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硫中含有多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5.(3分)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乙放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丙表面有固体析出,乙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空气中一定易被腐蚀
B.将丙放入稀硫酸中一定会产生气泡
C.乙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将乙放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甲比乙活泼;将乙、丙分别放入酸银溶液中,丙表面有固体析出,乙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比银活泼,乙不如银活泼。
A、根据甲比乙活泼,无法确定甲的活泼性是否很强,故错;
B、根据丙比银活泼,不能确定丙是否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错;
C、根据乙不如银活泼,银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乙也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故正确;
D、根据甲比乙活泼,丙比银活泼,乙不如银活泼,无法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3分)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8
6
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50
x
14
注: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都可能是氧化物
C.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5
D.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分析】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38+6+32)﹣(10+50+14)=2。
A、反应后甲、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都成可知,丁是单质,不可能是氧化物,故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是:2ca+2ab2ca2+b2,由反应的质量比可计算出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5,故正确;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7.(3分)图所示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恒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分析】A、根据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解答;
B、根据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过程来分析解答;
C、根据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的变化解答;
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解:A、温度不变,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加,溶液质量也会增加,由于溶剂增加的质量等于溶液增加的质量,因此图象应为直线,故错误;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开始与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然后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故正确;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最终溶液的pH<9,故错误;
D、消耗相同质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3分)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结出窗花 B.动植物呼吸
C.活性炭净水 D.蜡烛受热熔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冬天结出窗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3分)“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环境。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有毒物质埋入地下 B.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
C.严禁使用农药灭虫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行分析,绿色化学就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解答】解:A.将有毒物质埋入地下会造成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不合题意;
B.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不合题意;
C.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作用很大,不能禁止使用,不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3分)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如图所示)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下列与“动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车体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防锈的措施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减小阻力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参照物的选择来分析。
【解答】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在车体表面涂上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故正确;
C.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故正确;
D.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故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1.(3分)如图所示变化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来解释的是( )
A.干冰变小
B.闻到气味
C.酸溶液导电
D.蔗糖溶于水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变小,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能够闻到气体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酸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3分)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对物体做功,需要利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
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分析】A.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力与做功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运动与力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属于氧化物而不是酸,故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铵根离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C.物体受到力,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故错误;
D.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小车不受阻力作用,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将一直运动下去,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13.(3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非晶体:松香、沥青、氯化钠
B.混合物:食醋,白酒、液氧
C.有机物:塑料、纯碱、尼龙
D.导体:盐水、石墨、人体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物。
【解答】解:A、氯化钠是晶体,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C、纯碱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盐水、石墨和人体都是导体,该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有机物时,不但要看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要注意理解。
14.(3分)对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该实验可除去混在氢气中的水蒸气
C.该实验可判定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D.该实验可证明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分析】A.根据验证水的组成实验来分析;
B.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电笔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D.根据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水的蒸发与冷凝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水的组成,故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应用浓硫酸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而不是用稀硫酸,故错误;
C.电笔的使用方法是手心顶住电笔顶端,故正确;
D.该实验可证明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31分)
15.(4分)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常用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分析】(1)解答本题要清楚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内部进行着核聚变,由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释放出核能。
【解答】解:根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可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聚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太阳能的利用和进行的核反应的类型。
16.(3分)某兴趣小组在课外资料中查阅到下列信息:①在实验室可利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取氨气:②氨水与氢氧化钠不反应:③…….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加入锥形瓶中,氨气大量逸出。该制取方法利用的原理之一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氨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
(2)用装置乙收集氨气,依据的是资料中的信息③.则他们查阅到的信息③的内容是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3)将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观察到水充满集气瓶(如丙所示)。水充满集气瓶的原因是 氨气极易溶于水 。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来分析;
(3)根据氨气的溶解性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氨气大量逸出;故填: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2)收集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填: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将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观察到水充满集气瓶;故填:氨气极易溶于水。
【点评】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7.(5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体缺 碘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食盐、熟石灰和小苏打三种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小苏打 ,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熟石灰 。
(3)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汽油对油污的 溶解 作用。
(4)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原因是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
【分析】(1)根据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4)据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3)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4)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
故答案为:(1)碘;(2)小苏打;熟石灰;(3)溶解;(4)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5分)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甲是硫燃烧的实验。硫在瓶内、外燃烧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氧气的浓度 有关;瓶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2)乙是用鲜花自制指示剂的实验。操作Ⅱ的名称是 过滤 ;能够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自制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
(3)丙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X与Y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干燥的含石蕊的滤纸 。
【分析】(1)根据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可据此解答;二氧化硫有毒且能溶于水来分析;
(2)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物质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则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3)根据对照实验的控制变量分析。
【解答】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物质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则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3)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要分别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水不能使使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故答案为:(1)氧气的浓度;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过滤;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3)二氧化碳和干燥的含石蕊的滤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的知识、二氧化碳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19.(6分)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反应②是保持包装袋中食品干燥的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CaO 。
(2)若B为单质,则A在元素组成上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3)反应③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4)F与G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在水溶液中都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
【分析】根据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反应②是保持包装袋中食品干燥的原理,A和B点燃会生成C和D,所以C是水,E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H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H可以是碳酸盐,D和G反应会生成H和水,所以D是二氧化碳,G可以是氢氧化钠,H可以是碳酸钠,所以A、B是氧气和碳氢化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G是氢氧化钠,I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反应②是保持包装袋中食品干燥的原理,A和B点燃会生成C和D,所以C是水,E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H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H可以是碳酸盐,D和G反应会生成H和水,所以D是二氧化碳,G可以是氢氧化钠,H可以是碳酸钠,所以A、B是氧气和碳氢化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G是氢氧化钠,I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的化学式为CaO;
(2)若B为单质,所以A在元素组成上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F与G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1)CaO;
(2)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CO2+2NaOH=Na2CO3+H2O;
(4)在水溶液中都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CO和CO2两种常见气体进行如图探究活动。
探究I.实验室制取CO2时,大理石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
(1)分析图中 B (选填序号)点,可得出“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的结论。
A.ac B.ab C.be D.bd
(2)e点表达的含义是 两种形状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完全反应 。
探究Ⅱ,验证CO和CO2的化学性质
实验2:小组同学按照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实验开始后,打开K2,当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时,立即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 黑色固体变红色 ,证明CO有还原性。
(2)“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取少量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产生气泡 。据此,小组同学得出“CO2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结论。
(3)装置B、C都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其中装置B中可观察到气球涨大,装置C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是 液体压入长颈漏斗 。
探究Ⅲ.探究装置B中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实验3:小红取实验2结束后装置B中的溶液少许,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滴入酚酞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有剩余”的结论。
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
【分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实验1:
(1)分析图中ab点,可得出“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的结论,这是因为ab点时,反应时间相等,生成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B。
(2)e点表达的含义是两种形状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完全反应。
故填:两种形状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完全反应。
实验2: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证明CO有还原性。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
(2)“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取少量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据此,小组同学得出“CO2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结论。
故填:Ca(OH)2+CO2═CaCO3↓+H2O;产生气泡。
(3)装置B、C都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其中装置B中可观察到气球涨大,装置C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是液体压入长颈漏斗。
故填:液体压入长颈漏斗。
实验3:
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应用题()(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7分)某兴趣小组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请计算:
时刻
t0
t1
t2
t3
t4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175.0
243.0
242.4
241.4
241.4
(1)共制得氧气 1.6 g。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共制得氧气质量:243.0g﹣241.4g=1.6g。
故填:1.6。
(2)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0/25 19:37:38;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