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
展开平均数
教学目标:
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
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学情分析: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又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成绩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学生经常听到,并不陌生,但其真正含义、在统计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学生却并不明白。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实录】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我从学校举行的跳绳比赛运动入手:“我们前不久刚刚举行了跳绳比赛,怎么选运动员?找一人跳一次就派他做代表合适不?”
“不合适”“为什么?”“一次可能跳的多,可能跳的少。”
“那怎么办呢?”“多跳几次”
我选了咱们班的一名小朋友跳了3次(5秒的)出示课件
给他分一分他平均每次跳几下?
移多补少
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也来组织一次小型的跳绳比赛,有兴趣吗?”
“有!”
“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男生队和女生队。”
“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跳,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
课伊始,趣已生。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
二、 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问题提出,同学们马上有办法,各队推选三名最有实力的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比赛结果:男生队跳的数量为:31、13、17。女生队拍球数量为:29、14、20。同学们计算出:“男生队”跳的总数为61个,“女生队”跳绳总数为73个。我高高地举起女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女生队胜利!”“吔!”女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男生们则沮丧地低下了头。
这时我来到了弱者的一边,安慰男生“男生们,不要气馁,我找个帮手来加入你们队好不好?”“太好了!”于是,来个小朋友再跳22个。“快算算,这回咱们男生队跳的总数是多少?”男生很快算出:83个。“这一次我宣布:男生队胜利!”男同学的脸上现出了微笑,女生们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3个人,男生队是4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
“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拍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
一个胖胖的小男孩站起来伸开双臂,结结巴巴地说:“把这几个数平均一下,看看得几,就能比较出来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可爱的孩子一句“匀乎匀乎”,表明孩子们已经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很快,有同学把大数多的部分匀乎给了小数,使数字平均;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31+13+17+22)÷4≈21(个)(29+24+20)÷3≈24(个)通过求平均数,比较得出“女生队”为胜方。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已经求出来了,但探讨并没有就此停止,我继续引导大家:“男生队跳绳的平均数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21这个数?”
孩子此时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21呀?”
“是呀,21是谁拍的数量呀?”
“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乎匀乎。”
“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平均数不是某一个人具体的拍球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拍球的平均水平。”
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在孩子们的亲身感受中,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只是初步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同学们很快举出例子:在体育达标中要用到平均数;在考试算平均分时要用到平均数……紧接着,我又很自然地把自己捕捉到的两则平均数的信息提供给孩子们:(1)长春龙嘉机场每日平均起驾航班达327架次。
(2)吉林——长春动车组,周一至周五的日平均客流量为8000余人。
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一)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统计图(课件)
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请大家讨论:
1、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我微笑着不动声色。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很快 ,结果出来了,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1:“我把1300张中的300张移到700张上去,把1100张中的100张移到900张上去,这样每天售出的门票数量都是1000张。”
生2:“我用计算的方法:(1100+1300+1000+900+700)÷5=1000(张)
这时,我来到估计1500张的那个小男孩面前;“请你下去采访一下,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好吗?”
(二)、月平均用水量
课件出示
请选择正确答案。(2)
孩子选(1)的多选(2)的只有几个
让选一和选二的同学进行辩论
“一年有几个月啊?”“12个月”“那为什么要除以4呢?”
选一的同学听了恍然大悟,纷纷跑到选二的阵营里。
(三)、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电脑画面上出现这样一副图:课件出示
此题一出,高潮再起。全班同学迅速地分成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我没有急于肯定,更没有否定,而是请各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四、 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 课程目标着眼点不同
以前的课关注的是知识点,是结果,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解题,会考试。而现在的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呈现方式不同
以往的课是出示例题——分析解答——总结规律——机械练习。而现在的课是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首先让孩子在拍球活动中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在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同
过去的课是一人讲,大家听,师演示,生观察,孩子们是在被动地听数学、看数学。而现在的课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
四、师生交往方式不同
过去的课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而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五、应用形式不同
过去的课在规律出来以后就开始反复地练习,练习书本上的习题,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今天的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比如节水问题、少儿歌手比赛、小明会不会有危险、打靶游戏等等,无一不是孩子们熟悉的而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