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同步测试题
展开课后素养落实(二)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2021·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上期中考试)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C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如人体血浆pH维持在7.35~7.45,体温维持在37 ℃左右,血糖维持在0.8~1.2 g/L等。]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血浆的pH会基本维持在7.35~7.45
B.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
C.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值会因人而异,只要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正常
D.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
D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虽然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的pH仍会基本维持在7.35~7.45,A正确;正常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B正确;不同的人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值是不同的,是动态变化的,只要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即正常,C正确;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
3.日常生活中,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 [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所以C项错误。]
4.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抗洪官兵在抗洪中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此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分别是( )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A [大量出汗口渴时,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时,排出了过多的无机盐,故应补充淡盐水。]
题组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内环境的稳态也不会遭到破坏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相对稳定,即内环境稳态
B.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定引起渗透压下降
C.人类疾病的产生不一定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
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维持的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pH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错误;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C正确;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维持的,D错误。]
7.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③、④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B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体温和渗透压等相对稳定,但是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正常人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
(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HCO、HPO (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4)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5)神经—体液—免疫
9.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D [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稀盐酸和NaOH加得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故选D。]
10.(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二月考)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Na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在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浓度为0.1 mol·L-1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的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是要比较某一材料在加入酸性物质后pH的变化,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需要测量三种材料的pH。(2)加入HCl后,因为清水组中无缓冲物质,所以该组的pH应明显降低。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属于对照组,血浆组属于实验组,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对照。通过对照可以看出,血浆组与缓冲液组的pH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血浆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3)本实验只探究加入酸性物质后血浆pH的变化,未探究加入碱性物质后血浆pH的变化,所以应在题干所述三种实验材料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比较三组溶液的pH变化。
[答案] (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 (2)清水 清水中加入HCl后,溶液的pH应下降 对照 血浆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在题干所述三种实验材料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比较三组溶液的pH变化
1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和在一定限度内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高温或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仍能使体温接近37 ℃
B.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体现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可使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D.大量失钠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
C [正常人体通过改变产热和散热量调节体温,使人体的体温接近37 ℃,A正确;体内多余的水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出汗多,通过汗液流失的水分增多,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就会减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有HCO等缓冲物质,使血浆仍保持弱碱性,C错误;大量失钠易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功能紊乱,组织细胞和人体功能将出现异常,D正确。]
12.(202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D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13.下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内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组织水肿
D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并不是坎农提出的;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酶的活性会受到影响,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渗透压改变,甚至会出现组织水肿。]
14.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 [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将会失衡,D正确。]
15.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医院化验单
姓名:×××
项目 |
| 测定值 | 单位 | 参考范围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 | 17 | IU/L | 0~45 |
肌酐 | CRE | 1.9 | mg/dL | 0.5~1.5 |
尿素氮 | BUN | 14.6 | mg/dL | 6.0~23.0 |
血清葡萄糖 | GLU | 223 | mg/dL | 60~110 |
甘油三酯 | TG | 217 | mg/dL | 50~200 |
总胆固醇 | TCH | 179 | mg/dL | 150~220 |
甲
乙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禁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填“相对的”或“绝对的”)。
(3)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动脉的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6)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3)乙图中①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血浆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至少穿过2层组成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一层细胞膜都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着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动脉的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等。(6)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 (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 (2)相对的 (3)①③④ ② (4)④ 6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D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D正确。]
[易错提醒]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媒介”是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其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保持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达标测试,共9页。
高中苏教版 (2019)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细胞质是多项生命活动的场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细胞质是多项生命活动的场所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有单层膜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