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2章章末综合提升课件+学案+测评含答案
展开
主题1 电容器动态分析问题
用“四步法”对电容器动态分析:
【典例1】 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A [当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由于静电感应,从而在b板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从而使电容器带电,故选项A正确;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即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C减小,根据C=可知,电量Q不变,则电压U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故选项B错误;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则介电常数εr增大,则电容C增大,根据C=可知,电量Q不变,则电压U减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减小,故选项C错误;根据电容决定式C=可知,电容C的变化与电量并无关系,因此电量的改变并不会导致电容的变化,故选项D错误。]
几个关键点
(1)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所带电量不变。
(2)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大小反映了a、b板间电压的大小。
(3)插入有机玻璃板后,εr变大。
主题2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思维方法:
(1)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抓住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
(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二是功能关系。
(3)注意对称性和周期性变化关系的应用。
【典例2】 如图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
甲 乙
A.0<t0< B.<t0<
C.<t0<T D.T<t0<
B [设粒子的速度方向、位移方向向右为正。依题意知,粒子的速度方向时而为正,时而为负,最终打在A板上时位移为负,速度方向为负。分别作出t0=0、、、时粒子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由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粒子通过的位移,则由图像可知,0<t0<与<t0<T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大于零,<t0<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小于零;t0>T时情况类似。因粒子最终打在A板上,则要求粒子在每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应小于零,对照各项可知B正确。]
图像分析法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时,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速度等均做周期性变化,借助图像描述它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直观展示其物理过程,从而快捷地分析求解。画图像时应注意在vt图中,加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平行的直线,图像与vt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图像与t轴的交点表示此时速度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