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1课《岳阳楼记》(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4课《诗词三首》(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5课《故乡》(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试卷 3 次下载
语文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当堂检测题
展开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
第12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10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字音:晦(huì) 暝(míng) 林壑(hè) 环滁(chú) 潺(chán)
酒洌(liè) 岩穴(xué) 辄醉(zhé) 朝暮(zhāo) 伛偻(yǔ lǚ)
树林阴翳(yì) 山肴野蔌(sù) 琅琊(láng yá) 觥筹交错(gōng)
字形:林壑尤美 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 风霜高洁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谷)
酿泉为酒(名词作状语,用酿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名词)
古今异义
古义:管乐器
非丝非竹
今义:竹子
古义:季节
四时之景不同
今义:时间
古义: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
今义:散发
古义: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义:意思
一词多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归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太守谓谁(为,是)
谓
太守自谓也(命名)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
临溪而渔(靠近)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秀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着,琅琊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心”“酒”前都省略了介词“于”)
3.倒装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倒装句,“翼然”修饰“亭”,定语后置)
原文与翻译 | 注释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 诸 峰,林 壑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 尤美, 望之 蔚然而 深秀者, 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 峰回 路转,有 亭 翼然 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 山 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谁? 太守 自 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谓也。 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 饮少 (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 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 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评析:写醉翁亭的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若夫日出而 林霏开, 云归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而岩穴 暝 , 晦 明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 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 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 繁 阴,风 清幽的香味;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 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 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评析: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至于负者 歌于途, 行者 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 提携, 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 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 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 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 众宾欢也。 苍颜 白发, 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评析: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也。树林 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 禽鸟 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 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 知 人之 乐; 人 知 从太守 游而乐, 而 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 不知 太守 之 乐其乐也。醉 能 同其 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评析:写日暮醉归。 |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 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意:意趣,情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 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洌: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陈:陈列,摆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 谓:为,是。 庐陵:庐陵郡,就是青州(今江西吉安)。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赏析:这几句描写了琅邪山美景如画的四季,语言清新自然,读之使人能闻到沁人心脾的幽香,感到嘉树下的清静、凉爽,能体会出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秋景,能想象出别有情致的冬季风光。用以形容山间四季景物的变化是再恰切不过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琅琊山水的.喜爱之情。作者沉醉于琅琊山水,饮酒是为了给欣赏山水助兴,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原本是欧阳修当时的真实思想。而这一表达当时具体思想状况的语句,却给人以哲理的启示:现实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语言和本意不尽一致的现象吗?于是,后人便直接借用欧阳修这两句话(有时只用前一句),来形容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施行为于此处而其真实目的却在彼处的现象。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赏析:这两句描绘出山林在朝暮之间阴晴晦明的变化,在对美景的赞赏之中,流溢出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心境。可用来描绘山林间朝暮晦明之变化。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之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赏析: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作者并没有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本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黑白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1段外,每段开头都有领起的词语引起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描写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这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运用了骈句,增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驾驭自如,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参考答案】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禽鸟之乐;④滁人之乐;⑤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技巧点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1.考点解说。
所谓“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希望通过文章表达出的某种想法或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文本的结构安排等,知人论世,是我们阅读的重要方面。“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2.考查形式。
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答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就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①时代和社会背景;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本的表达方式;⑤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⑥文本的隐含意义等方面内容。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写作意图。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第1、2、3、4句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第5、6句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技巧点拨】判断虚词的用法。
1.考点解说。
虚词是文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
2.考查形式。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是( )。
③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答题技巧。
对虚词的解答,应以识记为主,牢记课文中常见虚词的意义、用法及例句,在解答时注意比较分析。常考虚词的用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等;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表语气的,如“也”“乎”“哉”“焉”等。
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参考答案】《岳阳楼记》中的成语: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意思没有变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样、壮观)
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作“俱”,也说“百废俱举”,意思没有变化)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简写为“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意思没有变化)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四、9.12(共0分)
一、(2021·广东揭阳·九年级阶段练习)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
(3)泉香而酒洌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二、(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①本②其山川,道③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摘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因为:于是就。②本:推求。③道;称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佳木秀而繁阴秀: 秀: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芳: 芳:___________________
(3)顾而乐之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
(4)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3.【甲】文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语文九年级上册4 乡愁(余光中)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4 乡愁(余光中)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作者借助这邮票,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胡屠户道,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胡屠户又道,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前行是纯粹的,这才是真正的芦荡,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