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1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2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3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4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5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6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7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08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二轮之隋唐宋 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行省制的意义,鸿胪寺,羁縻府州,长安地位,治国之策,汉藏合璧具体体现,文化内涵史实说明,世官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中书省: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门下省:侍中二人尚书省:尚书令、左右仆射
    (2021-北京高考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2-浙江选考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
    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元代中央机构沿用宋制: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
    (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行省权力受到哪些节制?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其作用)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汉藏合璧风格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红山宫?惹萨?修建目的?过程?
    坐东朝西凹字形中轴对称
    考点-古代中国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必修1P15必修3P12微专题P4
    (2019上海高考23)时代教育(25分) 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入深思。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冶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 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 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6分)
    (1)原因:门阀势力/高门/华族/贵族/逐斩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按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 (2分)正面影响: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统冶基础(1分);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网罗人才;使得寒门有机会/扩大了仕途/更加公平公正/使得机会均等。(1分)负面影响:科举所考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不实用/死板/脱离实际, (1分)选才标准单一,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遗逸”难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 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逐成教育重心。 (1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
    秦朝:御史大夫 ---中央 监御史 ---地方西汉:御史大夫 ---中央 刺史和司隶校尉 ---地方东汉——元:御史台(宪台)宋代: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明清:都察院---中央
    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P14 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
    (2022浙江选考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杆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考点-唐宋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Q1:指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唐宋名窑?Q2:关于②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秦汉始置州 2.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3.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4.元代为中书省辖地Q3:唐朝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指出该技艺出产于哪处官窑?
    (2017.天津高考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 .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 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考点-“市”在历代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明码标价;收受金钱投入陶器
    原管理制度VS新经济形势?
    要点:由唐至宋“市”的发展表现要点:王莽、唐、宋、清的商业都会
    考点-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特点: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思想体系精致完备。 集大成者:朱熹。
    202201浙江选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5分)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朱熹、陆九渊的求理路径?
    考点-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运用及影响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 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造纸术:—阿拉伯(8C唐)—12c欧洲指南针:—阿拉伯(12C末13C初宋)—13C欧洲(海路)火药:—阿拉伯(13C元)—14C欧洲印刷术:—波斯(明)—欧洲(14C末雕版)、(1450年前后活字)
    相关课件

    高考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明清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明清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清时期,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科技,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风力水车,手工业,铜活字,明清四大长篇小说,微专题P10-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 中国古代史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篇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 中国古代史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篇课件,共23页。

    高考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秦汉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 中国古代史二轮之秦汉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海一”,考点3-秦始皇的功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地图评价,素纱襌衣,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董仲舒的观点,独尊儒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