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7753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诗歌赏析,诗中主人公情感脉络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前承《诗经·国风》和《楚辞》的传统,下启魏晋的风气并为唐宋诗歌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被称为“风余”和“诗母”) 。无论谋篇、遣词、表情、达意哪个方面,都超出了以往的作品,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五言诗歌已经成熟。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古诗源》)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它大致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是一些仕途失意或异乡漂泊的文士,他们在作品里抒写着种种苦闷忧愤的情绪。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练。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①失志和伤时之感。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带有浓厚的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②相思离别之情。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这一社会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幽梦影》中有云:“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古人常触景生情,因眼前的美景而产生无限遐想。那么,面对江中那一支美丽的芙蓉,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名家观点]我选择了第二个解释(注:“还顾” 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这有两点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一种想像,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 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朱光潜
对写法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怀想。好处:①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②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富有含蓄之美。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诗歌所采用的意象有哪些?
二、意 象
芙蓉,莲花,南北朝民歌中常将莲取喻为“怜”即“爱”,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慕之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寓意高雅正直,常以莲作为如同君子品格的象征。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芙蓉比喻自己的忠心,政治上坚持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芙蓉象征了屈原的清高不俗的品格。
芙蓉的意象表达的是纯洁坚贞的品质,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千山万水云遮雾障,阻滞不前的自然之景顿时凝塞到了我们的心头,产生了一种气息难通,惆怅迷茫无可奈何之感
叙述的转折点,本来采芙蓉,忽然转折 ,远行的男子蓦然回首想到各在天一涯的妻子,错愕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1.2句起兴,以采芙蓉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怅然遥想之情。情景交融,叙事开端,语气平静缓和。 3、4句叙事转折,描写主人公沉吟低思,乐景衬哀情,更显忧伤。5、6句空间转换,男子和女子相去万余里,无法相聚不免悲伤。7、8句最后两句痛苦而真实的哀伤,黯然销魂。
欢欣——失望——忧伤——思念
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找诗眼抓主旨,找意象品意境,古人采摘香草赠亲友,花草相赠习俗,依景情析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授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古诗十九首,作者简介,诵读指导,研读文章,诗句赏读,诗句小结,归纳总结,小试身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示范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寻找意象,知人论世,古诗十九首,诵读指导,·识记字音·,诗句赏读,研读文章,知识链接,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