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4.7.2《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学案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4.7.2《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学案 (含详解),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真题集中研究——明考情,题型精细研究——提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精研题型明考向——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一、真题集中研究——明考情
1.(2020·全国卷Ⅲ·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ABC中,cos C=,AC=4,BC=3,则cos B=( )
A. B.
C. D.
解析:选A 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C=16+9-2×4×3×=9,解得AB=3,所以 cos B==.故选A.
2.(2020·全国卷Ⅰ·正、余弦定理与平面几何相结合)如图,在三棱锥PABC的平面展开图中,AC=1,AB=AD=,AB⊥AC,AB⊥AD,∠CAE=30°,则 cos∠FCB=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AE=AD=.
在△AEC中,AC=1,∠CAE=30°,
由余弦定理得EC2=AE2+AC2-2AE·ACcos∠EAC=3+1-2 cos 30°=1,
所以EC=1,所以CF=EC=1.
又BC===2,
BF=BD==,
所以在△BCF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FCB===-.
答案:-
3.(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结合“劳育”考查解三角形问题)某中学开展劳动实习,学生加工制作零件,零件的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孔及轮廓圆弧AB所在圆的圆心,A是圆弧AB与直线AG的切点,B是圆弧AB与直线BC的切点,四边形DEFG为矩形,BC⊥DG,垂足为C,tan∠ODC=,BH∥DG,EF=12 cm,DE=2 cm,A到直线DE和EF的距离均为7 cm,圆孔半径为1 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2.
解析:如图,连接OA,作AQ⊥DE,交ED的延长线于Q,作AM⊥EF于M,交DG于E′,交BH于F′, 记过O且垂直于DG的直线与DG的交点为P.
设OP=3m,则DP=5m,不难得出AQ=7,AM=7,
于是AE′=5,E′G=5,∴∠AGE′=∠AHF′=,△AO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AF′=5-3m,OF′=7-5m,AF′=OF′,
∴5-3m=7-5m,解得m=1,
∴AF′=OF′=5-3m=2,∴OA=2,
∴阴影部分的面积S=×π×(2)2+×2×2-=(cm2).
答案:+4
4.(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条件的选择,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在①ac=,②csin A=3,③c=b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c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ABC,它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sin A=sin B,C=,________?
解:方案一:选条件①.
由C=和余弦定理得=.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
于是=,由此可得b=c.
由①ac=,解得a=,b=c=1.
因此,选条件①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1.
方案二:选条件②.
由C=和余弦定理得=.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
于是=,由此可得b=c,B=C=,A=.
由②csin A=3,所以c=b=2,a=6.
因此,选条件②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2.
方案三:选条件③.
由C=和余弦定理得=.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
于是=,由此可得b=c.
由③c=b,与b=c矛盾.
因此,选条件③时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
5.(2020·全国卷Ⅰ·利用正、余弦定理求面积)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150°.
(1)若a=c,b=2,求△ABC的面积;
(2)若sin A+sin C=,求C.
解:(1)由题设及余弦定理得
28=3c2+c2-2×c2×cos 150°,
解得c=2或c=-2(舍去),从而a=2.
所以△ABC的面积为×2×2×sin 150°=.
(2)因为在△ABC中,A=180°-B-C=30°-C,
所以sin A+sin C=sin(30°-C)+sin C=sin(30°+C).
故sin(30°+C)=.
而0°<C<30°,所以30°+C=45°,故C=15°.
6.(2020·全国卷Ⅱ·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边、角及最值问题)
△ABC中,sin2A-sin2B-sin2C=sin Bsin C.
(1)求A;
(2)若BC=3,求△ABC周长的最大值.
解:(1)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得
BC2-AC2-AB2=AC·AB.①
由余弦定理得BC2=AC2+AB2-2AC·ABcos A.②
由①②得cos A=-.
因为0<A<π,所以A=.
(2)由正弦定理及(1)得===2,
从而AC=2sin B,AB=2sin(π-A-B)=3cos B-sin B.
故BC+AC+AB=3+sin B+3cos B=3+2sin.
又0<B<,所以当B=时,△ABC周长取得最大值3+2.
7.(2019·全国卷Ⅲ·利用正弦定理求角及面积的范围问题)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bsin A.
(1)求B;
(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c=1,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sin Asin=sin Bsin A.
因为sin A≠0,所以sin=sin B.
由A+B+C=180°,可得sin=cos,
故cos =2sincos.
因为cos≠0,所以sin=,所以B=60°.
(2)由题设及(1)知△ABC的面积S△ABC=a.
由(1)知A+C=120°,
由正弦定理得a===+.
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故0°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6.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含详解),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教材衍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1.1《集合》学案 (含详解),共1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8.5《双曲线》学案 (含详解),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