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能力提高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5719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度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能力提高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5719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度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能力提高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5719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将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漂白粉是将通入石灰乳中制得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C.碳酸氢钠固体加到盐酸中:
D.氯气通入水中:
3.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瓶口出现白烟
B.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其水溶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反应中NaClO表现氧化性
C.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能存放在钢瓶中
D.为了准确地了解氯水的酸性,可以用试纸准确测定其
4.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增大
5.漂白液、漂白粉、过氧乙酸等均可用于杀菌消毒,以下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
B.漂白粉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漂白粉有毒,能毒死病菌
C.漂白粉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率
D.氯气与碱反应的产物没有杀菌消毒作用
6.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E中为红色湿布条,F中为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团,已知溴水为橙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B.E中布条褪色,F中棉花团变黄,G中棉花团变蓝
C.根据F和G中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氧化性:Cl2>Br2>I2
D.试管C、D、X中分别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7.下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价-类”二维图推测ClO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与水反应生成两种强酸
B.可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的HClO2和HClO溶液的pH,比较酸性强弱
C.工业上常用制备ClO2,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为4:1
D.常用于炸药、火箭推进剂的某种强氧化剂在“价-类”二维图中的位置为(盐,-1)
8.NaClO溶液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时需控制温度,使用时需现配现用。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NaOH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生成NaClO:
B.若温度偏高,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
C.NaClO溶液与空气中反应可生成:
D.HC1O在水中见光分解:
9.某同学向pH试纸上滴加几滴新制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不可使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B.若将氯水长时间放置之后再重复该实验将无法看到pH试纸变白的现象
C.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率比漂白性微粒快
D.实验结束后,将pH试纸用水冲洗再干燥可以恢复原色
10.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一起相连,采集实验过程中各种物理量变化的数据并记录和呈现,如图采集的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图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H+浓度增加
B.图(2)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Cl-浓度增加。
C.图(3)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有氧气生成
D.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 2Cl-+O2↑
11.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图中:即使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
B.II图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有漂白性的物质
C.III图中:生成棕色的烟
D.IV图中:水可以充满试管
12.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呈如图变化:
关于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I、II、III的判断正确的是()
A.H+、HClO、Cl2B.H+、Cl-、ClO-
C.HCl、ClO-、Cl-D.HClO、HCl、Cl2
13.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到田鼠洞中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溶于水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⑤
14.工业上用的漂白剂主要是漂白粉而不是次氯酸,其主要原因是()
A.漂白粉氧化性强于次氯酸
B.漂白粉较次氯酸经济
C.漂白粉较次氯酸稳定、易保存
D.漂白粉较次氯酸易于制备
15.证明某白色固体中含有Cl-的正确方法是()
A.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16.“84”消毒液(工业利用Cl2与NaOH反应制得)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H+═HClO
B.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Cl2,由HClO分解得到:2HClO═Cl2↑+H2O
C.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或Cl-的性质
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
17.用图装置气密性好研究钠与氯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浓盐酸滴在粉末上,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待黄绿色气体均匀充满集气瓶时,关闭止水夹。
③再向钠粒上滴2滴水,片刻后钠燃烧,产生白烟,白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内壁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被氧化的元素是Mn
B.步骤③引起钠燃烧的原因是Na与水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
C.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D.图中的NaOH溶液可以用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代替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器在实验中除了可向试管e中加水外,还可以储存尾气,防止污染
B.c中固体可用碱石灰代替
C.当试管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推动注射器,向e中加水,品红试纸颜色不变
D.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浓盐酸体现还原性和酸性的个数之比为3∶5
19.某城市以“液氯泄漏”作应急预警演习,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合理的是()
①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
②及时戴上用浓烧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
④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
⑤及时用毛巾包裹活性炭捂住口鼻;
⑥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
20.列物质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①氯水、②硫酸亚铁、③烧碱、④漂白粉、⑤过氧化钠
A.除⑤外B.除②③外C.除①④外D.均易变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饮用水消毒一直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1)Cl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Cl2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中HClO的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已知25℃时,氯水中Cl2(溶于水的氯气分子)、HClO、ClO-三种微粒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百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新制饱和氯水pH约为1~2,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而要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Cl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 _______。
(2)已知溴的性质和氯有一定的相似性,臭氧氧化技术被广泛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当水中含有Br-时也会产生易致癌的 BrO。
①取含 Br-的水样,向其中投加一定量的 H2O2,再经 O3氧化后,水中溴酸盐(BrO)的含量如图所示
投加过氧化氢,其目的是_______,未投加过氧化氢,臭氧投加量在 0~1.0 mg·L-1时,BrO的浓度为 0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②科研小组在控制其他条件一定时,研究投入H2O2和O3比例 [用n(H2O2)/n(O3)表示]不同时对水样中 Br-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在相同时刻,投加 H2O2的反应中 Br-的浓度高于未投加 H2O2的浓度,其可能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BrO 被 H2O2还原所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水中BrO能被活性炭有效去除,其去除机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_______;第二步是BrO被活性炭还原为Br-,其反应方程式(未配平)如下:
≡C+BrO→ BrO-+≡CO2①
≡C+BrO-→ Br-+ ≡CO2②
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BrO+ 3 ≡C = 2Br-+ 3 ≡CO2。
其中≡C 代表活性炭表面,≡CO2代表活性炭表面氧化物。
则反应①与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C 个数之比为_______。
22.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许多含氯产品,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l2的相关性质,设计了如图的一系列实验。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二维图的部分信息及相关实验装置。
(1)根据二维图中信息,写出任意一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
(2)盛Cl2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____(填字母)。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d.易燃品
(3)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结合二维图说明原因:____。
(4)将Cl2通入水中,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5)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
②用双线桥标明图二反应D: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
(6)图一中,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B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从化学实验的安全环保角度考虑,你认为还应增加的装置是____。
(7)图二中四组实验,不会产生气体的是____。
三、实验题
23.下图为制取无水氯化铁粉末的装置,已知氯化铁粉末很容易吸水生成结晶水合物。
(1)按照气体流向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仪器应是(填仪器接口顺序):
①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分别表现酸性和还原性的HCl的质量比是_______。
(3)容器D的作用是_______,容器E的作用是_______。
(4)A、B中的酒精灯应先点燃_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
(5)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缺陷,请设计方案予以完善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4.目前,世界上多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2NaCl(熔融)2Na+Cl2↑。已知物质A、B、C、D、E、F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B为黄绿色气体单质,C与D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E与F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试根据上述变化写出C、D、E、F的化学式:C____,D____,E____,F____。
(2)写出B与F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
(3)请写出C+D→NaCl以及E+F→NaCl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混合后溶液的pH=9.9,短时间内未褪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
混合后溶液pH=5.0,蓝色迅速褪去,无气体产生。
混合后溶液pH=3.2,蓝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观察到白烟,没有雾,故A错误;
B.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会出现白雾,故B错误;
C.HClO酸性比碳酸弱,与碳酸氢钾不反应,故C错误;
D.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H2O+CO2=+HClO,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水,反应方程式是2OH-+Cl2=Cl-+ClO-+H2O,故B正确;
C.碳酸氢钠电离生成钠离子和,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故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根据实际反应现象进行判断;利用物质的性质判断其用途;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故A不正确;
B.次氯酸钠中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其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氯气和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液氯在常温下可以存放在钢瓶中,故C不正确;
D.氯水具有漂白性,故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故D不正确;
故选答案B;
【点睛】此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应用,注意物质间反应的条件。
4.B
【详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则溶液中含有Cl2、H2O、HClO分子,还含有H+、Cl-、OH-等,A不正确;
B.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显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B正确;
C.光照氯水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O2,C不正确;
D.氯水放置数天后,氯水转化为稀盐酸,c(H+)增大,pH将减小,D不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漂白粉是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的产物,故A错误;
B.漂白粉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次氯酸钙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
C.漂白粉放入稀酸中生成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可以提高漂白速率,故C正确;
D.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次氯酸盐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氯气与碱反应的产物有杀菌消毒作用,故D错误;
选C。
6.C
【分析】A中盛放浓盐酸,B中盛放二氧化锰,加热时反应生成氯气,C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挥发的HCl,D中浓硫酸干燥氯气,E中为红色湿布条,F中为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团,则E中布条褪色,F中棉花团变黄,G中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则G中棉花团变蓝,X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A.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为圆底烧瓶,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则E中布条褪色,F中氯气与NaBr反应生成溴,则F中棉花团变黄,G中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则G中棉花团变蓝,故B正确;
C.氯气与NaBr、KI均能反应,则实验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试管C中盛装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试管D中用浓硫酸干燥氯气,X用于吸收尾气,为氢氧化钠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7.C
【详解】A.由“价—类"二维图推测ClONO2中Cl为+1价,N为+5价,可能具有强氧化性,能水解生成两种酸HClO和HNO3,其中次氯酸是弱酸,A错误;
B.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B错误;
C.在反应中,ClO2是氧化产物,5个NaCl中的1个是还原产物,故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为4:1,C正确;
D.“价-类”二维图中的位置为(盐,-1)表示氯元素为-1价的盐,该盐中氯元素没有氧化性,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与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生成、NaCl和水,则其离子反应式为:,故A错误;
B.若温度偏高,与溶液反应可生成和NaCl,则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溶液与空气中反应可生成:,故C正确;
D.在水中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HCl,则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C。
9.D
【详解】A.氯水中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褪色,故不可使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A正确;
B.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不再具有漂白性,故若将氯水长时间放置之后再重复该实验将无法看到pH试纸变白的现象,B正确;
C.该实验中外层试纸为红色、内层为白色,说明H+扩散速率比漂白性微粒快,C正确;
D.次氯酸漂白具有不可逆性,实验结束后,将pH试纸用水冲洗再干燥不可以恢复原色,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A.图(1)显示氯水的pH随光照时间的加长而下降,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H+浓度增加,A正确;
B.图(2) 显示氯离子的浓度随光照时间的加长而增加,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Cl-浓度增加,B正确;
C.图(3) 显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光照时间的加长而增大,说明强光照射下,氯水中有氧气生成,C正确;
D.次氯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lO2H++2Cl-+O2↑,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故A正确;
B.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棕色的氯化铜,故C正确;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所以水不能充满试管,故D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则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形成饱和氯水溶液显浅黄绿色为溶解的氯气分子,氯水中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ClO具有漂白性,能将红色变无色,溶解在水中的Cl2使溶液呈浅黄绿色,微粒I、II、III分别为H+、HClO、Cl2,故选:A。
13.B
【详解】将氯气用软管通到田鼠洞中用于消灭田鼠,这是由于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而与其是否有颜色及是否易溶于水、是否易液化的性质无关,即有关的性质序号为②③,故合理选项是B。
14.C
【详解】工业上用的漂白剂主要是漂白粉而不是次氯酸,其主要原因是HCl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是盐,比HClO稳定,易保存,故合理选项是C。
15.A
【详解】A.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说明溶液中含有Cl-,白色固体中含有Cl-,否则该白色固体中不含Cl-,A正确;
B.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可能是AgCl、Ag2CO3等,因此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l-,B错误;
C.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可能是AgCl、Ag2SO3、Ag2CO3等,因此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l-,C错误;
D.溶于水后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者Cl-,因此不能确定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B
【详解】A.相对于实验①,实验②生成了次氯酸,溶液褪色更快,A正确;
B.次氯酸分解产生的是氧气,B说法是错误的;
C.所加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即溶液的pH不同,不同的实验现象就是溶液的pH影响的,C说法正确;
D.由实验②知。加适量的酸能生成次氯酸,由实验③知,所加酸的浓度过大,会生成有毒的氯气,影响安全;
故选B。
17.B
【详解】A.该反应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即HCl中氯元素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HCl是还原剂, Mn元素得电子体现氧化性,被还原,故A错误;
B.Na能在Cl2中燃烧,Na与H2O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从而引起钠的燃烧,故B正确;
C.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则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NaCl,故C错误;
D.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不能用来吸收尾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D
【详解】A.注射器在实验中除了可向试管e中加水外,还可以平衡气压,A错误;
B.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c中固体不能用碱石灰代替,B错误;
C.当试管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推动注射器,向e中加水,产生的次氯酸能使品红试纸褪色,C错误;
D.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浓盐酸体现还原性和酸性的个数之比为6∶10=3∶5,D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可避免氯气中毒,①正确;
②烧碱对人具有强腐蚀性,应佩戴浸泡碱性较弱的小苏打溶液湿润过的口罩,②错误;
③氯气可与碱反应,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降低空气中Cl2的浓度,从而可减少氯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③正确;
④稀的纯碱呈弱碱性,能够与氯气发生反应,因此可用于除去氯气,④正确;
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去除呼吸的空气中有毒气体氯气,⑤正确;
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更易导致中毒,⑥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防止氯气中毒措施合理的是①③④⑤,故合理选项是C。
20.D
【详解】①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故①正确;
②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故②正确;
③烧碱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③正确;
④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④正确;
⑤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故⑤正确;
故选:D。
21.(1) Cl2+H2OHClO+H++Cl- 3~5.5
(2) 抑制溴酸盐的生成(或与生成的溴酸盐反应,消耗溴酸盐) O3投加量不足,Br-被O3氧化为HBrO或BrO- HBrO + H2O2=HBr + H2O + O2↑ 活性炭吸附BrO 2∶1
【解析】(1)
新制饱和氯水pH约为1~2,这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和H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HClO含量越高杀菌效果越好,Cl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3~5.5。
(2)
①H2O2和O3均具有氧化性,结合图像,投加过氧化氢,目的是抑制溴酸盐的生成(或与生成的溴酸盐反应,消耗溴酸盐),未投加过氧化氢,臭氧投加量在 0~1.0 mg·L-1时,BrO的浓度为0的可能原因是O3投加量不足,Br-被O3氧化为HBrO或BrO-。
②反应过程HBrO被还原为HBr,H2O2被氧化生成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BrO + H2O2=HBr + H2O + O2↑。
③水中BrO能被活性炭有效去除,其去除机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活性炭吸附BrO;第二步是BrO被活性炭还原为Br-;根据≡C+BrO→ BrO-+≡CO2①、≡C+BrO-→ Br-+ ≡CO2②、以及总方程式:2BrO+ 3 ≡C = 2Br-+ 3 ≡CO2。则反应①与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C 个数之比为2∶1。
22.(1)Cl2O、Cl2O3、ClO2、Cl2O5、Cl2O7
(2)c
(3)Cl2中价态为零价,而氯元素在化合物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既能升价又能降价
(4)Cl2+H2OH ++Cl-+HClO
(5) Fe+2H+=Fe2++H2↑
(6)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 尾气吸收装置
(7)C
【解析】(1)
氯元素的氧化物中氯元素显正价,氯元素的正价有+1、+3、+4、+5、+7,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Cl2O、Cl2O3、ClO2、Cl2O5、Cl2O7等;
(2)
氯气有毒,盛Cl2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有毒品,选c;
(3)
Cl2中价态为零价,而氯元素在化合物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既能升价又能降价,所以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4)
将Cl2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 ++Cl-+HClO;
(5)
①铁和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元素化合价降低, HCl表现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②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M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6)
图一中,通入Cl2后,A中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B中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氯气有毒,从化学实验的安全环保角度考虑,还应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7)
图二中,A中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放出氧气;B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中氢氧化钠和氯水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不生成气体;D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放出氯气,故选C。
23.(1)⑦→⑥→④→⑤→②
(2) 1∶1
(3) 干燥吸水 除去中的HCl气体
(4) A 先制备出,使装置中空气排净,再加热,可制得纯净的
(5)③后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分析】用A装置制取氯气,气体分别通入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除杂干燥后和B装置中的铁反应制取无水氯化铁粉末,装置C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图中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1)
根据分析,按照气体的流向,仪器接口顺序为:①→⑦,⑥→④,⑤→②,故答案为:⑦→⑥→④→⑤→②;
(2)
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式可知,若有4mlHCl参加反应,有2mlHCl被氧化,有2ml表现酸性,则表现酸性和还原性的HCl的质量比是1∶1,故答案为:;1∶1;
(3)
容器D中装有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氯气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容器E中是饱和食盐水,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干燥吸水;除去中的HCl气体;
(4)
A处是制取氯气,B处是氯气和铁反应,所以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使制取的氯气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答案为:A;先制备出,使装置中空气排净,再加热,可制得纯净的;
(5)
氯气有毒,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所以这套装置不完整,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装置补充,故答案为:③后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24.(1) NaOH FeCl3 Na2CO3 CaCl2
(2)产生棕褐色的烟
(3) Fe3++3OH-=Fe(OH)3↓ Ca2++CO=CaCO3↓
【分析】电解熔融NaCl生成Na与Cl2,其中A与水反应生成C,C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E,则A为Na、C为NaOH,故B为Cl2,氯气与Fe反应生成D为FeCl3,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F,F与E反应生成氯化钠,则E为Na2CO3、F为CaCl2,据此答题。
(1)
据分析可知,C为NaOH、D为FeCl3、E为 Na2CO3、F 为CaCl2;
故答案为NaOH、FeCl3、Na2CO3、CaCl2;
(2)
B为Cl2,氯气与Fe反应生成D为FeCl3,现象是产生棕褐色的烟;
故答案为产生棕褐色的烟;
(3)
C为NaOH,D为FeCl3,C和D反应生成Fe(OH)3;E为Na2CO3、F为CaCl2,E和F反应生成CaCO3;
故答案为Fe3++3OH-=Fe(OH)3↓,Ca2++CO=CaCO3↓。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第一册第4章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同步训练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