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5623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5623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5623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定义运算“※”为:a※b=,如:1※(﹣2)=﹣1×(﹣2)2=﹣1.则函数y=2※x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2.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投掷这样的骰子一次,向上一面点数是偶数的结果有( )
A.1种 B.2种 C.3种 D.6种
3.下列所给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x﹣1 B.y=2x2(x≥0)
C. D.y=x+1
4.某种电子元件的面积大约为0.00000069平方毫米,将0.00000069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0.69×10﹣6 B.6.9×10﹣7 C.69×10﹣8 D.6.9×107
5.如图,若AB∥CD,CD∥EF,那么∠BCE=( )
A.∠1+∠2 B.∠2-∠1
C.180°-∠1+∠2 D.180°-∠2+∠1
6.某区10名学生参加市级汉字听写大赛,他们得分情况如上表:那么这10名学生所得分数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
人数
3
4
2
1
分数
80
85
90
95
A.85和82.5 B.85.5和85 C.85和85 D.85.5和80
7.如果一组数据1、2、x、5、6的众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1 B.2 C.5 D.6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2=2a4 B.(-a2)3=-a6 C.3a2-6a2=3a2 D.(a-2)2=a2-4
9.如图所示,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 B.点B C.A,B之间 D.B,C之间
10.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DE∥AB,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a、2a,线段AB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C,若S△AOC=1.则k=_______.
12.某航班每次飞行约有111名乘客,若飞机失事的概率为p=1.111 15,一家保险公司要为乘客保险,许诺飞机一旦失事,向每位乘客赔偿41万元人民币. 平均来说,保险公司应向每位乘客至少收取_____元保险费才能保证不亏本.
13.小刚家、公交车站、学校在一条笔直的公路旁(小刚家、学校到这条公路的距离忽略不计).一天,小刚从家出发去上学,沿这条公路步行到公交站恰好乘上一辆公交车,公交车沿这条公路匀速行驶,小刚下车时发现还有4分钟上课,于是他沿着这条公路跑步赶到学校(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小刚与学校的距离s(单位:米)与他所用的时间t(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小刚从家出发7分钟时与家的距离是1200米,从上公交车到他到达学校共用10分钟.下列说法:
①公交车的速度为400米/分钟;
②小刚从家出发5分钟时乘上公交车;
③小刚下公交车后跑向学校的速度是100米/分钟;
④小刚上课迟到了1分钟.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
14.如图,已知点E是菱形ABCD的AD边上的一点,连接BE、CE,M、N分别是BE、CE的中点,连接MN,若∠A=60°,AB=4,则四边形BCNM的面积为_____.
15.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AC经过点O,与⊙O分别相交于点D,C,若∠ACB=30°,AB=,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
16.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
操作发现如图1,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填空: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 ;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1.则S1与S1的数量关系是 .猜想论证
当△DEC绕点C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1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拓展探究
已知∠ABC=60°,点D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O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C,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
18.(8分)在□ABCD,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
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
19.(8分)已知,抛物线L: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L的顶点坐标和A点坐标.
(2)如何平移抛物线L得到抛物线L1,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L1的顶点与抛物线L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
(3)将抛物线L平移,使其经过点C得到抛物线L2,点P(m,n)(m>0)是抛物线L2上的一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抛物线L2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8分)如图1,在△ABC中,点P为边AB所在直线上一点,连结CP,M为线段CP的中点,若满足∠ACP=∠MBA,则称点P为△ABC的“好点”.
(1)如图2,当∠ABC=90°时,命题“线段AB上不存在“好点”为 (填“真”或“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2)如图3,P是△ABC的BA延长线的一个“好点”,若PC=4,PB=5,求AP的值;
(3)如图4,在Rt△ABC中,∠CAB=90°,点P是△ABC的“好点”,若AC=4,AB=5,求AP的值.
21.(8分)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使△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10分)定义: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y=a(x﹣h)2+k(a≠0),其伴生一次函数为y=a(x﹣h)+k,例如:二次函数y=2(x+1)2﹣3的伴生一次函数为y=2(x+1)﹣3,即y=2x﹣1.
(1)已知二次函数y=(x﹣1)2﹣4,则其伴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
(2)试说明二次函数y=(x﹣1)2﹣4的顶点在其伴生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3)如图,二次函数y=m(x﹣1)2﹣4m(m≠0)的伴生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且两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2,在∠AOB内部的二次函数y=m(x﹣1)2﹣4m的图象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与其伴生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n,直接写出线段PQ的长为时n的值.
23.(12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AE⊥BC于E,∠ADC的平分线交AE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经过点B,交BC于另一点F.
(1)求证:CD与⊙O相切;
(2)若BF=24,OE=5,求tan∠ABC的值.
24.化简:(x+7)(x-6)-(x-2)(x+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解析】
根据定义运算“※” 为: a※b=,可得y=2※x的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解析式,可得函数图象.
【详解】
解:y=2※x=,
当x>0时,图象是y=对称轴右侧的部分;
当x<0时,图象是y=对称轴左侧的部分,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利用定义运算“※”为: a※b=
得出分段函数是解题关键.
2、C
【解析】
试题分析: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掷一次这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有3种情况,故选C.
考点: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3、A
【解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函数符合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选项.
【详解】
解:A.此函数为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B.此函数为二次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错误;
C.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错误;
D.此函数为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B
【解析】
试题解析:0.00 000 069=6.9×10-7,
故选B.
点睛: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5、D
【解析】
先根据AB∥CD得出∠BCD=∠1,再由CD∥EF得出∠DCE=180°-∠2,再把两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B∥CD,
∴∠BCD=∠1,
∵CD∥EF,
∴∠DCE=180°-∠2,
∴∠BCE=∠BCD+∠DCE=180°-∠2+∠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6、B
【解析】
根据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这组数据中85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85;平均数= (80×3+85×4+90×2+95×1)=85.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及平均数的知识,掌握各部分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求出x的值,再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数据1,2,x,5,6的众数为6,
∴x=6,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2,5,6,6,最中间的数是5,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知识点,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8、B
【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法则、完全平方公式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A. a2·a2=a4 ,故A选项错误;
B. (-a2)3=-a6 ,正确;
C. 3a2-6a2=-3a2 ,故C选项错误;
D. (a-2)2=a2-4a+4,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各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9、A
【解析】
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
【详解】
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100+10×300=1(米),
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100+10×200=5000(米),
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5×200=12000(米),
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100﹣m)+10(300﹣m)=1+5m>1,
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200),则总路程为30(100+n)+15n+10(200﹣n)=5000+35n>1.
∴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故选A.
【点睛】
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D
【解析】
∵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 , ,
∴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
选项B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
【解析】解:分别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
则AD∥BE,AD=2BE=,
∴B、E分别是AC、DC的中点.
∴△ADC∽△BEC,
∵BE:AD=1:2,
∴EC:CD=1:2,
∴EC=DE=a,
∴OC=3a,
又∵A(a, ),B(2a, ),
∴S△AOC=AD×CO=×3a× ==1,
解得:k=2.
12、21
【解析】
每次约有111名乘客,如飞机一旦失事,每位乘客赔偿41万人民币,共计4111万元,由题意可得一次飞行中飞机失事的概率为P=1.11115,所以赔偿的钱数为41111111×1.11115=2111元,即可得至少应该收取保险费每人 =21元.
13、①②③
【解析】
由公交车在7至12分钟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可求解其行驶速度,再由求解的速度可知公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可知小刚上公交车的时间;由上公交车到他到达学校共用10分钟以及公交车行驶时间可知小刚跑步时间,进而判断其是否迟到,再由图可知其跑步距离,可求解小刚下公交车后跑向学校的速度.
【详解】
解:公交车7至12分钟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3500-1200-300=2000m,则其速度为2000÷5=400米/分钟,故①正确;由图可知,7分钟时,公交车行驶的距离为1200-400=800m,则公交车行驶的时间为800÷400=2min,则小刚从家出发7-2=5分钟时乘上公交车,故②正确;公交车一共行驶了2800÷400=7分钟,则小刚从下公交车到学校一共花了10-7=3分钟<4分钟,故④错误,再由图可知小明跑步时间为300÷3=100米/分钟,故③正确.
故正确的序号是:①②③.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
14、3
【解析】
如图,连接BD.首先证明△BCD是等边三角形,推出S△EBC=S△DBC=×42=4,再证明△EMN∽△EBC,可得=()2=,推出S△EMN=,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AD=4,∠A=∠BCD=60°,AD∥BC,
∴△BCD是等边三角形,
∴S△EBC=S△DBC=×42=4,
∵EM=MB,EN=NC,
∴MN∥BC,MN=BC,
∴△EMN∽△EBC,
∴=()2=,
∴S△EMN=,
∴S阴=4-=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
【解析】
连接OB.
∵AB是⊙O切线,
∴OB⊥AB,
∵OC=OB,∠C=30°,
∴∠C=∠OBC=30°,
∴∠AOB=∠C+∠OBC=60°,
在Rt△ABO中,∵∠ABO=90°,AB=,∠A=30°,
∴OB=1,
∴S阴=S△ABO﹣S扇形OBD=×1×﹣ =﹣ .
16、.
【解析】
连接CD,根据题意可得△DCE≌△BDF,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的面积减去△BCD的面积.
【详解】
解:连接CD,
作DM⊥BC,DN⊥AC.
∵CA=CB,∠ACB=90°,点D为AB的中点,
∴DC=AB=1,四边形DMCN是正方形,DM=.
则扇形FDE的面积是:.
∵CA=CB,∠ACB=90°,点D为AB的中点,
∴CD平分∠BCA,
又∵DM⊥BC,DN⊥AC,
∴DM=DN,
∵∠GDH=∠MDN=90°,
∴∠GDM=∠HDN,
则在△DMG和△DNH中, ,
∴△DMG≌△DNH(AAS),
∴S四边形DGCH=S四边形DMCN=.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扇形的面积的计算的综合题,正确证明△DMG≌△DNH,得到S四边形DGCH=S四边形DMCN是关键.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解:(1)①DE∥AC.②.(1)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3或2.
【解析】
(1)①由旋转可知:AC=DC,
∵∠C=90°,∠B=∠DCE=30°,∴∠DAC=∠CDE=20°.∴△ADC是等边三角形.
∴∠DCA=20°.∴∠DCA=∠CDE=20°.∴DE∥AC.
②过D作DN⊥AC交AC于点N,过E作EM⊥AC交AC延长线于M,过C作CF⊥AB交AB于点F.
由①可知:△ADC是等边三角形, DE∥AC,∴DN=CF,DN=EM.
∴CF=EM.
∵∠C=90°,∠B =30°
∴AB=1AC.
又∵AD=AC
∴BD=AC.
∵
∴.
(1)如图,过点D作DM⊥BC于M,过点A作AN⊥CE交EC的延长线于N,
∵△DEC是由△ABC绕点C旋转得到,
∴BC=CE,AC=CD,
∵∠ACN+∠BCN=90°,∠DCM+∠BCN=180°-90°=90°,
∴∠ACN=∠DCM,
∵在△ACN和△DCM中, ,
∴△ACN≌△DCM(AAS),
∴AN=DM,
∴△BDC的面积和△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即S1=S1;
(3)如图,过点D作DF1∥BE,易求四边形BEDF1是菱形,
所以BE=DF1,且BE、DF1上的高相等,
此时S△DCF1=S△BDE;
过点D作DF1⊥BD,
∵∠ABC=20°,F1D∥BE,
∴∠F1F1D=∠ABC=20°,
∵BF1=DF1,∠F1BD=∠ABC=30°,∠F1DB=90°,
∴∠F1DF1=∠ABC=20°,
∴△DF1F1是等边三角形,
∴DF1=DF1,过点D作DG⊥BC于G,
∵BD=CD,∠ABC=2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
∴∠DBC=∠DCB=×20°=30°,BG=BC=,
∴BD=3
∴∠CDF1=180°-∠BCD=180°-30°=150°,
∠CDF1=320°-150°-20°=150°,
∴∠CDF1=∠CDF1,
∵在△CDF1和△CDF1中,
,
∴△CDF1≌△CDF1(SAS),
∴点F1也是所求的点,
∵∠ABC=2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AB,
∴∠DBC=∠BDE=∠ABD=×20°=30°,
又∵BD=3,
∴BE=×3÷cos30°=3,
∴BF1=3,BF1=BF1+F1F1=3+3=2,
故BF的长为3或2.
18、(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与CD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BFD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可得答案;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A=∠F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AF=∠DFA,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答案.
试题分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BE∥DF,BE=DF,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DE⊥AB,
∴∠DEB=90°,
∴四边形BFDE是矩形;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DFA=∠FAB.
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
BC===5,
∴AD=BC=DF=5,
∴∠DAF=∠DFA,
∴∠DAF=∠FAB,
即AF平分∠D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AF=∠DFA是解题关键.
19、(1)顶点(-2,-1) A (-1,0); (2)y=(x-2)2+1; (3) y=x2-x+3, ,y=x2-4x+3, .
【解析】
(1)将点B和点C代入求出抛物线L即可求解.
(2)将抛物线L化顶点式求出顶点再根据关于原点对称求出即可求解.
(3)将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所有点P的可能性,求出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1)将点B(-3,0),C(0,3)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则抛物线.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
,,A (-1,0),
抛物线L化顶点式可得,由此可得顶点坐标顶点(-2,-1).
(2)抛物线L化顶点式可得,由此可得顶点坐标顶点(-2,-1)
抛物线L1的顶点与抛物线L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
对称顶点坐标为(2,1),
即将抛物线向右移4个单位,向上移2个单位.
(3) 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所有点P的可能性.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求得.,
同理得,,,
由题意知抛物线并将点代入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综合题,讨论出P点的所有可能性是解题关键.
20、(1)真;(2);(3)或或.
【解析】
(1)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MP=MB,从而∠MPB=∠MBP,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说明即可;
(2)先证明△PAC∽△PM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3)分三种情况求解:P为线段AB上的“好点”, P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好点”, P为线段BA延长线上的“好点”.
【详解】
(1)真 .
理由如下:如图,当∠ABC=90°时,M为PC中点,BM=PM,
则∠MPB=∠MBP>∠ACP,
所以在线段AB上不存在“好点”;
(2)∵P为BA延长线上一个“好点”;
∴∠ACP=∠MBP;
∴△PAC∽△PMB;
∴即;
∵M为PC中点,
∴MP=2;
∴;
∴.
(3)第一种情况,P为线段AB上的“好点”,则∠ACP=∠MBA,找AP中点D,连结MD;
∵M为CP中点;
∴MD为△CPA中位线;
∴MD=2,MD//CA;
∴∠DMP=∠ACP=∠MBA;
∴△DMP∽△DBM;
∴DM2=DP·DB即4= DP·(5DP);
解得DP=1,DP=4(不在AB边上,舍去;)
∴AP=2
第二种情况(1),P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好点”,则∠ACP=∠MBA,找AP中点D,此时,D在线段AB上,如图,连结MD;
∵M为CP中点;
∴MD为△CPA中位线;
∴MD=2,MD//CA;
∴∠DMP=∠ACP=∠MBA;
∴△DMP∽△DBM
∴DM2=DP·DB即4= DP·(5DA)= DP·(5DP);
解得DP=1(不在AB延长线上,舍去),DP=4
∴AP=8;
第二种情况(2),P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好点”,找AP中点D,此时,D在AB延长线上,如图,连结MD;
此时,∠MBA>∠MDB>∠DMP=∠ACP,则这种情况不存在,舍去;
第三种情况,P为线段BA延长线上的“好点”,则∠ACP=∠MBA,
∴△PAC∽△PMB;
∴
∴BM垂直平分PC则BC=BP= ;
∴
∴综上所述,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信息迁移,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理解“好点”的定义并能进行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6;(2)当t=3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3)点P(4,6).
【解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得;
(2)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先求出直线AB解析式为y=﹣x+6,设P(t,﹣t2+2t+6),则N(t,﹣t+6),由S△PAB=S△PAN+S△PBN=PN•AG+PN•BM=PN•OB列出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
(3)由PH⊥OB知DH∥AO,据此由OA=OB=6得∠BDH=∠BAO=45°,结合∠DPE=90°知若△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DP=45°,从而得出点E与点A重合,求出y=6时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抛物线过点B(6,0)、C(﹣2,0),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6)(x+2),
将点A(0,6)代入,得:﹣12a=6,
解得:a=﹣,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x﹣6)(x+2)=﹣x2+2x+6;
(2)如图1,过点P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于点G,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将点A(0,6)、B(6,0)代入,得:
,
解得:,
则直线AB解析式为y=﹣x+6,
设P(t,﹣t2+2t+6)其中0<t<6,
则N(t,﹣t+6),
∴PN=PM﹣MN=﹣t2+2t+6﹣(﹣t+6)=﹣t2+2t+6+t﹣6=﹣t2+3t,
∴S△PAB=S△PAN+S△PBN
=PN•AG+PN•BM
=PN•(AG+BM)
=PN•OB
=×(﹣t2+3t)×6
=﹣t2+9t
=﹣(t﹣3)2+,
∴当t=3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PE=PD,
点P(m,-m2+2m+6),
函数的对称轴为:x=2,则点E的横坐标为:4-m,
则PE=|2m-4|,
即-m2+2m+6+m-6=|2m-4|,
解得:m=4或-2或5+或5-(舍去-2和5+)
故点P的坐标为:(4,6)或(5-,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
22、y=x﹣5
【解析】
分析:(1)根据定义,直接变形得到伴生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顶点,代入伴生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得到伴生函数解析式,根据P点的坐标,坐标表示出纵坐标,然后通过PQ与x轴的平行关系,求得Q点的坐标,由PQ的长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二次函数y=(x﹣1)2﹣4,
∴其伴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4=x﹣5,
故答案为y=x﹣5;
(2)∵二次函数y=(x﹣1)2﹣4,
∴顶点坐标为(1,﹣4),
∵二次函数y=(x﹣1)2﹣4,
∴其伴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5,
∴当x=1时,y=1﹣5=﹣4,
∴(1,﹣4)在直线y=x﹣5上,
即:二次函数y=(x﹣1)2﹣4的顶点在其伴生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3)∵二次函数y=m(x﹣1)2﹣4m,
∴其伴生一次函数为y=m(x﹣1)﹣4m=mx﹣5m,
∵P点的横坐标为n,(n>2),
∴P的纵坐标为m(n﹣1)2﹣4m,
即:P(n,m(n﹣1)2﹣4m),
∵PQ∥x轴,
∴Q((n﹣1)2+1,m(n﹣1)2﹣4m),
∴PQ=(n﹣1)2+1﹣n,
∵线段PQ的长为,
∴(n﹣1)2+1﹣n=,
∴n=.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下的函数关系式,关键是理解新定义的特点构造伴生函数解析式.
23、(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过点O作OG⊥DC,垂足为G.先证明∠OAD=90°,从而得到∠OAD=∠OGD=90°,然后利用AAS可证明△ADO≌△GDO,则OA=OG=r,则DC是⊙O的切线;
(2)连接OF,依据垂径定理可知BE=EF=1,在Rt△OE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知求得OF=13,然后可得到AE的长,最后在Rt△AB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
(1)证明:
过点O作OG⊥DC,垂足为G.
∵AD∥BC,AE⊥BC于E,
∴OA⊥AD.
∴∠OAD=∠OGD=90°.
在△ADO和△GDO中
,
∴△ADO≌△GDO.
∴OA=OG.
∴DC是⊙O的切线.
(2)如图所示:连接OF.
∵OA⊥BC,
∴BE=EF= BF=1.
在Rt△OEF中,OE=5,EF=1,
∴OF=,
∴AE=OA+OE=13+5=2.
∴tan∠A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本题的辅助线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
24、2x-40.
【解析】
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即可.
【详解】
解:原式=x2-6x+7x-42-x2-x+2x+2=2x-40.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数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抛物线y=ax2+bx+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实验、三里河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