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 与山为邻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教学ppt课件
展开印加文明时期的农业遗址
图3-16 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
我的家乡位于________洲的西部,从_____向_____横贯_________,全长9000千米,因此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_____________之称。
阅读卡:我的家乡安第斯山脉的中段地带,是______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早在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部族——______,建立了以____南部库斯克为中心的______。
请欣赏安第斯山脉美丽的自然风景
图3-17 5°S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垂直分布)。
小组合作探究: 辅助课本P65—66页和图3-20
印第安人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创造富有特色的区域生产生活
1)印第安人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2)印第安人的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海拔较低的山谷、山坡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当地主要的畜种是什么?山上(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条件?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有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人们以放牧骆马和羊驼为生。
海拔低处 自然环境海拔高处
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
发展畜牧业,放牧驯养:羊驼,骆马
河谷地带、海拔低,温暖湿润的环境
高海拔。气候寒冷的自然环境,以及适应山上干寒草原这个自然景观
关系: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农业。
骆马是当地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骆马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1.下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C ) A.安第斯山区——草场资源丰富,可四季放牧B.美国中部大平原——土壤肥沃,人们开辟梯田,种植小麦C.阿尔卑斯山区——风景优美,可发展旅游业D.湄公河平原-——雨热同期,人们种植水稻,机械化水平高
2.下边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下列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B )A.甲地位于东半球,在世界最大的海洋上B.乙地的生产生活景观垂直变化显著C.丙所在大洲和亚洲都以黄色人种为主D.甲、乙、丙三地都有相似的温带景观
3.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特色是( C ) ①山谷平地种植玉米和小麦 ②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和牛 ④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是( D ) A.秘鲁山区海拔高处发展玉米、马铃薯种植B.秘鲁山区山麓地带以放牧羊驼、骆马为主C.瑞士应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粮食种植D.瑞士山区风光独特,重点发展旅游业
5.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开展生产活动,以下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在山坡修建梯田和灌溉系统B.当地的环境仅适宜发展畜牧业C.放牧、驯养羊驼D.培育了多种多样的玉米
7.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海拔高度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降水差异
8.下列农作物中,原产于安第斯山区的是( D) A.小麦B.甘蔗C.棉花D.马铃薯
9.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主要分布在( B ) A.山腰B.山麓C.山谷D.山顶
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321垂直的生计课件ppt、秘鲁羊驼毛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垂直的生计,与山为邻第1课时,秘鲁安第斯山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2℃,低海拔的种植业,高海拔的畜牧业,思考1,思考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教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