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长治上党区一中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 练习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长治上党区一中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长治上党区一中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一部分(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黑色墨迹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框内解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 甲为岩浆岩B. 乙为沉积岩
    C. 丙为变质岩D. 丁为岩浆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冷却凝固作用B. ②是变质作用
    C. ③是外力作用D. ④是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规律箭头“三进一出”为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再根据箭头所示的地质作用可判断丙为岩浆形成的岩浆岩,乙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所以①为冷却凝固作用,A正确;②为重熔再生作用,B错误;③为变质作用,C错误;④为外力作用,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冰岛火山众多,下右图阴影区为火山集中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 板块挤压,地壳上升B. 位于欧亚板块上,地壳运动活跃
    C. 处在地壳薄弱地带D. 地壳厚度大
    4. 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
    A. 海沟B. 海岸山脉
    C. 海岭D. 岛弧
    5. 下列由板块挤压形成的地貌有( )
    ①喜马拉雅山脉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马里亚纳海沟
    A. ①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
    【答案】3. C 4. C 5. C
    【解析】
    【3题详解】
    冰岛处在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薄弱,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冰岛位于生长边界,位于海洋上的生长边界,会形成海岭,海岭也叫大洋中脊,C正确,其他选项地貌均处在消亡边界,ABD错误。所以选C。
    【5题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隆起抬升形成的,所以①正确;红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所以②错误;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③正确;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是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它位于洋盆中部,在一系列延伸到大陆岸边的平坦的深海平原之间。大西洋中脊实际上是一条弯曲延伸的长长的山链,从北冰洋一直到非洲南端附近,长达约16,000公里。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游览的游客会发现一种石头,它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它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组成浮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 地表B. 地幔C. 地壳D. 岩石圈
    7.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浮石”中能够找到动植物化石B. “浮石”孔隙的形成缘于外力侵蚀作用
    C. “浮石”的岩性与大理岩相同D. “浮石”的形成缘于岩浆喷发
    8. 浮石按成因属下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浮石”多气孔,为喷出型岩浆岩,是由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喷出地表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7题详解】
    图中“浮石”有许多气孔,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气体挥发时,冷凝形成的孔道,不是外力侵蚀作用,故B项错误;“浮石”源于岩浆喷发,故D项正确;沉积岩层中才能有化石,“浮石”中不能找到动植物化石,故A项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浮石”与大理岩岩性不同,故C项错误。所以选D。
    【8题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浮石”为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图示信息,乙为“三进一出”为岩浆;丙由岩浆生成,为岩浆岩;甲可以与沉积物相互转化,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属于岩浆岩,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浮石又称轻石或浮岩,容重小(0.3-0.4)是一种多孔、轻质的玻璃质酸性火山喷出岩,其成分相当于流纹岩。此处的浮岩是由于熔融的岩浆随火山喷发冷凝而成的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 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0.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外力作用D. 风力作用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库区位置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但形成谷地,是因为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正确,AD错误;根据材料,图示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应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所以选C。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内力作用,A正确,C错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都是外力作用,B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成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 甲—乙段B. 乙—丙段
    C. 丙—丁段D. 丁—甲段
    12.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 )
    A. 北半球,向北移动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D. 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丁—甲段,因为丁—甲段是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虚线与地球公转轨道的交点位置大致是:左侧位置为夏至日、右侧位置为冬至日、上方位置为春分日、下方位置为秋分日,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南半球,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于9月23日(秋分日)日落后3小时30分钟(北京时间21时58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若观测地位于洞庭湖畔,要想知道该地的地理坐标,除了材料提供的信息外,还需要测出( )
    A. 北极星的仰角B. 树的高度C. 地形的起伏D. 北极星到地平面的距离
    14. 观测者面前小路延伸方向是( )
    A. 南北向转为东西向B. 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D. 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
    【答案】13. A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当地经度可以通过材料中的时差计算。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半球地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正好相等,所以测出北极星的仰角即可得出该地纬度,获得当地地理坐标,A正确;树的高度、地形起伏状况、北极星到地平面的距离都无法求出当地的地理坐标,BCD错误。所以选A。
    【14题详解】
    因为观测者朝向北极星,所以面向正北方,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经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地方时进行。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国庆阅兵式开始时,美国洛杉矶(120°W)华人同步观看国庆阅兵式的时间是( )
    A. 10月2日4时B. 10月1日6时
    C. 9月31日18时D. 9月30日18时
    16. 国庆阅兵式开始时,全球处于新一天的理论范围约为( )
    A. 二分之一多B. 三分之一多
    C. 不到四分之一D. 全球为同一天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东八区,洛杉矶位于西八区,两地区时相差16小时,所以当国庆阅兵式开始时,美国洛杉矶(120°W)华人同步观看国庆阅兵式的时间为:10-16=-6时,即9月30日18时,故ABC 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已知120°E(北京时间)为10时,可求出0时经线为30°W,那么新一天的范围为30°W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所以国庆阅兵式开始时,全球处于新一天的理论范围约为:(30°+180°)/360°=7/12,大于1/2,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 A。
    【点睛】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先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0时经线,再根据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
    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7. 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 6月8日 4:50B. 12月8日4:50
    C. 6月9日 16:50D. 12月9日16:50
    18. 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A. 6月15日B. 12月15日C. 7月6日D. 1月5日
    【答案】17. A 18.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意义、日出日落方位。
    【17题详解】
    拍照时开罗(东二区)的当地时间为22:50,北京时间在其东侧,位于东八区,与之相差六小时,运用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22:50+6=28:50,即为第二天4:50,此时为青岛日出,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12月为冬半年,A对,BCD错。故选A。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拍照时间为6月8日,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就必须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结合答案,只有7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和6月8日距夏至的时间大致相等,说明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同一纬度,太阳升落及昼夜长短相同,此时才能拍摄出同样景象的照片,C对,ABD错。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图中时钟为北京时间14:00,表中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
    完成下列小题。
    19. 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原B. 四川盆地C. 江南丘陵D. 华北平原
    20. 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 正处于6月C. 白昼逐渐增长D. 黑夜逐渐增长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材料中信息为30°N,所以排除D。图中窗影朝向正北,因此当地地方时为12点;而图中时钟为北京时间2:00(14:00)。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即判断该地为90°E,因此该地为青藏高原。故A正确。
    【20题详解】
    表中信息显示,该地阳光照射面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时间应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趋向于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黑夜先变短,后增长;白昼先增长后变短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提炼出材料中两个时间——当地12时和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点,就可以得出该地的地理位置。第二小题学生需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影子面积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小,分析表中信息发现第四天影子最小,判断该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如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速度:P=Q=M=O>NB. 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 MO为晨线D. NO为晨线
    22. 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Q点的地方时为17:00B. N地地方时为6:00
    C. 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 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答案】21. D 22. D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为极点俯视图,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为南极点。P、Q、M、N在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O纬度高,线速度小于其余四点,A错误;所在半球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河流左岸侵蚀严重,B错误;MON为晨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日期分界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可知,P与极点连线为0时经线,所在半球为夜半球,根据自转方向,NO为晨线,MO为昏线,C错误,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P点为0时,与Q点相隔120°,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Q点的地方时为16时,A错误;N地与P地间隔大于90°,N地地方时不是6:00,B错误;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跨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非阴影部分是6日,C错误;Q点所在为180°经线,再过8小时,时刻是0点,全球为同一日期,D正确。故选D。
    【点睛】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示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 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 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 的玄武岩。
    完成下面小题。
    23. 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 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 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24.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 桌状山B. 丹霞地貌C. 雅丹地貌D. 喀斯特地貌
    【答案】23. A 24. D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23题详解】
    由材料“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可知,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喷出,A正确;由材料“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可知,桌状地貌最早是沉积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材料“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可知,该地沉积岩因受板块挤压,形成褶皱断层,由材料“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可知,最后岩浆喷出,断块抬升形成桌状山。
    【24题详解】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部是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图幅范围内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背斜、向斜②有断层、地垒③有地堑谷④有背斜谷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6. 该地区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易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特点是( )
    A. 黄土地貌千沟万壑B. 喀斯特地貌崎岖不平
    C. 丹霞地貌顶平身陡D. 雅丹地貌支离破碎、垄槽纵横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凹陷,形成向斜,①正确;在甲处背斜的顶部出现河谷,说明有背斜谷,④正确;丙地有断层分布,因地垒指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而上升,一般成山,地堑指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而下降,一般成谷,图中只有一个断层,且两侧均为高地,没有地垒和地堑,②③错误。综合起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到该区域分布有石灰岩,同时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区,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B正确。黄土地貌形成于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丹霞地貌砂岩地区的流水侵蚀, 雅丹地貌形成于干旱地区的风力侵蚀,都与石灰岩无关,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
    A.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B.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D.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28. 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
    A. 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 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 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答案】27. B 28. D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所以含沙量大,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A错误。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不会有砂砾沉积,B错误。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流速慢,与题干“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不符,C错误。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颗粒物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流水外力作用。
    29.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关于村落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村落沿公路分布B.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C. 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D. 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没有公路信息,村落大致沿河流分布,A错误;在山区地形起伏大,河谷地区用水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图中显示,村落大多顺河谷而建,B正确;图中村落并没有建在山脊,为防洪水,村落不必建在山脊,建在山坡即可,C错误;图中显示,村落并没有建在山口,建在山口并不能逃避野兽袭击,D错误。故选B。
    【点睛】
    30.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形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回答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 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B. 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 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 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建港口,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所以选A。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 我国某城市(36°34′N)的一个集中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图1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 30°≈0.57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_______。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F 小
    (2)小区位于36°34′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 m,远大于楼间距20 m。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解析】
    【详解】(1)由图乙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判断F最接近日出时段(影子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此时日出的方向是东北方向)。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知此时正值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住户客厅内的正午光照面积较小。
    (2) 遮光的标准是冬至日日照房屋时间不足一小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该小区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求得此时楼影长为34.6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上海比此地纬度低,冬至日楼影长较短,故楼间距较短,而此地楼间距应比上海宽。
    32. 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________,最早的是________。
    (2)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⑦为________。
    (4)图中E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
    【答案】(1) ①. D ②. A
    (2) ①. 沉积岩 ②. 变质岩 ③. 岩浆岩 ④. 岩浆
    (3) ①. 重熔再生 ②. 变质作用 ③.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4)大理岩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地层结构分布、内力作用、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地层形成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上堆积形成,因此地层越在下面,形成越早,越接近地表,形成越晚,图中D岩层属于岩浆喷发冷却的岩层,位于最上边,因此形成时间最晚,A岩层位于所示中最下边层岩,形成时间最早。
    【小问2详解】
    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由于固结成岩的作用下,不断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应为沉积岩;乙是由于沉积过后,受到地质作用和地下高温等作用的影响,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丙是由于上地幔中的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成岩浆岩,或可能再次受到地质作用转化为岩浆,因此丙为岩浆岩;丁位于上地幔中,可转化为丙(岩浆岩),也可能因地质作用将乙转化岩浆,因此丁为岩浆。
    【小问3详解】
    观察右图中信息,结合题2结论可知,②是将变质岩转化为岩浆,属于重熔再生作用;⑤是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主要是受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此⑤为变质作用;⑦是岩浆岩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出露地表,受到风化作用影响,导致岩石等破碎,再次受到侵蚀,搬运,最后堆积,再次固结成岩,因此⑦为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小问4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A为石灰岩,图中E位于岩浆旁边,受地质作用中高温变质作用的影响,最可能变质为大理岩。
    33. 下列甲、乙、两三幅图为三种不同的地貌。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乙类地貌的基本特征。
    (2)指出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的分布地区,并指出该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
    (3)甲类地貌常见于河流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答案】(1)山高谷深;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橫剖面呈“V”形。
    (2)分布地区: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
    (3)入海口(入湖口);流水沉(堆)积。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读图可知,乙地貌属于V型谷,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山高谷深,岸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的橫剖面呈“V”字型。
    (2)读图可知,丙地貌属于新月形沙丘,多分布于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多松散沉积物,加之大风日数多,所以沙丘地貌广布。
    (3)甲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地貌,常见于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点睛】
    34.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该地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濒临大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城市坐落在_______(地貌名称)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 (填“bd”或“bced”)。原因是_______。
    (2)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_______为主,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交通线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 (选择填空)。
    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3)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 ①. 三角洲 ②. bced ③. 连接村镇较多,运输效益好 ④. 公路 ⑤. ② ⑥. C ⑦. b ⑧. 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且有便利的交通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详解】(1)d城市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貌是三角洲;村镇到城市间的公路增大客流量尽可能多经过村镇,故“bced”方案较为合理。
    (2)山区地形起伏大,修建公路成本最低,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a村到b村镇的交通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较为合理。
    (3)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同时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更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6.99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工程北段采用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该工程可以,凯尔盖朗群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2023长治上党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长治上党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共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长治上党区一中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