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五单元复习试题(十九)
展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五单元复习试题(十九)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课文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B.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
C.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
D.“我”舍不得离开父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甚至对如何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D.《昆虫记》一书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B.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
C.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标致 别致)极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感谢 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jiào huì),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耸起 _______ ②不为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①(fēi hóng)______ ②(jiào huì)___________
(3)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文字空缺处。
三、综合性学习
“生活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般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总序节选)
作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同伴在《朗读者》节目中,深情朗读了以上内容。她曾说过,“文学和朗读很好地陪伴了我的太空生活”。
7.请你代表同学们与这位伟大的女性航天员互动,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子,围绕“如何面对生活的激流”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要求得体连贯,不少于80字)
8.爱好美术的同学为航天员们设计了书签,请你书写两句话作为书签内容,表达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赞美。(要求至少使用两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高妙
C.是日更定矣 是:这
D.客此 客:客居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为天下唱
B.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云归而岩穴暝
D.问其姓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D.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2.下面表格中,对两文理解和分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选文 | 所叙之事 | 所描之景 | 所寓之情 | 点睛之笔 |
甲 | ①月夜寻友游承天寺 | ②幽静迷人,似真似幻 | 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 ④“乐” |
乙 | ⑤雪夜约友游湖心亭 | ⑥寂静空旷,色彩明丽 | ⑦看雪的愉悦,淡淡的故国之思 | ⑧“痴” |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五、现代文阅读
大城小树
连亭
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③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
④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
⑤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⑥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
⑦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
⑧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
⑨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⑩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
13.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14.“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1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17.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草根募捐晚会
胡玲
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妈奶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⑪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⑫“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⑬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⑭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⑮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⑯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18.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老李患病,牵动人心→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1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
20.结合全文按要求赏析。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1.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⑧—⑮段进行分析。
22.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1) sǒng wéi
(2) 绯红 教诲
(3)标致;感激
7.示例:王阿姨,您好!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激流,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感受它的激情澎湃,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抵达它的终极目标。就像《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爬雪山,饥寒交迫,唯信念不倒;过草地,危机四伏,唯坚韧不拔;飞夺泸定桥,枪林弹雨,唯意志不屈;四渡赤水河,艰险重重,唯理想不弃。红军终以超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奇迹,让激流奔涌不息,让红星照耀中国。 8.示例:致敬航天员!致敬你们为国争光、勇于攀登的精神!
9.B 10.C 11.A 12.C
13.①“树”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②“树”抚慰、恩惠了疲惫与需要帮助的人们;③“树”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弥合了人与世界的裂痕;④“树”带给人们生命的力量,坚强与希望。 14.放在第③段的开头。第②段写了树能够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第③段写“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两段间有转折关系,“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一句可以连接两段,使得段意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符合逻辑,因此应该放在第③段的开头。 15.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坚定的守护;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音的灵动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 16.这棵树所蕴含的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我心态变好,得以提前出院。从此以后,这棵树曾带给我的这种生命的力量就转化为我自身的力量,这棵树扎根在我的心中,我的成长便伴随着树的成长,所以这棵树成了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17.示例:我联想到了环卫工人,环卫工人默默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常会忽略他们,但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 ①草根献策,等划晚会; ②举行晚会,方姨演唱(或:方姨演唱,激励老李) 19.①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②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③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 20.(1)形象生动地写出老李患病的消息带给老街人的震撼之大、影响之广。(2)侧面描写,通过人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方姨歌声动听,演唱精彩。 21.可从悬念、铺垫和反转中任进一方面作答。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入胜。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22.选文结尾更好。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或:加后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首尾期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23.例文
我心灵的甘露
花儿、小草都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我则需要母亲的爱来滋润我的心灵,才能让我得到幸福与快乐。
母亲总说我皮肤干燥,要多喝汤来滋补,因此,每次周五我放学回家时,厨房的餐桌上总是端上一碗热热的银耳汤。我一向不爱喝那银耳汤,就很反感。
上个周五,我刚回到家,就听到一阵流水声,走到厨房一看,见妈妈拿着红枣、莲米和银耳在水龙头下冲洗。像是怕洗不干净,母亲每洗一颗都对着亮光眯着眼看一看。母亲又低头洗时就会有几绺头发垂在额前,其中夹杂许多白色的银丝,眼角的皱纹也明显起来,看上去有些苍老。
想到以前母亲为我做汤,一直不领情;这次我领会了母亲的细心、爱心,我一定会把这浓缩母爱的银耳汤喝完。我暗想。
我看了看母亲专注的神情,不忍打扰,进房看书。在房间总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使我倍感温暖。
“吱——”轻轻的开门声,母亲端来银耳汤,投来恳求的目光问:“趁热喝吧!”
为了我好,只让我喝一碗银耳汤,母亲竟表现如此卑微。我一阵感动,眼眶湿润了。“嗯。谢谢您,又为我做这汤。”
母亲将汤放到桌子上。我看着汤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一阵阵香气扑鼻。碗里的银耳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汤里还有莲米、红枣的点缀,像金鱼闹莲样的好看。我轻轻吹了吹,抿一口汤,口里充满了甜味,接着那黏稠的汤便顺着喉咙滑到肚里,似乎五脏六腑被甜汤浸泡,让人神清气爽。再舀起一颗莲米,轻轻一咬,一股清甜和苦涩味涌出,但很快其中的苦涩味又被甜味覆盖了,那清甜的滋味弥漫我的整个神经。
“这银耳汤好喝吗?”妈妈真诚地问。
“好喝啊!比以前单纯的银耳汤好喝多了。”我边吃边点头。
妈妈笑眯眯地说:“我听人说,银耳是营养滋补佳品,它滋润皮肤,润肠止咳;红枣能健胃补血,调节人体代谢;莲米能清热解毒,补脾安神;所以把这三种一起做汤。只要你喜欢喝,我就经常做给你吃。”
母亲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可谓用心良苦。想想以前,我对母亲强迫我和银耳汤还发脾气,真实不应该啊。
啊,母亲!花儿和小草是甘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而我的成长是有了您的细致入微的关爱。谢谢您,您的爱就是我心中最美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