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地区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将一定经历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D.退耕还湖、还草、还林等措施减弱了人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前者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有关B.草本植物群落的分层结构较简单,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多年生灌木群落有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D.随着演替的进行,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最终将形成森林3、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5676 A.物种丰富度呈S形增长 B.草本逐渐占据优势C.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 D.上述变化属于次生演替4、我国淡水鱼塘养殖的四大家鱼分别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生活于水体的底层,主要以螺,鲲、蚌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如苦草、黑藻等为食,有时也游弋到岸边吃一些陆生植物,如芦苇等;鲢鱼生活于水体的上层,主要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水蚤、原生动物等浮游动物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群落中只有动物具有分层现象C.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之间竞争关系D.养殖鱼塘中进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均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5、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6、某湖泊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多种鱼类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湖泊的生物体现不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湖泊的物种丰富度包括全部生物的个体C.不同水层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湖泊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是没有联系的7、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D.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8、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措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将保持相对稳定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新物种不断出现,又不断被替换、绝灭9、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团(每个集团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集团觅食行为生境利用G1间歇型啄食(100%)草滩(68.6%),泥滩(15.4%)G2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浅水区(44.2%),泥滩(39.1%)G3多种觅食行为中水区(41.3%),深水区(30.4%)G4潜水取食(99.3%)深水区(74.7%),中水区(17.1%)A. 冬天食物短缺会使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B. 与集团内相比,集团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C. 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D. 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1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其所表示的种间关系最相符合的是(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二、填空题(共20分)11、(10分)某河流生活着鱼类和螺类等生物种群,种类较多,食物链复杂,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挺水植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_关系,从而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河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等生活的环境,这是群落_____结构的体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现象。(2)当该河流受污染后,水底生活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和螺类大量死亡,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使得河流水质逐步得以恢复,说明_____,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12、(10分)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的一个缩影。微塑料(环境中粒径<5mm的塑料颗粒)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在海洋中极易被海洋动物误食并分布于肠道、肌肉等组织中。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会对海洋产生间接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理化作用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稳定性。(2)微塑料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检测发现磷虾和水母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几乎相同,推测二者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微塑料含量最多的生物处于___________。(3)调查表明,表层海水中含氧量最高,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硫细菌可通过氧化硫化物时所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因此硫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不同深度的海水中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4)面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问题,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三、读图填空题(共10分)13、(10分)“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下图1是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鉴定河道中漂浮的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细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使该河道对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__________,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治理过程中,可以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投放草食性鱼类,这两种治理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______。(3)水体中放养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四、实验题(共10分)14、(10分)微生物是土壤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释放多种酶类,参与土壤有机质的降解、腐殖质合成和养分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土壤酶是土壤中各类酶的总称,土壤酶活性是指土壤酶催化物质转化的能力。实验小组研究了某烤烟种植区的几种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种植模式微生物相对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含量(mg·kg-1)土壤酶活性(iu)烤烟—休闲—玉米(T-F-M)3.245039.05烤烟—油菜—玉米(T-C-M)3.7511236.07烤烟—油菜—水稻(T-C-R)3.5312138.26烤烟—苕子—水稻(T-V-R)4.2116973.41(1)土壤中的微生物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不同深度的土壤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_____,不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的多少,这属于_____法。(3)根据表格分析,_____的轮作方式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判断依据是_____,该种轮作种植模式最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原因是_____。五、探究题(共10分)15、(10分)三裂叶豚草是一种外来植物,三裂叶豚草使本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外来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是评估和管理外来入侵植物的理论依据之一,线虫是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研究人员开展三裂叶豚草对土壤线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采集三裂叶豚草和本地植物水蒿的凋落物,测量两者的初始C、N含量。结果如表所示:物种C含量/(g·kg-1)N含量/(g·kg-1)三裂叶豚草363.720.13水蒿464.817.06凋落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碳元素从微生物释放到无机环境的主要过程是_____。(2)研究人员制作9个微生态箱,分别加入等量的土样,将三裂叶豚草、水蒿的调落叶剪成碎片,自然干燥后分别与土样混匀。定期检测9个微生态箱中线虫的密度,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9个微生态箱土壤的处理方法为_____。②与对照组相比,植物凋落物可以_____土壤线虫的数量,原因主要是_____。综合上述研究,三裂叶豚草的分解速率较快,添加了三裂叶豚草、水蒿凋落物的土壤中,线虫密度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3)三裂叶豚草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了入侵地土壤的营养条件,但三裂叶豚草入侵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群落的丰富度会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阶段为: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地区,A正确: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B正确;C、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若条件不允许,弃耕农田的演替不一定能到乔木阶段, C错误;D、退耕还湖、还草、还林等措施使对应地区的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减弱了人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D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在沙地,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年生草本植物与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植株高、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关,A正确;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低,分层结构较简单;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强,B正确;植物群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年增加,但不一定能形成森林,D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得出该弃耕农田刚开始就有草本植物28种,之后物种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明显,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些都属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4、答案:C解析:5、答案:C解析:6、答案:C解析:7、答案:C解析:ABC、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竞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故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A、B错误,C正确;D、据图可知,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淘汰;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与其他物种竞争激烈,易被淘汰,D错误。8、答案:A解析: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P/R阶段大于1,B错误;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升高,C错误;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新物种不断出现,但没有被替换和灭绝,只是优势被取代,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A、冬天食物缺乏时,鸟类会扩大取食种类,会使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A正确;
B、集团内,觅食行为相同,故与集团内相比,集团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小,B错误;
C、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集团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C正确;
D、重叠程度取决于越冬水鸟取用同一食物的几率及生态位宽度,故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D正确。
故选:B。10、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甲生物先增加先减少,与乙生物呈现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现象,说明两者是捕食关系,A正确。故选:A。11、答案:(1)竞争;垂直;分层(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3)变快;未发生改变;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次生演替起始时已具备该条件,而从初生演替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解析:(1)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动物会依据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而分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12、答案:(1)抵抗力(2)相同;最高营养级(或食物链的最顶端)(3)表层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产者;垂直(4)①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机制。②利用基因工程等工程手段,构建降解微塑料超级细菌。③建议人们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合理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受到干扰,保持原状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等级的提升,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越多。海洋受到轻微污染,能很快消解保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2)根据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可以判定,磷虾和水母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几乎相同,则其可能处于相同的营养级。由于微塑料被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营养级越高,体内含有的微塑料应该最多,所以微塑料含量最多的生物处于最高营养级。(3)氧气的产生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关,表层海水中含氧量最高,说明表层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由于硫细菌可以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因此硫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不同深度的海水中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4)由于海洋微塑料污染与人为投放的塑料垃圾有关,因此治理手段可以是①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机制。②利用基因工程等工程手段,构建降解微塑料超级细菌。③建议人们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13、答案:(1)细胞核(或叶绿体) 增大(2)有氧呼吸 竞争和捕食 (3)消费者和分解者 次生演替解析:14、答案:(1)不属于 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属于同种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多种(2)垂直结构 取样器取样法 土壤中许多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目测估计(3)烤烟—苕子—水稻(或T-V-R) 使用该轮作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即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该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最高,酶催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和CO2最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解析:(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种群是同一物种,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2)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所以不同深度的土壤有不同的物种;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3)根据表格数据,在烤烟-苕子-水稻(T-V-R)的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更丰富,最有利于微尘物的生长。该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最高,酶催化分解有机质产生的无机盐和CO2最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从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15、答案:(1)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碳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2)①三个单独添加三裂叶豚草凋落物、三个单独添加水蒿凋落物、三个不添加叶片凋落物;②增加;植物凋落物促进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繁殖,为线虫提供丰富的食物;三裂叶豚草的N含量较高,为分解者提供更充足的氮源(3)提高;降低解析:(1)碳元素从微生物释放到无机环境的主要过程是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碳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2)实验制作9个微生态箱,分别加入等量的土样,将三裂叶豚草、水蒿的凋落叶剪成碎片,自然干燥后分别与土样混匀,定期检测9个微生态箱中线虫的密度。所以9个微生态箱土壤的处理方法为三个单独添加三裂叶豚草凋落物、三个单独添加水蒿凋落物、三个不添加叶片凋落物。根据题图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植物凋落物可以增加土壤线虫的数量。食真菌线虫和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加入植物凋落物后,植物凋落物使细菌、真菌增多,为线虫提供丰富的食物。三裂叶豚草中的C含量低,而N含量高,推测添加了三裂叶豚草、水蒿凋落物的土壤中,线虫密度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三裂叶豚草的N含量较高,为分解者提供更充足的氮源。(3)三裂叶豚草提高了入侵地土壤的营养条件,但三裂叶豚草入侵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三裂叶豚草有竞争优势,使本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导致本地植物减少,以本地植物为食的动物可能也会减少,从而使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