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蛋白质核酸、多糖是人体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DNA与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
C.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具有传递信息和转运物质等功能
D.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骨骼肌细胞,能暂时储存能量
【答案】B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如植物体内的淀粉、动物体内的糖原;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包括DNA和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导致了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而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具有特异性,A正确;
B、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中的DNA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B错误;
C、RNA通过转录产生,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种类有mRNA(传递遗传信息),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的构成),C正确;
D、在人体中多糖有肝糖原和肌糖原,能暂时储存能量,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肝糖原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B.DNA和RNA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C.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D.脂肪、磷脂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答案】B
【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
糖类
单糖、二糖、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
磷脂(类脂)
C、H、O、N、P
组成生物膜
固醇
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核酸
D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详解】A、纤维素不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A错误;
B、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
C、通过折叠加工可以形成各种空间结构的蛋白质,C错误;
D、脂肪不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还原糖时,应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B.检测脂肪时,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检测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淀粉的检测原理是利用了其遇碘变蓝的特性
【答案】C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50~65°C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需要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应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C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A正确;
B、检测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正确;
C、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形成碱性条件,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出现紫色,C错误;
D、淀粉的检测原理是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D正确。
故选C。
4.支原体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原核生物,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是支原体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下列有关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B.两者都含有核酸但遗传物质不同
C.两者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两者都有DNA但不一定形成染色质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核仁,具有核糖体,故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详解】A、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无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
B、两者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
C、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功能不同,故两者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不相同,C错误;
D、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都有DNA,但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5.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影响
B.细胞识别与e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C.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将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与水面接触的是a端
【答案】C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分析图示可知,a为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c为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b、d为蛋白质分子,e为蛋白质与糖链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详解】A、温度变化会改变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率,因此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影响,A错误;
B、e所示为糖蛋白,细胞识别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由蛋白质和糖链组成,细胞识别不但与糖蛋白中的蛋白质有关,而且与糖链有关,B错误;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即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磷脂分子包括亲水的头部c和疏水的尾部a,将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与水面接触的是c端,D错误。
故选C。
6.下图中的野生型酵母菌能正常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甲、乙两种突变体的某些细胞器异常。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型突变体由于内质网异常,在其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B.乙型突变体由于高尔基体异常,导致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堆积
C.野生型酵母菌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甲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但不能形成囊泡,所以是内质网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乙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了高尔基体,说明内质网是正常的,所以是高尔基体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详解】A、蛋白质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所以甲型突变体由于内质网异常,其中积累的蛋白质不具有活性,A错误;
B、根据分析:乙型突变体高尔基体异常,所以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堆积,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野生型酵母菌的囊泡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发送至细胞膜,在发送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点睛】
7.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的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
B.在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次级消费者
C.部分动物在繁殖期通过某些行为吸引同种异性个体,有利于繁殖后代
D.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次利用
【答案】B
【解析】1、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队太阳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之一是每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而不能全部流向下营养级,A正确;
B、在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处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繁殖期通过某种行为信息吸引同种动物交配有利于繁殖后代,C正确;
D、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利用有机物,需要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在被植物吸收利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
8.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和“常规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间作
692
1542
14
12
常规
1410
995
14
8
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竞争关系
B.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天敌增加是林下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C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分层现象,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常呈镶嵌分布)。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 捕食、竞争、寄生。
【详解】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都捕食叶蝉,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据表,间作茶园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比常规茶园中大,游猎型蜘蛛丰富度相同,则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B正确;
C、林下茶园与常规茶园在垂直方向上的群落分布差异较大,C错误;
D、林下茶园中蜘蛛总数较大,捕食更多叶蝉,减低了叶蝉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利用叶绿体里的藻蓝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B.分解尿素的细菌分泌脲酶的过程与该菌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C.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答案】D
【详解】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B错误;生物膜是细胞内的膜结构,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的统称,如腹膜、结缔组织膜等都不属于生物膜的范畴,C错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其中核孔是核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所以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D正确。
10.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细胞内高Na+或细胞外高K+都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C.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
D.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糖原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错误;
C、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无机盐,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中蛋白含量下降,渗透压会下降,C正确;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11.如图表示某化合物或结构由甲乙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化合物为蔗糖,则甲、乙均为葡萄糖
B.若该化合物为二肽,乙中含有羧基,则甲也可能含有羧基
C.若甲乙为组成核糖体的物质,则它们共有的元素是C、H、O、N、P
D.若甲、乙为组成染色质的物质,则可能是RNA和蛋白质
【答案】B
【分析】二糖包括:乳糖(每分子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麦芽糖(每分子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每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详解】A、若该化合物为蔗糖,则甲和乙一个是葡萄糖,另一个是果糖,A错误;
B、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若该化合物为二肽,乙中含有羧基,则甲也可能含有羧基,B正确;
C、若甲乙为组成核糖体的物质,即RNA和蛋白质,则它们共有的元素是C、H、O、N,C错误;
D、若甲、乙为组成染色质的物质,则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12.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黑色、斜线、空白柱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详解】A、分泌蛋白的形成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1中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图1物质X代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最多有21种,b是内质网,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B正确;
C、图2显示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说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C正确;
D、图1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2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条数,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不一定为10-11mol/L,需在10-11mol/L附近缩小浓度梯度作进一步的实验,C正确;
D、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4.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的物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那么它一定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
C.核纤层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D.细胞核中的DNA也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答案】A
【分析】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复合体可以控制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核。
【详解】A、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的复制过程,A正确;
B、真核细胞一般都有细胞核,其细胞内的核纤层蛋白基因都能表达,即核纤层蛋白基因并没有进行选择性表达,不能说明相关细胞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B错误;
C、核纤层蛋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核孔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结构,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蔗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形成的二糖
C.肝糖原能为人体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D.纤维素在纤维素酶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
【答案】ACD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元素,可能含有S元素。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详解】A、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蔗糖是二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B正确;
C、肝糖原是多糖,不能为人体细胞直接提供能量,需要水解为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后生成ATP,ATP能为细胞直接提供能量,C错误;
D、纤维素在纤维素酶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ACD。
16.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区域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长时程效应,即一次传递产生的兴奋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后,会产生某种物质作为信号促进上一个神经元释放更多的递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的谷氨酸协助扩散进入突触后膜
B.长时程增强效应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C.后膜上的信号转变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N受体与A受体既可以识别谷氨酸,又可以运输离子
【答案】A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以胞吐的方式向突触间隙释放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A错误;
B、由图可知,该调节过程中产生的NO作为信号,再次刺激突触小泡释放递质,故是正反馈调节,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出后膜上受体结合,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由图可知N受体与A受体既可识别结合谷氨酸,又可以运输钙离子,D正确。
故选AC。
17.下图表示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细胞器,a、b为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是溶酶体,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B.若乙是线粒体,则葡萄糖可通过a进入
C.若乙是线粒体,则ATP都在b处合成
D.若该细胞是神经细胞,则Na+转运出细胞需消耗能量
【答案】AD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的是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具膜细胞器,该细胞的细胞膜外没有细胞壁,所以可判断此细胞为动物细胞,乙含有双层膜,且能形成ATP,可推断乙为线粒体。
【详解】A、若甲是溶酶体,其内部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A正确;
B、若乙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B错误;
C、若乙是线粒体,则ATP可以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处)产生,C错误;
D、若该细胞是神经细胞,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则Na+需要逆浓度梯度转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D。
18.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是分解者,且都不能独立生活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进行二分裂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中心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ABC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2.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用培养基培养时要加入宿主细胞。
3.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详解】A、①包括噬菌体和醋酸杆菌,噬菌体是寄生病毒,是消费者,醋酸杆菌是分解者。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醋酸杆菌可以独立生活,A错误;
B、②中醋酸杆菌是异养生物,而硝化细菌和绿藻是自养生物,醋酸杆菌和硝化细菌是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而绿藻是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③包括噬菌体、醋酸杆菌、硝化细菌、绿藻,只有绿藻是低等植物,有中心体,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④中醋酸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都是需氧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ABC。
19.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鸡的成熟红细胞,猪的成熟红细胞更适合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B.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变小
C.细胞膜被破坏后,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D.利用大肠杆菌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答案】AC
【分析】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鸡成熟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存在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不适合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而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更适合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A正确;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
C、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C正确;
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无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C。
三、综合题
20.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正确折叠后方可离开,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内质网腔中加工的蛋白质主要由_______上的核糖体合成。
(2)图中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被活化的条件是_______。
(3)伴侣蛋白基因中含有的糖是_______,过程I产生的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种,过程Ⅱ的直接模板是_______。
(4)若蛋白A是抗体,则还需_______参与对其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具有相应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5)正常折叠的蛋白A出内质网腔,需要穿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
(6)蛋白A与伴侣蛋白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答案】(1)附着在内质网
(2)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受体结合
(3) 脱氧核糖 6 mRNA
(4)高尔基体
(5)0
(6)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内质网腔中错误折叠的蛋白A使得内质网上活化的受体形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控伴侣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而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完成重新折叠,从而形成正常折叠的蛋白A。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完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然后在内质网腔中加工成蛋白质。
(2)
分析题图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受体结合,导致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被活化。
(3)
伴侣蛋白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伴侣蛋白基因中含有的糖是脱氧核糖;过程I是转录过程,其所产生的产物是RNA,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四种不同的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共6种;过程I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与转录因子共同发挥作用,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过程Ⅱ是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
(4)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合成后,则还需高尔基体参与对其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具有相应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5)
正常折叠的蛋白A通过囊泡出内质网,故穿过0层磷脂分子。
(6)
蛋白A与伴侣蛋白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21.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原因。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在血液中是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形式运输到其他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同时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下图是LDL通过受体介导进入细胞的途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胆固醇除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_______。
(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与其加工、修饰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
(3)LDL结合到LDL受体后能够诱导受体形成发夹状构象,从而在胞内体中使LDL受体与LDL分离,以后的去向是_______和_______。
(4)LDL中的胆固醇通常称为坏胆固醇,这是因为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下图是LDL导致动脉硬化的过程。
①在动脉血管的某些区域,LDL透过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中,引来___氧化LDL并大量吞噬___后转化成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积累的胆固醇。释放出的胆固醇形成晶状胆固醇沉积物,并激活新的巨噬细胞,导致其释放出炎症因子,诱发和放大炎症反应。
②炎症反应致使平滑肌细胞覆盖在脂质上形成胶原状帽子,帽状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大。变大的帽状结构又会吸引新的巨噬细胞前来将其降解,帽状结构因此而破裂并暴露出其内部的胶原和脂质,最终导致____和凝血的发生,血管有随时堵塞破裂的风险。
③以上情况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极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脑部,就可能导致中风,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C能够防止_______,因此具有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功效。
【答案】(1)动物细胞膜
(2) 糖蛋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LDL受体返回质膜 LDL转运至溶酶体内
(4) 巨噬细胞 被氧化的LDL 血小板向此处聚集 LDL的氧化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外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说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脱去包被运至胞内体;在胞内体中,LDL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而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
(1)
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
LDL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其分布在细胞膜上,作为蛋白质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中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转运至细胞膜上,该过程需要线粒体通提供能量,即与LDL受体加工、修饰有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LDL结合到LDL受体后能够诱导受体形成发夹状构象,从而在胞内体中使LDL受体与LDL分离,此后LDL受体返回质膜,重新被用于转运LDL,而LDL转运至溶酶体内,被分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
(4)
①由图示可看出,LDL透过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中,引来巨噬细胞氧化LDL并大量吞噬被氧化的LDL后转化成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积累的胆固醇。
②炎症反应致使平滑肌细胞覆盖在脂质上形成胶原状帽子,帽状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大,变大的帽状结构又会吸引新的巨噬细胞前来将其降解,帽状结构因此而破裂并暴露出其内部的胶原和脂质,最终导致血小板向此处聚集,引起凝血的发生,因而血管有随时堵塞破裂的风险。
③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C能够防止LDL的氧化,因而能减少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能发挥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功效。
22.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人工湿地上行池中养殖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丙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流动简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乙中,在__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 K 值。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
(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________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
【答案】 生产者 水平 c 标志重捕法 D、C 污水有机物 1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
分析图乙: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
分析图丙: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
【详解】(1)湿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即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图乙中,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鲤鱼体积较大,运动范围广,所以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D、C,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
(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污水有机物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8%。
(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作用。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SRP与信号肽特异性结合后可使翻译暂停,内质网膜上存在SRP受体。科研团队分离出胰岛B细胞中的相关物质或结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胰岛素
核糖体
SRP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实验产物
一
+
+
-
-
-
含10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含信号肽)
二
+
+
+
-
-
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信号肽)
三
+
+
+
+
-
含86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原(不含信号肽)
四
+
+
+
-
+
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信号肽)
五
+
+
+
+
+
由α、β链组成的含51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
注:“+”表示有,“-”表示没有。
(1)a形成的场所(a的亚基装配部位)是________,胰岛素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基本组成单位的分子结构通式是________。
(2)胰腺细胞产生和分泌胰蛋白酶的过程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SRP的结合位点包括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和________。
(3)⑦形成的钠钾泵选择性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是________。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这种特征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从表中胰岛素原在某种细胞器中加工形成胰岛素,由胰岛素形成前后氨基酸的数量变化推测,该细胞器中有________酶。
(5)表中信号肽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通过缩合反应而形成的。胰岛素先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含信号肽的多肽,多肽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时与________结合后翻译暂停;然后SRP与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把(多聚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继续翻译成含10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并在内质网中切去________,初步加工成胰岛素原。
【答案】(1) 核仁 a、d
(2) ⑤⑥⑧ 内质网上的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
(3)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快捷、方便)为内质网供能
(4)高尔基体蛋白(蛋白酶)
(5) 23 SRP 内质网 信号肽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是核糖体、b是细胞核、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高尔基体、f是细胞膜,①表示翻译过程;⑤表示进入内质网的加工;⑥表示进入高尔基体的加工;⑦⑧表示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②③④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
(1)
图中结构a是核糖体,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在游离的a核糖体上进行合成后转移到d内质网上形成附着的核糖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2)
胰腺细胞产生和分泌胰蛋白酶的过程是 ⑤为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⑥为内质网加工后的运输过程,⑧为高尔基体加工后的运输过程。由题干信息,胰岛B细胞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SRP与信号肽特异性结合后可使翻译暂停,内质网膜上存在SRP受体可知,SRP的结合位点包括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和内质网上的SRP受体(蛋白质结合位点)。
(3)
⑦形成的钠钾泵选择性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可以(快捷、方便) 为内质网供能。
(4)
从表中胰岛素原在某种细胞器中加工形成胰岛素,胰岛素形成前后氨基酸的数量减少,故该细胞器中有高尔基体蛋白(蛋白酶)。
(5)
含信号肽时有109个氨基酸,不含信号肽时有86个氨基酸,故信号肽有23个氨基酸;胰岛素先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含信号肽的多肽,多肽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时与SRP结合使翻译暂停,然后SRP与内质网上的受体结合,把(多聚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继续翻译成含10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并在内质网中切去信号肽,初步加工成胰岛素原。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协调合作、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4.Ⅱ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病。下图1是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图2是胰岛素受体突变的可能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受体由α、β亚单位通过_______键相连形成的跨膜蛋白。
(2)胰岛素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信号蛋白活化和信号转导过程,从而产生降血糖效应。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_______亚单位结合,进而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上的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引起酶(含IRS)的_______,再经过相关途径,最终引起生物学效应,包括生长激素基因表达、合成_______、转化成_______等。
(3)胰岛素受体I型基因突变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例如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突变发生于121或133或372位点对应的碱基序列,引起所编码的胰岛素受体只有正常的_______亚单位,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胰岛素受体。
【答案】(1)二硫键##二硫
(2) α 磷酸化 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或甘油三脂等非糖物质)
(3)β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最终使血糖含量降低。
(1)
根据题中图1所示,胰岛素受体是由α、β亚单位组成的跨膜蛋白,α、β亚单位之间存在“-S-S-”结构,该结构称为二硫键。
(2)
根据题中图1流程图所示,胰岛素与靶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α亚单位结合, 进而激活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上的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进一步引起酶(含IRS)的磷酸化,相关酶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最终引起生物学效应,包括生长激素基因表达、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葡萄糖氧化分解等。
(3)
胰岛素受体基因121或133或372位点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根据题中图2可知,影响的是α亚单位,因此胰岛素受体只有正常的β亚单位,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胰岛素受体,影响胰岛素发挥其降血糖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