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2 生物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
    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可能与外界环境有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健康人饭后血糖升高就是内环境稳态失调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A正确;
    B、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B正确;
    C、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
    D、饭后血糖升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健康人具有调节血糖平衡的功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故选D。
    3.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代谢废物通过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B.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通过排泄系统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的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速以排出多余的CO2,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所需要的养料和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代谢废物进而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此过程不但可以保障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C不符合题意;
    D、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其中1-6代表生理过程,甲-丁代表体液。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中O2浓度一定比丁中O2浓度高
    B.乙表示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不能存在于丙中
    D.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
    【详解】
    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其中的氧气可以扩散进入组织液,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甲中O2浓度一定比丁中O2浓度高,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淋巴)中,也可以存在于乙(血浆)中,C错误;
    D、过程1受阻时,组织液中水分不能回流到血浆中造成组织水肿;过程5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收水分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点睛】
    5.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每年高三同学们都要进行“子龙大桥”16千米远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但长时间行走可能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
    【详解】
    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故选D。
    7.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O2的利用发生在组织细胞内,所以组织细胞内O2浓度高于血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
    【详解】
    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B错误;
    C、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
    D、氧气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O2的利用发生在组织细胞内,所以组织细胞内O2浓度低于血浆,D错误。
    故选C。
    【点睛】
    8.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属于神经末梢
    B.该神经元有 1 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正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为运动神经元的树突,②为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
    【详解】
    A、图中②属于神经末梢,位于轴突末梢,A正确;
    B、该神经元有 1 个轴突和多个树突,胞体位于脊髓,B正确;
    C、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C正确;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D错误。
    故选D。
    9.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大部分内脏器官中共存,且作用相反,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也会有此消彼长。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此时的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出汗,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血液大量流向脑和运动系统。而当人体处于非常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此时瞳孔缩小,呼吸平缓,心跳减速,消化吸收加快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器官上都同时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如汗腺只受交感神经控制,而没有副交感神经分布。交感神经兴奋时就分泌汗液,不兴奋则不分泌。自主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被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A正确;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即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B错误;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即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
    B.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当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中,Na+内流不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2)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
    【详解】
    A、动作电位与Na+内流有关,故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A正确;
    B、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正确;
    C、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错误;
    D、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11.如图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一肌接头”,图中电流计两端电极均置于传出神经纤维的外表面,cd=d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刺激图中的a,b,c,d、e,都会引起肌肉收缩
    B.分别刺激图中的a或b,都会引起图中电流表偏转
    C.分别刺激b点和d点,电流计指针都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兴奋经过c点时,该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
    A、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肌肉收缩,A正确;
    B、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刺激a处,兴奋不能从a传到b,则图中电流表不偏转,B错误;
    C、刺激d处时兴奋同时向c和e传导,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
    D、兴奋时,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A。
    【点睛】
    适宜的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12.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前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内流所致
    B.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C.若改变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则c点将不变
    D.a点受刺激兴奋后,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示曲线表示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de段表示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入,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详解】
    A、图中a点前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外流所致,A错误;
    B、图中ad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协助扩散均不消耗能量,de段进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若改变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则静息电位a点会发生改变,而动作电位c点将不变,C正确;
    D、a点受刺激兴奋后,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小于细胞外,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
    B.据图示可知,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手部
    C.手指不经意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该过程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被蔷薇针刺后,再看到蔷薇时会格外小心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分析图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
    【详解】
    A、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缩手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A正确;
    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手的皮肤,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臂部肌肉(肱二头肌),B错误;
    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脊髓)→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经意的缩回,没有大脑皮层参与,C正确;
    D、当手受到蔷薇针刺后,以后见到蔷薇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被蔷薇针刺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B。
    1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且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可以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详解】
    A、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A错误;
    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
    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C错误;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已知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神经递质合成量减少
    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
    C.神经递质经主动转运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肌细胞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增大突触前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消除,加快突触前膜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变化,因而引起的效应是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详解】
    A、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影响的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而不是合成,A错误;
    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也不会使肌细胞持续兴奋,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B错误;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C错误;
    D、肌细胞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于体液调节的比较以及关系。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由它们的作用途径可以推测出反应的速度,作用范围以及作用时间。
    【详解】
    A、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相对于体液调节而言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
    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协调的发挥作用的,但人体内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
    D、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内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D正确。
    故选C。
    【点睛】
    17.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有许多腺体,有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有的腺体如甲状腺、垂体、性腺等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
    A、唾液腺、肠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属于外分泌腺,垂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属于内分泌腺,A错误;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属于内分泌腺,B正确;
    C、皮脂腺、汗腺都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属于外分泌腺,睾丸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属于内分泌腺,C错误;
    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小肠,属于外分泌腺,胃腺属于外分泌腺,卵巢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
    故选B。
    18.研究表明,塑化剂会使女童出现性早熟等症状。由此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该激素是(       )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种激素的作用:
    (1)雄激素能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雄性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
    (2)雌激素能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雌性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
    (3)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4)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产热量;还可以调节血糖浓度,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
    雌激素能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雌性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根据题意分析,塑化剂会使女童出现性早熟等症状,说明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B正确。
    故选B。
    19.医生建议: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溢血的发生。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往往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D.一个人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
    B、遇到海难的人由于缺少饮用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B错误;
    C、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错误;
    D、机体的水平衡的原理是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机体能够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保持机体水平衡,D正确。
    故选D。
    20.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在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比b的受体分布广泛
    C.X的细胞能分泌激素,不能传导兴奋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a、b激素的释放起反馈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
    A、图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A正确;
    B、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而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故在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比b的受体分布广泛,B正确;
    C、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分泌激素,也能传导兴奋,C错误;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21.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腺垂体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轴突②产生直接联系
    C.③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D.④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向外运输并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可知,①表示血液,②表示神经分泌束,③表示神经垂体,④表示腺垂体。
    【详解】
    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①血液的运输作用于腺垂体,A错误;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②产生直接联系,B正确;
    C、生长激素由④(腺垂体)分泌,C错误;
    D、④表示腺垂体,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B。
    22.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冬泳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
    D.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
    A、由于甲状腺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A正确;
    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
    C、冬泳时,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C错误;
    D、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比幼年时分泌少,D错误。
    故选A。
    【点睛】
    2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所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
    【详解】
    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Ⅱ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并使软骨生长作用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符合题意。
    故选A。
    24.恒温动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个人从0℃冷库中到35℃室外,下列关于其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0℃环境中,打寒战是非条件反射
    B.35℃以上出汗是主要的散热机制
    C.35℃环境中,血管扩张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形成冷觉和温觉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
    A、骨骼肌战栗、打寒战的中枢在脊髓,是非条件反射,A正确;
    B、35℃以上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正确;
    C、血管舒张是通过下丘脑的传出神经支配来完成的,C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不是高级中枢,冷觉和热觉要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形成,D错误。
    故选D。
    25.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
    【详解】
    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B错误;
    C、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C正确;
    D、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6.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胰腺组织细胞需氧呼吸时,产生的CO2进入毛细血管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_____层。
    【答案】(1)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淋巴液     内环境
    (2)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4)5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1)
    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
    C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需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3)
    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消化酶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
    胰腺组织细胞需氧呼吸时,产生的CO2进入毛细血管过程中,需要穿过线粒体(2层),组织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所以共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27.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发生了复杂的神经调节。其基本过程为肌肉被重物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元和γ神经元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α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提起重物。如图是该反射通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1)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内流所导致的。
    (2)α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_,A神经元属于_______(填“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________个突触。
    【答案】(1)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Na+
    (2)单向
    (3)     感受器、效应器     传入神经元     增强
    (4)7
    【解析】
    【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1)
    α神经元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时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所导致的。
    (2)
    由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4)
    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
    28.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__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2)激素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腺体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腺体A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由下丘脑→垂体→腺体A调节激素丙分泌的机制叫作__________调节,腺体A产生的激素又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这体现了_______反馈调节。
    (4)人发烧大量出汗后,激素乙的分泌量将会__________,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__________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答案】(1)     B     胰岛素     肝细胞

    (2)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
    (3)     分级     负
    (4)     增加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是由胰岛分泌的,可以调节血糖,故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乙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是抗利尿激素;丙可以调节体温,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1)
    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甲是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2)
    激素丙能够调节体温,故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腺体A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故作用于腺体A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
    (3)
    图中由下丘脑→垂体→腺体A调节激素丙分泌的机制叫作分级调节;腺体A产生的激素又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4)
    乙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是抗利尿激素,人发烧大量出汗后,渗透压升高,激素乙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渴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四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四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份周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份周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