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54925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复习课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课
【课标要求】
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3.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 知道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5.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老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理解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主题一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 建立时间 | 开国之君 | 都城 | 暴君(亡国之君) | 重要事件 |
夏 | 约公元前2070年 | 禹 | 阳城 | 桀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 | 约公元前1600年 | 汤 | 亳→殷 | 纣 | 盘庚迁殷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 | 周武王 | 镐京 | 周厉王(周幽王) | 牧野之战分封制 |
主题二 西周的分封制和社会等级制度
分 封 制 | 目的 |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
依据 |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 |
内容 | 周王诸侯(宗亲、功臣) | |
作用 |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 |
社 会 等 级 制 度 |
主题三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主题四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特征 | 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
经济 |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
政治 |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诸侯称霸,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并出现了民族交融 |
战国时期,一方面,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另一方面,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各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 |
思想 | 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主题探究
主题一 夏、商、周国家的产生与制度变革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朝更替】
(1)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 建立时间 | 开国君主 | 都城 | 亡国君主 |
夏 | a | b | 阳城 | e |
商 | 约公元前1600年 | c | 亳 | f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 | d | 镐京 | 周幽王 |
a约公元前2070年 b禹 c汤 d周武王 e桀 f商纣王
【制度变革】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以下示意图。
图示一:
(2)为了将上图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答:①禅让制;②启。
图示二:
(3)图示二所示西周这一重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4)依据图示二说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向周王进献贡物,保卫周王。
(5)通过分封制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请你分析一下分封制有哪些积极作用?后来西周还是灭亡了,它又有哪些消极作用?
答:积极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作用:诸侯国各自为政,争夺霸权,形成割据局面。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基础知识直接填写即可;第(2)题据图示一“尧”“舜”“禹”可知,①为禅让制;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则②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启。第(3)题通过图示二可知西周这一重要制度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第(4)题据图示二中文字,解读周王授予诸侯的是土地和臣民,受封者的义务是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向周王进献贡物,保卫周王。第(5)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评价,其积极作用从巩固西周的统治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结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史实回答。
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
【认识春秋争霸】
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但是,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争霸时出现的著名霸主。
答: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走近诸子百家】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请你填写相应的诸子百家中的人物。
①无为而治——(老子) ②提倡法治——(韩非)
③为政以德——(孔子) ④“兼爱”“非攻”——(墨子)
【理解政治变革】
材料三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图一、图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有哪些创新和改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指出当时最著名的社会改革。
答:铁制农具出现、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点。
答:特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兼并战争中走向统一;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霸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相继称霸中原。第(2)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3)题主要考查大变革时代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三的图一、图二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第(4)题从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