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试卷整套
-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这是一份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6页。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一把光滑的穿孔石斧,其诞生的年代应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西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解析】“光滑”“穿孔”反映了磨制石器技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故选B项。
2.苏美尔阿卡德时期铜合金斧头的发现,表明当时西亚地区( )
A.农业时代开始到来 B.青铜冶炼技术进步
C.青铜普遍用于农业 D.农业生产继续发展
【答案】B 【解析】苏美尔阿卡德时期铜合金斧头的发现,反映了青铜冶炼技术进步,故选B项。
3.《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 )
A.铁器在农业上得到普遍使用 B.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
C.铁器已替代木石器和青铜器 D.铁器使用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B 【解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了名剑干将、莫邪铸造时,经过采铁、鼓橐、装炭、濡化等程序,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故选B项。
4.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的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户数 | 口数 | 能田者 | 耕地总数 |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
25户 | 110人 | 69人 | 617亩 | 54亩、8亩 |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该地有25户,共110人,平均每户是4.4人,每户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从土地占有情况可见为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且为自耕农形式,故选C项。
5.清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 )
A.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旱能力
C.使农业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清人”“大旱农夫苦踏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踏车”是利用人力的灌溉工具翻车,这说明东汉时期就已出现的灌溉工具,清代仍然在使用,故选D项。
6.马克思指出:“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该材料( )
A.讨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 B.批判了大工厂制度下的生产弊端
C.蕴含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 D.说明了手工工场和大工厂不能并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利用工具,现代工厂制度下,机器成为主体,工人成为附属品,蕴含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剩余价值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批判”,排除B项;材料反映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发展,并非说明手工工场和大工厂不能并存,排除D项。
7.18世纪晚期,英国出现了工厂制度,到19世纪中叶,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来的工场制度,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这表明英国( )
A.实现全行业机器生产 B.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C.由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D.垄断了世界棉布生产
【答案】B 【解析】材料“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来的工场制度,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表明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也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故选B项。
8.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普遍实行劳动制,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的,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注重保护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C 【解析】材料“普遍实行劳动制,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的”“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说明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C项正确。
9.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9世纪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项。
10.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 )
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电厂和电动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0世纪初,美国、德国有大量发电厂并使用发动机,说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将美德与英法对比,不能得出“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动美德的生产方式变革,并不能说明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美德的信息,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排除D项。
11.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 )
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
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
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答案】B 【解析】材料图片描绘放大了的泰晤士河水滴中存在很多杂质,结合“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可知,漫画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对生态的破坏,故选B项。
12.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造成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B.航空业的发达
C.电话和电报的普及 D.航天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诞生之后,其快速便捷的交流形式极大地突破了空间对人类交流的限制,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故选A项。
13.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满足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完善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答案】B 【解析】材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满足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表明军事需求客观上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并迅速发展,故选B项。
14.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一种牛奶无菌软包装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材料表明( )
A.我国航天技术领先世界
B.航天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C.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我国已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知,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
15.“成功,只需一个点击。”这句话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B.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可知,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故选B项。
16.当今世界的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许多行业人员的工作,这反映了现代科技发展( )
A.使产业更新换代 B.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C.影响社会阶层结构 D.能够解放大量人力
【答案】C 【解析】当今世界的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许多行业人员的工作,影响了社会阶层结构,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樊树志《国史概要》
图1 二牛抬杠(北方地区)
图2 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
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注:铁搭,农具,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1)将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14分)
【答案】(1)变化: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应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6分)
(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6分)
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4分)
直接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杰弗逊出任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总统罗斯福在参战前夕大力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摘编自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产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摘编自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6分)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6分)
【答案】(1)特点: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任答四点,8分)
(2)原因:美苏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苏联国内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苏联模式弊端显现,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需要。(任答三点,6分)
(3)启示:政府应为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队伍建设;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任答三点,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如下表。
元素 | 用途 |
铁 | 可用于制作农具和兵器;纯铁可用于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钢铁可以用于制造机器和应用于建筑行业 |
硅 | 富含有机硅酸盐的黏土可以制造陶器或瓷器;硅晶体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类芯片的必需材料 |
碳 | 提供宝贵的能量来源(煤炭和石油);古代中国已使用煤作为燃料 |
——摘编自孙亚飞《元素与人类文明》
文明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更好地使用不同元素的过程。选取材料中任意一种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元素:铁元素。(2分)
阐释: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出现并得到推广,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18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机器的制造和使用,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迈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对铁元素的利用推动了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