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5361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学案
展开一、古代劳作方式的特点及影响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特点:建立在集体劳作形式逐渐瓦解的基础上,家庭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中国、古希腊罗马等国家为代表。
(2)影响
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集体劳作,奴隶或农奴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拥有武装力量保护庄园。
(2)影响
①经济:东汉末年开始,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末年,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田庄经济,大地主所有者占有大量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
②政治:拥有特权,加剧了统治阶层的腐败。
③军事: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造成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状态。
3.手工业家庭劳作
(1)特点:经营形式上包括手工业家庭,以及专门从事某种手艺的民营和官营手工业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2)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②消极:家庭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缺乏革新技术的动力和社会基础;私营手工业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剥削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二、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比较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 | 20世纪40年代至今 |
标志 |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 电力的广泛应用 |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 |
实质 |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 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取代电气化 |
影响 | 推动城市化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再次飞跃发展 |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劳作方式的转型 |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 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 |
启示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一种新的制度要得到巩固和确立,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