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课后小结, 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9页教学内容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糖果、水果图片、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1、老师讲述给幼儿园的3位小朋友分6颗糖果的苦恼,并讲述自己的两种不同分法。2、请学生帮忙分一分,如何分这些糖果才能使每位小朋友都开心。(课件出示6颗糖果图片,引入例1)①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糖果,分为2个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好后举手示意。(教师巡视)②请小组代表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说明分法。学生可能会说:生1: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颗糖。生2: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颗糖。3、引入平均分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看来6颗糖果分成3份,一共有3种不同的分法。(课件出示3种不同的分法)① 请观察这3种不同分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喜欢第三种,因为每份都是2块糖果。 生2 :我也喜欢第三种,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② 教师小结:老师也喜欢第三种,因为它解决了老师的难题,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教师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4、初步感知平均分(课件出示第7页情境图)① 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糖果、果冻)② 桔子和火腿肠是平均分吗?为什么?5、请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例2,尝试平均分物体。1、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要把18个桔子平均6份。3、分一分① 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代替桔子,尝试分一分,完成后举手示意。(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③ 集体交流分享分桔子的方法,到讲台上用桔子图片边操作边说明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生2:我是先每个盘子放两个,再每个盘子放一个。生3:我是每份直接放3个。④ 教师小结:不管怎么分,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都是3个。三、 巩固练习,应用新知1、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3、教材第9页“做一做”。(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各题,教师巡视。(2)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3)集体订正。四、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