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361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361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随堂练
姓名: 班级:
一、默写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写出了骑马踏花、信游西湖独有的美好体验。其中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花开草长、芳菲初展的早春美景,使姹紫嫣红的春意呼之欲出的诗句是: , 。
2.李白出蜀入楚,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诗中由描写美景转入抒发思乡之叹,不写自己思念家乡,而写家乡之水对自己恋恋不舍,遥遥相送的诗句是: , 。
3.《钱塘湖春行》中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美景喜爱的诗句是: , 。
4.《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5.《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 。
6.《使至塞上》言事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 。
7.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眺,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 。
8.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
, 。
二、请你根据批注内容完成古诗文鉴赏方法学习小卡片。
鉴赏角度 | 诗文举例 | 批注 |
叠词 |
1. , 。(王绩《野望》) | 名词叠用,渲染了一幅日暮时分苍凉、寂静的秋日山林图。 |
| 形容词叠用,写出白云缭绕不绝,世事沧桑变化。 | |
修辞 |
|
运用比喻,写出月光清冷皎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运用拟人,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 |
5. , 。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运用对偶,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旖旎风光。 |
三、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交代了地点和事由,即自己轻车简从,将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属国”一句是为表现山高路远,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
B.颔联承接首联,用“征蓬”和“归雁”这两个意象,言事写景,即景生情,也是以景物自比,暗含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愤懑与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词语使用巧妙,“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与首联、题目遥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都护在燕然”则化用“燕然勒功”的典故,含蓄地点出诗人渴望征战沙场的心理,回味无穷。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和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属国”是诗人自称,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仅以此烘托出自己的心境。
B.颔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和“归雁”自比,写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C.整首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选取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了一幅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D.这首边塞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画面奇丽壮美,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意境雄浑。
3.“蓬”为诗歌中的常用意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以“蓬”表达出怎样的情绪。
4.《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从炼字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宜都记》节选)
[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 “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一、默写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请你根据批注内容完成古诗文鉴赏方法学习小卡片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白云千载空悠悠。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诗歌鉴赏
1.D 2.C
3.诗人以“征蓬”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4.(3分)“直”表现孤烟的劲拔 坚毅之美,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字写出“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这两句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A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写法相关知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故D表述不正确。
3.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4.【答案】侧面烘托的句子: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乙]文这样美丽的山水景色,千古以来无人欣赏,今天作者来到这里,喜爱之极,流连忘返。如果山水像人一样有感情有知觉的话,自己的美这样被人喜爱、被人肯定,一定会象遇到知己一样高兴。[乙]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乙]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