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课件PPT全册
-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习题,文件包含52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氮及其氧化物5.2.2氨与铵盐1. 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A. 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 氨水极易挥发出氨C. 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D. 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小部分电离成和OH-,选C。2. 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 )A. 气体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 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D. 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答案】C【解析】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能用于检验氨气的存在,A不符题意;B.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用于检验氨气,B不符题意;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C符合题意;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铵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该操作可以用来检验氨气,D不符题意。答案选C。3. 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A. 加入NaOH溶液 B. 加入AgNO3溶液C. 加热并冷却 D. 加入水【答案】C【解析】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其中的氯化铵,但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错误;B.加入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和氯化铵均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错误;C.因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但氯化钠受热不会分解,所以可以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来使两者分离,故C正确;D.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也无法进行分离,故D错误;故答案选:C。4. 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易液化,因此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B. 氨气易溶解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C. 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A、氨气易液化,因此液氯常用来作制冷剂,故A说法正确;B、氨气极易溶于水,造成气体压强减小,可用来作喷泉实验,故B说法正确;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因此收集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说法正确;D、氨气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NH4+和OH-,NH3·H2O是电解质,NH3不是电解质,故D说法错误。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OH-NH3↑+H2OB. 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OH-NH3·H2OC. 氨水中加入盐酸:NH3·H2O+H+=+H2O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OH-=Al(OH)3↓【答案】C【解析】A.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错误;B.加热条件下NH3·H2O应分解为NH3和H2O,离子方程式应为+OH-NH3↑+H2O,B错误;C.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C正确;D.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应生成Al(OH)3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NH3·H2O=Al(OH)3↓+3,D错误。故选:C。6. 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C. 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 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答案】B【解析】A.氨水是混合物,A错误;B.氨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有白烟生成,B正确;C.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错误D.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D错误;故选:B。7. 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A. HCl和H2OB. 以4∶1混合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C. NO2和H2OD. CO2和NaOH溶液【答案】C【解析】喷泉实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外产生气压差,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烧瓶时,四选项均可产生气压差形成喷泉,A.HCl能完全溶于水,能充满烧瓶,A错误;B.4∶1混合的NO2和O2能恰好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故均可使液体充满烧瓶,B错误;C.NO2与H2O反应时有NO生成,液体不能充满烧瓶,C正确;D.CO2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能充满烧瓶,D错误;故选:C。8. 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C.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NH3↑+H2OD. 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答案】C【解析】A.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最终不产生氨,如硝酸铵分解不生成氨气,NH4NO3N2O↑+2H2O,故A错误;B.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其中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是+5价,故B错误;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NH3↑+H2O,故C正确;D.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故D错误;故选C。9.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可用到的是①蒸馏水 ②NaOH 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⑤【答案】C【解析】检验固体物质中的时,为便于反应,通常将固体先溶于水,然后加入强碱溶液、加热,逸出的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以应选择①②③,故选C。10.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答案】C【解析】A.由方程式知,如NH3过量则会与产物HCl反应生成NH4Cl,则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故A正确;B.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1价,Cl2表现强氧化性,故B正确;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错误;D.N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升至0价,则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答案选C。11.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并探究氨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用装置B收集氨时,氨的进气口是___ (选填“a”或“b”),说明选择的理由:___。(3)打开装置B中的活塞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具有的性质是__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的是___(填序号)。【答案】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a (3). 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4). 极易溶于水 (5).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6). BD【解析】(1)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 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从a口进入空气从b口排出,故答案为:a;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3)能够形成喷泉实验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产生红色喷泉是因为氨气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具有碱性,故答案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4)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氨气,但是应该注意防止倒吸。A装置为密闭装置,氨气进去后致使密封的瓶子内压力很大,使的氨气不容易进入瓶中,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降低,虽然能够防止倒吸,但不利于氨气的吸收,故A装置错误;BD都具有防倒吸功能,可以用来吸收氨气,故BD正确;C装置导气管直接插入水中,直接产生倒吸,故C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D。12. 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①;②;③(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D______,E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③________。(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涉及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为,D为,E为。答案为:;;;(2)①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离子方程式为;③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H3和H2O,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3)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即NH3与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O和H2O,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为:。13. 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Ⅱ.加热装置C(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上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答案】 (1). ab (2).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3). Ⅰ (4). 3CuO+2NH33Cu+N2+3H2O (5). 还原 (6). Ⅱ、Ⅲ (7). 0.1【解析】(1)A装置制备氨气,利用浓氨水受热易挥发的特点,烧瓶中盛放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因此ab正确;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氨气;(2)先通一段时间的氨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故I正确;(3)CuO变红说明转化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生H2O,因此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氨气中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4)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因此选用的是II、III;(5)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24/22.4/0.5mol·L-1=0.1mol·L-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2课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73乙酸和乙醇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73乙酸和乙醇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