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件)-【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1课时)(课件)-【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2课时)(课件)-【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ppt课件
展开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ρ<ρ(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溶解比例约为1:700)
氨溶于水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主要存在形式:一水合氨(NH3·H2O),NH3·H2O为弱电解质NH3+H2O NH3·H2O
①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氨水具有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
2.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NH3·H2O H2O+NH3↑
①蘸有浓盐酸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
②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NO3===NH4NO3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
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
原因: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
③与硫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能形成白烟,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④与CO2、S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 2NH3+CO2+H2O===(NH4)2CO3
①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 4NO+6H2O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之一
NH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低价,因此氨只有还原性。NH3能与与O2、CuO、Cl2等的反应
②与纯氧反应:4NH3 + 3O2(纯氧)===== 2N2 + 6H2O (黄绿色火焰)
③与CuO反应:2NH3+3CuO N2+3Cu+3H2O (氨气还原CuO是实验室制氮气的方法之一)
④氨气与氯气反应:氨气与少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 氨气与足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3Cl2 ===N2 + 6HCl
4NH3+5O2 ====4NO+6H2O
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①氨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碳铵、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②氨也是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常用原料 (如:尿素、合成纤维、染料等)③氨还以用作制冷剂。原因是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 D.氨溶于水能导电,氨是电解质
2、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氨具有还原性B.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 =====4NO+6H2O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若氧气过量,则有红棕色气体生成D.NH3与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1、实验过程及实验装置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目的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防止污染空气
①方法一: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①NH4Cl可用(NH4)2SO4等代替
不能用NH4HCO3(混有较多CO2杂质)或NH4NO3(可能发生爆炸)代替。
②消石灰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
高温下NaOH、KOH会腐蚀试管
(2)浓氨水+固体NaOH
(3)浓氨水+固体CaO
CaO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NH3的溶解度
NH3·H2O+CaO===NH3↑+Ca(OH)2
4、氨的工业制法:N2+3H2
1、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A.①是NH3发生装置 B.②是NH3吸收装置C.③是NH3发生装置 D.④是NH3收集、检验装置
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三、铵盐及NH4+的检验
1、铵盐: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铵盐属于铵态氮肥
如:(NH4)2SO4 ,NH4Cl,NH4NO3,NH4HCO3
2、结构: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3、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1)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但不一定都有NH3生成
①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固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铵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成白色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 NH3↑+HCl↑,
NH3+HCl===NH4Cl
该过程不是升华,利用NH4Cl的这种性质常用来分离提纯NH4Cl固体
②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NH4HCO3 NH3↑+CO2↑+H2O
③(NH4)2CO3固体受热分解:(NH4)2CO3 2NH3↑+CO2↑+H2O
④NH4NO3受热分解较为复杂:NH4NO3 N2O↑+2H2O, 2NH4NO3 2N2↑+O2↑+4H2O
①固体反应(NH4Cl固体与NaOH固体共热):NH4Cl+NaOH NH3↑+NaCl+H2O
②溶液中的反应a.若是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共热,写成NH3↑+H2O(NH4)2SO4与NaOH两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
b.若是铵盐溶液与浓碱溶液,写成NH3↑+H2O 浓NaOH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固体:OH-+NH4+===NH3↑+H2O
c.若是反应物为稀溶液且不加热时或无特殊说明写NH3·H2O 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NH4++OH-===NH3·H2O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6、NH4+的检验和铵盐的检验方法
(1)NH4+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则该溶液中存在NH4+
可用作氮肥,炸药,焊药
①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2、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3、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条件:1.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结构式,官能团,乙酸的结构,乙酸的物理性质,NaHCO3,澄清石灰水,探究乙酸的弱酸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烃基和烷基的概念,烷烃的命名,常见的烷基有,微点拨,根和基的区别,③新戊烷,异戊烷,系统命名法,3写名称,②不同基简到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H3CH3,特点与关系,同系物,2特点,CH3CH3和,CH3,微点拨,同类有机物,判断方法,1同分异构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