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2
展开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B.乙醇汽油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2.(3分)武汉江河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明矾可以用于净水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3分)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27g/L,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4.(3分)如图所示,将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而乙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已知氢气与黄绿色的氯气在该实验中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该实验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D.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5.(3分)某品牌牙膏的活性成分是单氟磷酸钠( Na2PO3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PO3F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
C.Na2PO3F中F为﹣1价,P为+3价
D.Na+的结构示意图为
6.(3分)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NO2)3属于氧化物
②2He表示两个氖分子
③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
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
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
8.(3分)一定质量的甲与9.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14。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X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3.4 g
B.乙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二、非选择题
9.(4分)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
煤焦炭+煤焦油+煤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焦炭的一种用途是 。
(3)煤气由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分)实验室里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以及如图仪器:
(1)上述药品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11.(6分)甲~己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己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名称为 。
(2)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它的 性。
(3)甲→乙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丙一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乙+丁戊+X。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则X的化学式为 。
12.(6分)实验室可用如图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中忽略固体体积的影响)。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图2实验: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中装入足量的铜粉,塞紧橡胶塞,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空气的体积为V1mL。
Ⅱ.加热铜粉,并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的活塞。
Ⅲ.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再次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mL。
Ⅳ.洗净试管并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再把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3mL。
①步骤Ⅱ中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V1、V2、V3的代数式表示)。
(3)对于图1、图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的红磷或铜粉可以用硫粉代替
B.图1、图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为纯净的氮气
C.图1实验: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若铜粉量不足会使V2的测量值偏大
E.图2实验:连接好装置,推动注射器甲的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3.(6分)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杂质不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网罩的作用是 。
(2)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B.乙醇汽油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乙醇汽油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3分)武汉江河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明矾可以用于净水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分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B、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C、明矾可以用于净水正确;
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解答】解:A、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是混合物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明矾可以用于净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还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区分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3分)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27g/L,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27g/L,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正确的是C,D选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方法的确定方法,掌握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如图所示,将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而乙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已知氢气与黄绿色的氯气在该实验中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该实验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D.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D、该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解答】解:A、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3分)某品牌牙膏的活性成分是单氟磷酸钠( Na2PO3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PO3F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
C.Na2PO3F中F为﹣1价,P为+3价
D.Na+的结构示意图为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元素分类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D.根据钠离子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单氟磷酸钠( Na2PO3F)是由钠元素、磷元素、氧元素与氟元素组成的,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钠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单氟磷酸钠(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23×2+31+16×3+19=144,选项说法正确;
C.在单氟磷酸钠( Na2PO3F)中,钠元素显+1价,氟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3+(﹣1)=0,x=+5,选项说法错误;
D.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6.(3分)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分析】A、根据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3实验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2密度比空气的大,图1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图2,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图2实验中长的蜡烛先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3实验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试管内压强减小,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NO2)3属于氧化物
②2He表示两个氖分子
③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
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
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N(NO2)3中含有2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表示的是氧化物,说法正确;
②2He表示两个氦原子,说法错误;
③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可以是电子,说法错误;
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说法正确;
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说法错误;
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如椅子刷漆等,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3分)一定质量的甲与9.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14。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X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3.4 g
B.乙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一氧化氮和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0:28=15:14,则X是氮原子,乙是一氧化氮,丙是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4NH3+6NO5N2+6H2O,
68 180 140 108
3.4g 9.0g
甲的质量等于3.4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中含有两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4,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A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0:10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9.(4分)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
煤焦炭+煤焦油+煤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焦炭的一种用途是 用于炼铁 。
(3)煤气由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COCH4+H2O 。
【分析】(1)根据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炼铁;
(3)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CH4+H2O。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
(2)用于炼铁;
(3)3H2+COCH4+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4分)实验室里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以及如图仪器:
(1)上述药品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稀盐酸、石灰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⑦⑧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上述药品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
故答案为:(1)稀盐酸、石灰石;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②⑦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1.(6分)甲~己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己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名称为 氧化钙 。
(2)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它的 吸附 性。
(3)甲→乙的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丙一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5)已知乙+丁戊+X。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则X的化学式为 CaC2 。
【分析】根据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则乙为氧化钙;甲可以生成乙,乙又可以生成丙,丙可以生成甲,所以甲为碳酸钙,丙为氢氧化钙;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丁为活性炭;己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可由碳制得,己可为二氧化碳,己可以与丙反应,丁可以转化为戊,戊、己可以相互转化,戊为一氧化碳,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1)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则乙为氧化钙;甲可以生成乙,乙又可以生成丙,丙可以生成甲,所以甲为碳酸钙,丙为氢氧化钙;丁可用作冰箱除味剂,丁为活性炭;己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可由碳制得,己可为二氧化碳,己可以与丙反应,丁可以转化为戊,戊、己可以相互转化,戊为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乙的名称为氧化钙;
(2)丁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3)甲为碳酸钙,乙为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丙为氢氧化钙,己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5)已知乙+丁戊+X,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还含有钙元素,设化学式为CaxCy,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7.5%,解得:x:y=1:2,所以化学式为CaC2。
故答案为:(1)氧化钙;
(2)吸附;
(3)分解反应;
(4)Ca(OH)2+CO2═CaCO3↓+H2O;
(5)CaC2。
【点评】掌握推断题的做题方法,首先寻找突破口,突破口一般是颜色和重要的化学反应等,同时要敢于尝试。
12.(6分)实验室可用如图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中忽略固体体积的影响)。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图2实验: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中装入足量的铜粉,塞紧橡胶塞,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空气的体积为V1mL。
Ⅱ.加热铜粉,并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的活塞。
Ⅲ.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再次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mL。
Ⅳ.洗净试管并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再把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3mL。
①步骤Ⅱ中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加速空气流动,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
②实验过程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色固体变黑色 。
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 (用V1、V2、V3的代数式表示)。
(3)对于图1、图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图1、图2实验中的红磷或铜粉可以用硫粉代替
B.图1、图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为纯净的氮气
C.图1实验: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若铜粉量不足会使V2的测量值偏大
E.图2实验:连接好装置,推动注射器甲的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且只能和氧气反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2)①步骤Ⅰ中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加速空气流动,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加速空气流动,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②实验过程中,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
故填:红色固体变黑色。
③氧气体积:V1﹣V2,空气体积:V1+V3,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
故填:×100%。
(3)A.图1、图2实验中的红磷或铜粉不能用硫粉代替,是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装置中的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1、图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1实验: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最终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2实验:若铜粉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反应,会使V2的测量值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E.图2实验:连接好装置,推动注射器甲的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由于没有说明乙注射器活塞是否固定,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CD。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3.(6分)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杂质不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2)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分析】(1)根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故填: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2)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3H2+Fe2O32Fe+3H2O 质量减少
160 112 48
x 18.0g﹣13.2g
x=16.0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8.9%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8.9%。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较全面的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尤其是利用数据对混合物的判断增加了试题难度,掌握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并会结合方程式分析即可顺利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2/15 17:12:48;用户:刘富良;邮箱:287520833@qq.cm;学号:13137786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微观示意图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
4a
6a
5a
6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微观示意图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
4a
6a
5a
6a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