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金溪一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包括16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8题每题3分,共44分)
1.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2.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则能通过图甲中c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K+C.胰岛素D.CO2
3.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 ℃提高到30 ℃,a点上移,d点下移
D.c点时该植物O2的产生量为V1+V2
4.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生物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互补链上含有多对等位基因
C.大肠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D.人类的某特定基因有100个碱基对,则其有4100种排列方式
6.下面的实验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
B.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C.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3支试管中注入等量淀粉溶液→注入等量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5min→各滴l滴碘液→观察现象
D.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放入50-65℃温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
7.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AB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F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FG段细胞的名称是精子
C.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可能不同
D.CD段细胞内有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8.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35S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B.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因此沉淀中无35S的放射性
C.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材料来自大肠杆菌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加工场所在大肠杆菌的高尔基体
9.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
C.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10.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11.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分子,a、b、c、d均表示的一条链,A、B表示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酶A能使甲解旋,酶B在c链的形成及c链和d链的连接过程中发挥作用
B.若该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300个,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600个
C.若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丙分开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双螺旋结构的骨架
12.将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的一个核DNA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放入没有放射性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连续有丝分裂,或“减I和减II”。将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记为子一代,把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记为子二代。下列对这两次连续分裂的叙述(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正确的是( )
A.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一定为有丝分裂
B.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一定为减数分裂
C.若子一代中有细胞含有2个放射性标记的核DNA,一定为有丝分裂
D.若子二代中有一半的细胞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一定为减数分裂
13.将下列有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核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B
脂质
脂肪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C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葡萄糖
乳糖
D
无机物
无机盐
水
自由水
结合水
14.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 =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1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
16.已知雌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在鸽子中,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1(灰色)对B2(蓝色)为显性,B2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色鸽子和一只蓝色鸽子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鸽子,则该子代巧克力色鸽子与亲代灰色鸽子、蓝色鸽子的性别分别是()
A. 雌性、雄性、雌性B. 不能确定、雌性、雄性
C. 雄性、不能确定、不能确定D. 雌性、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17.将 DNA 分子双链用 3H 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 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
A.12 个 bB.6 个 a,6 个 b
C.6 个 b,6 个 c D.b+c=12 个,但 b 和 c 数目不确定
18.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B.A和a 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发生了互换
D.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 aBE、Abe、Abe
二、非选择题(包括四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6分)
19.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
(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变成乙的过程。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4)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
(5)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
20.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的绿色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的干扰。
(3)图1 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 浓度, 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 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 min 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 ),可推测20~25 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
21.如图为真核生物 DNA 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 DNA 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和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④为_____。
(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可_____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
(3)若用 1 个含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 3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 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
(4)若图甲中的亲代 DNA 分子含有 100 个碱基对,将该 DNA 分子放在含有用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
(5)若图乙中亲代 DNA 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 G 变成了 A,则该 DNA 分子经过 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 分子占 DNA 分子总数的_____。
(6)经研究发现家蚕染色体组成为2n=56,其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欲测定家蚕基因组的DNA序列,应该测___条染色体上的DNA。
(7)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5N),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
22.实验室保存有4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其中,4个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
1
2
3
4
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X染色体
第Ⅲ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性状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1)A同学用1号和3号果蝇做亲本进行杂交,F2中残翅正常身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表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残翅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
(2) B同学用2号白眼雄蝇与3号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中白眼雄蝇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
(3)C同学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号和4号做亲本__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必须选的母本之一是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1表现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一般利用排除法进行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详解】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反光镜,A错误;
B、核糖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且盖玻片首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可知,a为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为从细胞内运往细胞外的主动运输;据图乙分析,Na+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K+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
【详解】
A、据图乙可知,Na+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可用图甲中c运输方式表示,A正确;
B、K+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协助扩散,不符合图甲,B错误;
C、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与图甲不符,C错误;
D、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与图甲不符,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V1代表呼吸速率;a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A、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影响,还受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
B、在a点以后,植物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是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错误;
C、如果温度从25℃提高到30℃,呼吸作用加快,a点上移,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要完成对呼吸作用的补偿需要较强的光照,b点右移,饱和点下降d点上移,C错误;
D、c点时O2的产生速率即是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速率=V1+V2,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再由此判断两点移动方向。
4.B
【解析】
【分析】
1、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由于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de段表示末期。
2、乙图中,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点数,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 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点发生分裂,因此cd段表示后期,de段表示末期。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图甲的纵坐标表示核DNA数目,图乙的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目,A正确;
B、 图甲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图乙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 B错误;
C、 图乙中b点到c点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都加倍,是后期着丝点分裂的结果,C正确;
D、 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
A、有些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错误;
B、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C、大肠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拟核是其遗传物质DNA,C正确;
D、人类特定的基因的碱基对只有一种特定的排列方式,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
A、脂肪鉴定时,常选择花生种子,切取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再用酒精洗去浮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
B、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中,首先撕取鳞片叶表皮,制作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液泡的大小、颜色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关系,再滴加蔗糖溶液,会观察液泡变小、颜色加深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该先将淀粉和酶放在相应的温度下处理,然后再混合,C错误;
D、鉴定还原糖时,可以选择苹果组织样液,注入混合均匀的斐林试剂,进行50-65℃水浴加热,可以观察到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
【详解】
A、据图可知,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但前者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后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AB段的细胞可能是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CG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G点后产生的细胞叫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后才能形成精子,B错误;
C、AB段含有染色单体,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的二倍,EF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但核DNA数不同,C正确;
D、C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内有2n个核DNA分子,EF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也有2n个核DNA,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杄菌体内,所以培养T2噬菌体需要用活的大肠杆菌,A错误;
B、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附着在大肠杄菌表面,若搅拌不充分,会有少量的外壳随大肠杆菌留在沉淀中,故沉淀中也会岀现少量具有放射性的35S,B错误;
C、病毒营寄生生活,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材料来自大肠杄菌,C正确;
D、大肠杄菌是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1、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2、乙图中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故从理论上讲,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
【详解】
A、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A正确;
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
D、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该基因中碱基A占20%,则T%=A%=20%,G%=G%=50%-20%=30%。
【详解】
A、在真核细胞内基因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或细胞质DNA上,A错误;
B、该基因中A占20%,则A+T占40%,C+G占60%,因此,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B正确;
C、DNA解旋酶破坏氢键,作用于②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C错误;
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形成8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含有15N,占1/4,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题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DNA复制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DNA分子,a、b、c、d均表示DNA链,A表示解旋酶,B表示DNA聚合酶。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
A、图中酶A为解旋酶,能使DNA分子解开双螺旋,酶B为DNA聚合酶,在合成新的子链c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d链为模板链,不是新合成的子链,A错误;
B、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 DNA 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300个,由于A+G=1/2碱基总数,则腺嘌呤为1000-300=700个,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1)×700=2800个,B错误;
C、图示DNA复制过程发生在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乙、丙分开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1,产生2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仍然是体细胞,染色体不减半;而减数分裂细胞分裂2,产生4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减半。
【详解】
A、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说明都与亲代细胞相等,则一定为有丝分裂,A正确;
B、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相同,若和亲本染色体数相同,则为有丝分裂,若染色体数只是亲本细胞的一般,则为减数分裂,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被标记的DNA分子复制后,会随着姐妹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只有一个反射性标记的DNA,C错误;
D、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有丝分裂子一代细胞中全部含有一个一条链被标记的DNA,子二代4个细胞中有一半的细胞含放射性标记;减数分裂的子二代细胞中也会出现一半细胞被标记的情况,D错误。
故选A。
13.D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
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苷酸为其基本单位,A错误;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固醇类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B错误;
C、乳糖属于二糖,不是单糖,C错误;
D、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D正确。
故选D。
【点睛】
14.C
【解析】
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
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而实际结果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AA)死亡造成的,A正确;
B、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则亲本中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1/2A、1/2a,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2/3A、1/3a,则后代中AA占2/6,Aa占3/6,aa占1/6,即AA∶Aa∶aa=2∶3∶1,B正确;
C、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4:1,C错误;
D、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2/3):(2/3×1/3×2):(1/3×1/3)=4:4:1,D正确。
故选C。
【点睛】
15.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问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求出子一代显性基因的个数范围即可。
【详解】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2=14厘米,故选C。
16.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若亲本中灰色为雄性(ZB1Zb),蓝色个体为雌性(ZB2W),后代可能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ZbW);若亲本中灰色为雌性(ZB1W),蓝色个体为雄性(ZB2Zb),后代可能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ZbW);所以亲代灰色、蓝色性别不确定,后代中出现的巧克力色的个体性别确定,是雌性。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D
【解析】
【分析】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再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标记,如图b;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肯定是12条,即b+c=12个。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从第一次分裂情况逐次考虑,并且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是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在分析过程中能够紧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18.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但由于这些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A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据图乙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D、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E、abe、Abe,D错误。
故选BC。
19. 染色单体 甲 乙 DNA分子复制 丙 Ⅲ、Ⅳ I 丙 乙 ③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
(2)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后,细胞中出现染色单体,且DNA含量加倍,由此可推中该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由Ⅱ变化为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3)图1中,Ⅰ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一定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Ⅰ;而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Ⅲ和Ⅳ。
(4)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其受精卵可能由Xb和XbY结合而成,也可能由XbXb和Y结合而成。该变异类型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前者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Y精子,如图②中丙图;后者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Xb卵细胞,如图②中乙图。
(5)分析A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A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A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运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0.(1) CaCO3 光合色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溶解氧
(3) 提供CO2 增大后稳定
(4)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①②③ 负值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
3、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1)
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于光合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因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2)
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3)
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根据图2分析,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后稳定。
(4)
15~20min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放氧为0;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C3增多,而C5减少,综合以上可知,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1.(1) ① ②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 提高 解旋酶 ⑨
(3)1/150
(4)100
(5)1/2
(6)29
(7)2个或3个或4个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为腺嘌呤,⑥为鸟嘌呤,⑦为胸腺嘧啶,⑧为胞嘧啶,⑨为氢键,⑩为磷酸二酯键。图乙为DNA复制的过程。
(1)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图中的④是由一分子 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C(胞嘧啶)组成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
分析图乙,有多个复制的起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复制的速率。图中酶使碱基对间的氢键(图甲中的⑨)断裂,使DNA双链解旋,应为解旋酶。
(3)
用32P 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新形成的300个噬菌体中有2个含32P,占1/150。
(4)
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 31P,标记部分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比未标记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00。
(5)
DNA分子复制时一条链上的碱基发生突变,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不发生突变,以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是异常的,以碱基没有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合成的DNA分子都是正常的,因此无论复制多少次,发生差错的DNA 分子都占1/2。
(6)
养蚕染色体组成为2n=56,即27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测定家蚕基因组的DNA序列只需测29条染色体上的DNA,包括27条常染色体和Z、W染色体。
(7)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可知,该细胞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得到的2个细胞均含15N,且这2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 上的DNA分子只有一条链有15N,在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又进行一次DNA复制,因为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具15N的个数可能为2个或3个或4个。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等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 3/16 黑身基因 0 1/2 否 1号和4号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 2号 F1果蝇中,只有雄蝇出现白眼性状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1~4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即1-4号品系果蝇的基因型均已知。其中控制果蝇残翅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即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只研究残翅和毛身两对性状时,1号和3号果蝇做亲本,杂交的子一代为VvHh,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子一代自由交配的F2中残翅正常身(vvH-)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表格可知,残翅基因和黑身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
(2)只研究眼色时,2号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3号雌蝇为野生型眼色纯合子,基因型为XAXA,若2号白眼雄蝇与3号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子代雄蝇基因型均为XAY,表现为红眼,若进行反交,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Y、XAXa,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
(3)由于1号和4号涉及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所以若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不能选择1号和4号做亲本。验证伴性遗传时,应选择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且母本为隐性(即选择2号做母本),父本为显性,若F1果蝇中,只有雄蝇出现白眼性状,则说明是伴性遗传。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要求学生能认真审题,注意题干信息“1~4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和表中信息“残翅、黑身都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的应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7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