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A卷含解析
展开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 A卷
考试范围:高一知识(占比80%)+高二上册知识(前两章)(占比2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A.城市垃圾问题 B.臭氧层破坏 C.土壤污染 D.热带雨林锐减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广泛,兴安落叶松大约占当地森林面积的70%.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泰加林,因林间透光性较好,故名“明亮针叶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空中俯瞰“明亮针叶林”,其最为“明亮”时可以看到( )
A.百花争艳 B.枝繁叶茂 C.硕果累累 D.千里冰封
3.泰加林北部边缘,与其接壤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草甸草原 B.高寒荒漠 C.极地苔原 D.业寒带针叶林
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质量为地球的1.3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示意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开普勒—90星系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表层温度高 B.昼夜温差大 C.大气厚度薄 D.星球密度小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有人曾拍到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冰蛋布满湖岸的奇特现象。当温度略低于0℃时,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然后这些冰碎片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最终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冰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拍摄该奇特现象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2月初 B.5月底 C.9月底 D.12月初
9.与冰蛋形成关联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较冷的天气 B.强劲的风力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凝结核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袭击时会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读我国1951—2022年期间每月寒潮发生次数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我国下列地区,寒潮最难以影响到的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海南岛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此图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的主流,则甲地可能表示( )
A.人口稀少的农村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沿海省区 D.风景优美的山区
13.关于上题所述的人口迁移( )
①经济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
②政策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
③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域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
A.向上,降低水温 B.向上,提升水温 C.向下,降低水温 D.向下,提升水温
15.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区( )
A.饵料来源丰富 B.海水水质较好 C.水域空间广阔 D.海水密度较大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乙地貌为(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河曲和牛轭湖 D.海岸堆积地貌
17.甲地貌( )
A.主要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 B.形态似“V”形
C.常出现在河流的出山口处 D.沉积物颗粒均匀
18.图示体现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促进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 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
C.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D.促使全球总水量不断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计4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新旧动能转换是通过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来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的地区差异。
(1)描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城镇化发展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影响。(6分)
(3)简述新旧动能转换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8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于冲积扇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经多次分查汊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10分)
(2)推测滨浅湖水位上涨时,图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的过程。(8分)
(3)分析图示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B
解析:城市垃圾问题、土壤污染、热带雨林锐减等都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影响全球,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答案:2.D; 3.C
解析:2.本题考查气候的相关知识。读材料分析,泰加林分布于高纬寒冷地区,气温较低,且针叶之间的缝隙较大,透光性好,当气温最低时,该地区河流结冰,积雪量较大,冰块和白色的积雪对光线的反射作用较强,此时该地区最“明亮”,因此空中俯瞰“明亮针叶林”,其最为“明亮”时可以看到千里冰封,并不能看到百花争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本题考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读材料可知,泰加林属于针叶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植被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极地苔原,因此泰加林北部边缘,与其接壤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极地苔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4.C; 5.A
解析:4.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3万光年,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而“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说明开普勒—90星系位于银河系内,C正确。故选C。
5.由图可知,“开普勒—90i”距离恒星近,表面温度高,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星球密度估计与地球类似,大气层状况无法确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6.D; 7.C
解析:6.①指太阳辐射,A错误;②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数量很少,B错误;③指大气逆辐射,C错误;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④,D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①指太阳辐射,A错误;②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数量很少,B错误;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与图中箭头③对应,C正确;④指地面辐射,D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8.D;9.C
解析:8.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拍摄地点是中纬度地区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而冰蛋的形成是当温度略低于0℃时产生。该地5月底和9月底,气温应高于0℃,所以排除B和C选项。而该地位于大湖湖边,受湖泊影响,最冷月会推迟,2月初气温过低,因此排除A选项。12月初为初冬,常会出现气温略低于0℃的条件,故12月初最有可能。D正确。
9.根据材料中关于冰蛋形成的描述,“当温度略低于0℃时,说明需要较冷的天气;“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说明需要小石头或泥浆作为凝结核;冰碎片需要“滚”才能变大变园,而动力最有可能是风。强劲的风力带动冰碎片不停的翻滚,从而形成冰蛋。因此A、B、D三个答案是冰蛋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空气中是否有充足的水汽对冰蛋形成关联度最小。故C正确。
答案:10.B; 11.C
解析:10.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季节。夏季一般不会出现寒潮天气。天文学上,人们习惯把公历3、4、5月份定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从1951—2022年期间每月寒潮发生次数累计图可以判断,寒潮最少的季节是丁,为夏季,寒潮发生较多的季节是乙,为冬季。甲季节是秋季,寒潮随着时间运行寒潮次数增加;丙是春季,随着时间进行寒潮频次减少。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11.根据我国寒潮灾害天气影响范围和出现频率,寒潮主要影响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寒潮影响不到。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海南岛四个区域,最难受到寒潮影响的是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寒潮很难入侵。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答案:12.C; 13.B
解析:1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及流动人口数量少、规模小、频率低,这一时期人口向西部迁移是国家为了进行三线建设,以及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乏的局面;向东北迁移是为了开发东北的森林、矿产、荒地等。读图可知,甲为人口迁出地,多为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省区,C正确,乙为人口迁入地,多为东北、西部等人口稀少的待开发的地区,A、B、D错误。故选C。
13.经济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应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与题中方向不符,①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是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的人口迁移,是为了三线建设、开发边疆等,属于政策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②正确;无论人口如何迁移,都可以加强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联系,缩小地区发展差异,③正确;人口的迁移会增加人们的移动距离与出行频率,加剧交通压力,④错误,故选B。
答案:14.C; 15.B
解析:14.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夏季表层海水温度高,由于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因此深海网箱应当向下调节,以降低水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海水排放的污染物少,水质好,三文鱼的品质好,B正确;近海海水较浅,陆上河流汇入的泥沙等营养盐分多,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来源丰富,A错误;三文鱼通过网箱养殖,水域空间没有差异,C错误;海水密度对三文鱼品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答案:16.C; 17.C;18.B
解析:16.读图可知,图中乙地貌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以侧蚀作用为主,河道曲折,多有牛轭湖形成,因此乙地貌为河曲和牛轭湖,C选项正确,冲积扇通常出现在上游河流出山口处,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海岸堆积地貌沿海岸线发育,因此ABD三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故选C。
17.由图可知,图中甲是冲积扇(或洪积扇)地貌,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两侧山地约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其携带泥沙便大量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堆积体,C选项正确;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错误;冲积扇平面形态呈扇形,B错误;冲积扇上沉积物由扇顶至扇缘颗粒度逐渐变细,D错误。故本题选C。
18.图示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中游地区形成河曲和牛轭湖,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体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塑造了地表形态,B正确;图示地表形态与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关系不大,A错误;水循环可以调节地区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以及促使全球总水量不断增加不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C、D错误。故选B。
19.答案:(1)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显著。东部主要为优势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等地为领先区;西部相对水平较低,为滞后区。
(2)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推进城镇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新旧能源的转换,提高新旧能源转换水平。
(3)新旧动能转换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还可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服务质量,有助于激发城镇活力,带动城镇化的全方位发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解析:(1)分布特征应先总说后分说。据图可知,整体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较高,尤其是北京、苏浙、广东等省区为领先区;中西部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区为滞后区。
(2)城镇化发展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城市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方面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出现角度分析。城镇化发展要求低碳生活,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化、新技术投入,从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3)新旧动能转换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从城市环境、经济、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新旧动能转换会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发展经济学概念。即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答案:(1)冲(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
(3)该区域的西侧为河流的发源地,为山地地形,坡度大;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与地表结构,地表物质不稳定;该地西部地区有断层分布,断层沿线岩石破碎,地壳不稳定。(任答2点)
解析:(1)K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位于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流速减慢导致辫状河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得更加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
(3)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物质基础、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的西侧为河流的发源地,为山地地形,坡度大,再加上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与地表结构,地表物质不稳定。该地西部地区有断层分布,断层沿线岩石破碎,地壳不稳定。
【开学摸底考】高三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解析版docx、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考试版A4docx、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答题卡A3版docx、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全国卷新教材通用答题卡A3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文件包含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解析版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考试版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答题卡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文件包含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解析版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考试版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答题卡docx、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