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梳理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902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梳理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90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知识点梳理 其他 12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知识点梳理 其他 10 次下载
- 《18富饶的西少群岛》知识点梳理 其他 10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知识点梳理 其他 10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知识点梳理 其他 12 次下载
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梳理
展开《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
1、生字、词语(见课本生字表、词语表)
2、字音。
中、江、孤、、浓、相、洞湖、面、曾、打、铜、青、白、望、酒、是
3、多音字。
抹:mǒ(涂抹、抹黑)、mā(抹布、抹桌子)
磨:mó(磨刀、磨难)、mò(磨坊、磨盘)
二、主题思想。
1、《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描绘了宁静和谐、朦胧淡雅的洞庭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和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古诗理解与赏析。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注释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楚江:长江。
日边:太阳升起(落下)的地方。
回:回旋。
相:互相,交互。
孤帆:一只小船。
2、诗文大意。
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
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3、题。
(1)《山行》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
(2)诗中“望、断、开、流、回、出”六个动词,使山水景色呈现出动态美。尤其一个“出”字用得传神,使本来静止的山动了起来。
(3)这首诗作者李白望到了哪些景物?怎么望的?
(碧水、青山、孤帆、日。 按由近到远的顺序。)
(4)对“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理解正解的是(A)
A、船行进在江上,诗人觉得船没动而山在前行,把山写活了。
B、写了诗人站在山上看到了景色。
(5)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或体会?
(天门山的景色在诗人笔下如此雄奇壮丽,由此看来,诗人有一颗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心,我们也要向诗人那样,永远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方好:正好】
空蒙:迷茫漂渺的样子。
亦:也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奇:景色奇妙。
欲:如果;想要。
总相宜:很合适。
2、诗文大意。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西湖就像西施一样,
无论是淡雅的装饰,还是浓艳的装饰,都很合适。
3、题。
(1)前两句写景。
(2)诗句中的西子指西施。
(3)这首诗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美景,在诗中,苏轼运用(比喻)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说西湖像她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西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人心驰神往,也是无数诗人乐于歌咏吟赞的对象。下面诗句中描写西湖的是(A)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诗中指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2、诗文大意。
洞庭湖上水色和月色交相融合,
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3、题。
(1)“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洞庭湖面)比作(未打磨的镜子)。
(2)前两句诗写近景,后两句诗写远景。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千百年来被人称道的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名句。它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作《洞庭湖》。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洞庭湖水面比作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
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5)《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四、这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都是写景诗,是吟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天门山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