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测评
展开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巩固
1.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
下降
解析: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加,稳定性会增强,但若是次生演替过程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封山育林可通过延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都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引起物种入侵,降低物种多样性,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封山育林减少人类的干扰,保持森林在自给自足的生态模式下发生演替,使得生物种类得以保持或增加,以及森林营养结构变复杂,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3.下列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而处于生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B.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应封育并持续禁止开发利用
C.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需要人为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D.合理控制人工桉树林中桉树的种群密度,有利于增加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数,提高人工桉树林的稳定性
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首先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后再合理适度地利用;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4.下列关于“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需不断向生态缸内输入能量
B.需定期向生态缸中通入空气
C.要对缸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白天置于室外,晚上置于室内
解析:生态缸的能量需要来自外界环境(光照),即需要不断向生态缸内输入能量;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不需要定期向生态缸中通入空气;对生态缸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会杀死其中的分解者;白天给予生态缸适宜的光照,晚上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朝趋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故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土壤中的农药等有机物
B.该菌剂减少了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会阻碍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与未修复时相比,修复后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可能改变
D.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C.在草→蚱蜢→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大量捕杀蛇,导致青蛙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
D.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
8.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D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解析: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即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9.众多广阔的湿地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答下列
问题。
(1)人们在某湖边洗菜、洗衣服等并未造成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
(2)大量工业污水流入某湖泊后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并使部分鱼类死亡,污染加重,进而导致更多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
①以上过程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②造成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 含量过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的原因是
。
(3)研究表明湿地植物菖蒲、慈姑、雨久花等对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将这些植物种植在湖泊中能有效地防治水华。
①以上湿地植物能够净化水体的机理是 (写出三点)。
②湿地植物引进受污染的湖泊中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解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洗菜、洗衣服没有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①污水导致的水华使得鱼类死亡,鱼类死亡加重污染,使鱼类死亡增多,这一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②水华是N、P含量过高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并且释放有毒物质,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①湖泊中种植湿地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P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光照使藻类种群密度下降,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可以分解部分有毒物质,故湿地植物能净化水体。②湿地植物引进受污染的湖泊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1)一定的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2)①正反馈 ②N、P 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且释放有毒物质,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①湿地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N、P;能将部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②抵抗力
10.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三个瓶子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
(2)实验结果:
瓶 号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d | 3 | 11 | 25 |
①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三种)。
②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生存的时间较短,说明 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为 。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处理应该与
号瓶作对照。
第二步, 。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解析:(2)①1、2、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和空气。
②2号瓶无河泥, 3号瓶加入了河泥,2号瓶中的金鱼生存的时间较短,河泥的作用是提供分解者和少量无机盐,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③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3)在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应为光照,其余条件均应相同且适宜。将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 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4号瓶内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还会继续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得金鱼生存时间更短。因此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3号瓶内的金鱼存活时间长,4号瓶内的金鱼存活时间短。
答案:(2)①阳光、水、温度、空气 ②分解者 ③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
(3)3 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4号瓶内金鱼的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素养培优
11.在河流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下游的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
稳定
C.该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增大
D.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
解析: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但是在能量上其需要不断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往往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不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其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S1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B.S2越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C.S3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D.该图说明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解析:S1越大,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S2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所用的时间越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S3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和 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 反馈调节,后期属于 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 。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 (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答案:(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4)自我调节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堂检测题,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