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训练题整套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取代的过程
B.从裸岩阶段发展成森林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从裸岩阶段发展成森林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基本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如图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B.群落演替是由外部环境条件决定的
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变得复杂
解析: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群落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
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此岛屿植被茂盛、风景优美成为了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B.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解析: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4.羊草是北方草原的一种多年生优势牧草,前些年由于受到人为开垦的影响,羊草数量显著下降。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之后,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B.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群落演替
C.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发生变化
D.开展退耕还草后,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解析: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发生变化;开展退耕还草后,环境条件改善,故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5.(2020·全国Ⅱ卷)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②①③。
6.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
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没有
终点
C.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分层不尽相同
D.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解析:题图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可能会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最后会相对稳定。
7.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三个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C.图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
解析:根据自然群落演替特点和顺序,可知物种①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②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③属于灌木。由于群落空间分层更复杂,光照越来越弱,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
影响。
8.某海岸在台风经过后,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一年的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现有的植被分布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受到台风灾害后该海岸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B.超高潮带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而低潮带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由于互花米草的繁殖力极强,可在不同潮带大量引入互花米草以提高群落的自然修复速率
D.不同潮带的物种丰富度不同,超高潮带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解析:受到台风灾害后该海岸还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其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超高潮带的群落和低潮带的群落都有垂直结构;互花米草在不同潮带并不一定都具有那么强的繁殖力;不同潮带的物种丰富度不同,超高潮带的物种数目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9.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某著名旅游景区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2)材料二中刺槐在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这会导致当地群落的物种数目减少,物种 降低。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你对城市进行的绿化设计是 。
解析:(1)自然演替的方向与材料一中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土壤、光能等的利用更充分;人工草坪已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及植被,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刺槐能无限制增长,说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并且没有天敌;刺槐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群落物种数目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3)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物种,因为当地物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等环境,同时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群落的结构,提高生物对资源环境的利用能力。
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土壤、光能等的利用更充分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丰富度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10.“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 。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决定动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 (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 。
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演替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土壤里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速度比较快。(3)发生在退耕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影响植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动物主要竞争食物,因此决定动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4)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加快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与自然演替相比会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答案:(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 食物条件 (4)提前 变快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素养培优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最终发展为森林,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种甲、乙、丙中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甲
B.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甲、乙、丙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优势物种的变化,最先定居的物种不再占优势,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结合题图可知,物种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因此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丙;在强光照下,甲光合速率最大,丙最小,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丙、乙、甲;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竞争越激烈,对整体资源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优;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12.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群落的物种组成全部消失
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
C.bc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解析:题图为森林植被生物量变化,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大部分的植物和动物消失,但仍有微生物及少量动植物存在;bc段优势种不断地变化,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群落得到恢复,但具体物种可能有所不同。
13.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 (填演替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 。
(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 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年内的变化:
。
(3)经研究调查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
。
(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成为森林,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 ,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 的能力。
解析:(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可知,弃耕之后,最先生长的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
(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物种丰富度在50年内的变化可描述为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
(3)由于生理整合现象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现象,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
(4)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1)次生演替 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
(2)竞争 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
(3)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现象,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竞争优势,且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
(4)垂直结构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第3节 群落的演替精练,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题,共11页。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