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7987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提升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名著导读:《乡土中国》(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2 次下载
- 名著导读:《乡土中国》(提升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3 次下载
高中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
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把气吞海岳的豪情融汇在盛衰荣辱、兴亡成败的刀兵鏖战之中;把英雄和美人统贯在风光之内;把强大与弱小、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摆放在墙橹灰烟之间;辛弃疾把抗金复国的壮志融汇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恢宏气势之中,把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安放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之间,把战争烽火和苟且偷安的对照摆放在百姓的歌舞升平之中。
A.鏖战 B.墙橹 C.巷陌 D.烽火
2.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巾(lún) 樯橹(lǔ)
B.堆积(jī) 酹江月(lèi) 梧桐(tóng) 乍暖还寒(zà)
C.舞榭(xiè) 佛狸祠(bì) 狼居胥(xū) 金戈铁马(gē)
D.浪淘尽(táo) 港陌(mò) 神鸦(yā) 早生华发(f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5.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塞上长城空自许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 D.君当作磐石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轻浮放荡)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道路)
C.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如今有谁堪摘(忍受,经得起)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同行皆狼狈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停止
B.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元嘉草草 草草:轻率
D.憔悴损 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9.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背窗雪落炉烟直
10.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12.下列对诗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了《诗经》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B.《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C.《登高》前两联虽然极力描写秋景,但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反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陪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
1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14.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墙橹 舞榭 佛狸 巷陌
B.纶巾 寄奴 烽火 廉颇
C.凄冷 苍皇 风情 门槛
D.憔萃 凋谢 次第 寻觅
16.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1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18.下面对三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辛词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C.辛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D.情景交融是李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一尊还酹江月
C.尚能饭否 D.赢得仓皇北顾
20.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樯橹灰飞烟灭
21.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2.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26.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28.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真可谓“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英雄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9.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中“浔阳”“月色”匹配的相关诗句各1句。
30.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3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写秋天秋光遍地,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
B.“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承前,说因为时近重阳,要添衣御寒;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
C.下片前三句写黄昏院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词人酒醒之后,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
D.由捣衣之声、细微的蛩鸣声和滴漏声组成了婉转优美的交响乐曲,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及往事的无比怀念。
3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4.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3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36.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7.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3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憧。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王长官当时住在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③摐摐:形容雨声。④釭:灯。
3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三句出语不凡,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将人神化,暗含傲视天下的豪情。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出了与王长官在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的高雅志趣。
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40.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1.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作于早年,与《声声慢》一样写愁思,但二词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等均不相同,试加以分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杭①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②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税:又作粳,即不黏之稻。②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4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世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谪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寄托的手法,由景人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43.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4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4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46.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7.“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上巳召亲族: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褉”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祛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后。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4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B.“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两句写词人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一个“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
C.“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
D.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本词写出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49.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5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以咏“早朝”为主题的唱和诗,写景极尽铺张,氛围渲染庄严,对仗精工典丽。
B.颔联中“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碧辉煌和雕栏玉砌。
C.颈联将“花迎剑佩”“柳拂旌旗”的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的时间融汇成一体。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52.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 江 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5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4.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5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陵:与下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宋有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的习俗,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这首词的首句三个“深”字连用,试分析其作用。
5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辛苦吟
于 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注]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注]嫫母:黄帝的妃子,为人贤德而面目丑陋。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5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的词,从词的上阕可以看出,主人公不仅有无休止的漂泊羁旅之苦,更有一种功业未成、年华老去,生命虚耗的憾恨。
B.从“行路无情”“年去年来”中我们能看出词人的漂泊,从“何成”中可以看出词人老大无成的遗憾,“垂垂雪几茎”更反衬其悲愁之重。
C.“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营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境相通的清寒世界,情景交融。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词人消沉没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
59.“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
60.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②,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③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间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④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东晋以数万军队在淝水击败前秦苻坚的几十万大军,取得大胜。②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下。③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④周雅:指《诗经·小雅》中赞颂周宣王中兴功绩的诗篇。
6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指出了晋军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结阵当蛇豕”,写晋军布阵对抗敌军,称赞了晋军战斗力之强。
C.“夜间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军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军之功堪比周宣王中兴之功。
62.前人评价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写“淝水之战”的用意。
63.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精品习题,文件包含第16课赤壁赋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6课赤壁赋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0课劝学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0课劝学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