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63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63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63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展开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 ||||||||||
授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三( )—三( )班 | 科目 | 科学 | 备课时间 | 第 周 | |||
课题 | 12.河流与湖泊 | 课时安排 | 1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第 周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简要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探究兴趣 2.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3.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4.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 | 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 ||||||||
难点 | 做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模拟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 |||||||||
教学法 |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试验法 | |||||||||
教具准备 |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彩泥、装水的塑料瓶 | |||||||||
教 |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生回答。我们国家有很多名山大川,河流湖泊,这几个地方大家去过吗?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几处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生:非常美丽,都有水存在. 师:大家看的非常仔细。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处,河流水与湖泊水就是水存在的一种形式。那么,河流与湖泊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河流与湖泊。(板书课题) 二、交流见过的河流与湖泊,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不同 1.师:说一说,你居住的地方有河流和湖泊吗? 生回答:瘦西湖、高邮湖、邵伯湖、大运河、小秦淮河、凤凰岛、玉带河…… 2.师:你见过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3.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完成记录单。小组选定代表展示与汇报。 4.师总结:大家画的不错。我们国家的河流与湖泊有怎样的分布情况呢?地图上,通常用蓝色的细线表示河流,有长有短。湖泊通常是蓝色的闭合图形,大小不一,形状同湖泊实际形状相同。 5.师: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储水?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 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师: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三、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如何模拟降雨,怎样才能观察到河流的形成?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生回答。 3.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油泥以及装水的瓶子。你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①什么样的地形才能形成河流与湖泊?②河流的源头在哪?河口在哪?③湖泊有哪几种形成方式?生回答。 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四项任务: ①模拟地形的设计与制作②往模拟地形降水③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④整理收拾实验器材 5.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形成一条河流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②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形成湖泊也必须具备2个条件:包括湖盆与水,其中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有的湖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在低洼处筑坝形成的。(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 四、介绍河流和湖泊的用途 1.师:有人把河流比作“地球的动脉”,川流不息;把湖泊比作“地球的明珠”,光彩熠熠。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河流与湖泊对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 2.师:河流与湖泊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有着哪些密切的关系呢?生回答。 3.试着看这几幅图来补充一下(PPT展示) 4.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加以概括:灌溉 、养殖、航运、发电、重要的淡水资源等。 五、板书设计
8.河流与湖泊 1.河流:蜿蜒曲折,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 湖泊:湖光山色,水是蓄积在洼地里 2.模拟形成过程 3.用途:灌溉 、养殖、航运、发电、生活和生产用水
|
| ||||||||
教学后记 |
| |||||||||
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 ||||||||||
授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三( )—三( )班 | 科目 | 科学 | 备课时间 | 第 周 | |||
课题 | 13.地下水 | 课时安排 | 2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第 周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水井模型,结合地下水示意图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和研讨,体验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思考模型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建立水井模型。 3.了解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知道地下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科学技术去改善状况的。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 | 认识地下水的来源和使用途径。通过自主学习资料的方式,在回顾已有知识和阅读新资料中建立概念,在独立思考生成观点后,进行一对一的想法配对,从而使观点完善立体。资料分析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完成科学概念的建立。 | ||||||||
难点 | 建立水井模型。地下水与学生的生活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制作水井模型,将知识与经验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是地下水主要来源,同时感受古代人民挖井取水的生活智慧。 | |||||||||
教学法 | 教法:设计试验、归纳总结 学法:观察、感官研究 | |||||||||
教具准备 |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石头和沙子若干,塑料罐一个,去底的塑料杯一个,水若干、塑料勺一个。 | |||||||||
教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河流、湖泊是人们重要的淡水资源。 2.师:丰富的淡水资源孕育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命,但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却是这样的,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 生:地下有水,挖井。 3.师:你们都觉得地下有水吗?说说理由。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地下有水,而且还知道人们一般都用井用取用地下水。(板书:井 人工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5.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怎样为我们所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下水。 二、地下水的形成 1.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看来想要知道地下水的形成,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但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显然老师并不能带大家去挖一挖看看地下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搜集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已经研究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测。 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同学们阅读资料,观察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地下结构分几层? 问题2:这样的结构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你猜测地下水应该存在于哪一层? T:P:S(思考:配对:分享)策略过程: ①学生在记录单上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看法,不能交流。 ②成对合作,问一问同伴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寻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修改记录单。 ③老师请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依次进行补充。 3.师总结: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土壤稀松多孔,而最底层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地下水停留在碎石层。那根据这个推测,如果我们想要打井,应该打到哪一层? 生:碎石层 4.同学们推测的对不对呢?我们怎样验证? 三、建立地层结构模型 1.师:老师是没有办法带大家去挖挖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科学家做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模型。开动脑筋,想想需要哪些材料? 生:土壤 碎石 岩石 2.师:为了防止弄脏桌子和衣物,我们需要一个不漏水的罐子把这些材料装起来,刚好就用罐子的底部模拟岩石层,在罐子底部放上石子模拟碎石层;再放入沙子和泥土模拟土壤层。 3.师:(出示模型)现在模型建立好了,地下水从哪里来呢? 生:用水模拟下雨。 4.师:我们在罐子上方均匀的洒水表示降雨,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 5.师:为了方便大家挖井,老师已经事先把井的位置放在了地层里,大家可以利用勺子来挖井。挖哪一部分的土壤? 生:挖井里面的。 6.师:请大家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我们的验证,看一看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 实验步骤: ①补充地下水:一位同学利用装置均匀的将水洒在模型上,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 ②协作挖井:利用小勺挖取井内泥土,观察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 7.师:下雨后,地下水去了哪里? 生:雨后,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慢慢向下渗入土壤中。再慢慢向下填满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再向下,下面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啦!所以地下水会停留在不可渗透的岩石层上面。(板书:可渗透层:土壤、碎石 不可渗透层:岩石) 8.师:哪一层的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我们打井要打到哪一层? 生:碎石层。 四、认识泉 1.师:事实上,地下结构要比我们今天的模型复杂的多。想要打井就要先做地质勘探,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打井。有的地方储水量少,打到岩石层也没有水;但有的地方储水量丰富、地形适宜,地下水反而会自己跑出来!你们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下。 2.师:(播放泉动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水常年不断地汇入河流,是河流补给的重要部分。(板书: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五、地下水的现状 1.师:在现在,中国仍然有400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越来越多,地下水的状况并不乐观。我们通过视频通过视频了解会发生什么。 2.这里有一副关于地下水漫画,想一想漫画想要表达什么? 3.师:看来即便有雨水的补充,但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储量,读一读这两幅图,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补充地下水的? 生:透水砖 透水混凝土 4.同学们回家之后继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补充地下水?做一个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帮助地球妈妈解决遇到的这些难题。 六、板书设计
13.地下水 井 人们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可渗透层 :土壤、碎石 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不可渗透层 :岩石
|
| ||||||||
教学后记 |
| |||||||||
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 ||||||||||
授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三( )—三( )班 | 科目 | 科学 | 备课时间 | 第 周 | |||
课题 | 14.海洋 | 课时安排 | 2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第 周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 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咸的原因。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3. 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 | 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 | ||||||||
难点 | 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 | |||||||||
教学法 | 教法:设计试验、归纳总结 学法:观察、感官研究 | |||||||||
教具准备 |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 | |||||||||
教 | 一、导入新课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 生:大海。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板书课题) 二、海水的组成 1.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 2.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 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 5.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接下来让我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 7.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没错,剩下来的就是盐类物质,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海盐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正是这些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约为4%,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 8.师:流入大海的河水是淡水,为什么海水却是咸的呢?是的,江河流入大海时夹杂了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 三、淡化海水 1.师: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1%,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2.生:淡化水资源。怎样才能使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呢? 3.师:我们刚刚的实验把淡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淡化海水呢? 同学们来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淡化海水的装置。 4.实验二:淡化海水 5.师:我们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海水获取淡水的方法。同学们除了这个装置,你还能设计出别的海水淡化装置吗? 四、丰富的海洋资源 1.师: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它生活在哪里?它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2.师:海洋中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还有哪些资源? 3.观看影片。 4.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 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 20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5.师: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和谐发展。 五、板书设计
14.海洋 云 雨 水分蒸发、凝结
江河 海洋 (盐类物质) (盐类物质) |
| ||||||||
教学后记 |
| |||||||||
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 ||||||||||
授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三( )—三( )班 | 科目 | 科学 | 备课时间 | 第 周 | |||
课题 | 15.珍惜水资源 | 课时安排 | 1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第 周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稀少的。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水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悟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稀少的。 2.能充分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3.学会保护、爱惜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 | 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 | ||||||||
难点 | 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 |||||||||
教学法 | 教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实验法 | |||||||||
教具准备 |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1L量杯一个,三个50ml烧杯,一个滴管,三个汤勺,一个水槽,两个水盆。 | |||||||||
教 | 一、导入-----科学阅读 1.准备一段科学阅读资料,和珍惜水资源有关的。 2.教师提问:你能从这段信息中获得什么?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珍惜水资源。(板书:珍惜水资源) 二、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师:水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 2.师:小结。那么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3.播放关于水的视频。 4.展示水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各面用途的图片,提问学生,学生猜测或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 5. 师小结:农业上,庄稼的生长需要用水灌溉。人们可以利用河道进行运输,水让车变整洁,海里的生物在海里自由的生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出现。它有很多种角色,它非常的重要。(板书:重要) 三、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1.师:地球上那么水无处不见,我们会缺水吗?(生自由回答)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海水是不能被人类所利用的,那我们所能利用的就是淡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地球上的淡水究竟有多少呢?谁知道?(学生自由回答) 3. 师:假如地球上的水有1000ml,那冰川水有21ml、地下水有6.5ml、河流与湖泊水有0.5ml。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演示实验,来感受一下。 4.教师演示,将预备好的1000ml水展示给学生。 (1)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21ml。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预设:冰川水。)并在PPT上做相应的图片展示。 提问:那你知道冰川水藏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预设:藏在南北极中,很难被人们所利用。) (师相机板书:冰川水) (2)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6.5ml。提问学生它是什么水?(预设:地下水)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日常能利用到的地下水。展示相应的地下水图片。(师相机板书:地下水) (3)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0.5ml。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预设:河流与湖泊)师讲解,河流与湖泊可以帮助人们灌溉农田,补给地下水。(师相机板书:河流与湖泊) 5.师:小结:冰川水是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只有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是非常有限的。(板书:有限) 四、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1.师:地球上的水是极其有限的,当面对七十亿人口,我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讲解:比如。大自然最初向人们供应5勺水,人类每次用2勺水,而大自然每次只能补给2勺水。(师边讲解边做) (2)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实验具体如何操作呢?(学生复述,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意事项:不要把水洒出来,保证活动的严谨性。 3.学生活动。 4.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地球向人类供给一滴水,人类就将使用两滴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板书:匮乏) 五、节约用水 1.师: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展示图片) 2.面对以上节水措施,请你想一想,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在家中可以进行哪些节水措施?(生自由回答)(播放节水小能手视频) 3.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 4.小结:一滴水、一片绿,才是整个地球,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请大家从现在做起争做节水小卫士。 五、小结 教师寄语。
六、板书设计
15.珍惜水资源 节约 珍惜 冰川水 重要 有限 匮乏 地下水 河流与湖泊
|
| ||||||||
教学后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