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0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0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共12页。

    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三( )—三( )班科目科学备课时间第 周课题4.土壤的成分课时安排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 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3.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教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试验法教具准备教师材料:PPT、土壤。学生材料: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故事导入新课1.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 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生:土壤2.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二、观察土壤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生:挖点土来观察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 PP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生:开始观察5.汇报 生:汇报时注意,先说我在土壤中发现了......这些是我没有观察前就猜到的,还有......是我观察后发现的,另外......我没有看到,我猜测土壤里有(没有)......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生:可以摸一摸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3.汇报预设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4.学生活动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呀?生:猜测,浮上来.......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四、总结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啊?(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枯树枝,水,空气,草根,小石头......五、课后活动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小公园里的土壤,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土壤呢?生:菜地、花坛、河边...... 2.师: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和今天不一样的土壤,用学到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里面有哪些成分!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4.土壤的成分我们用: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 枯树枝 水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 .......教学后记 X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三( )—三( )班科目科学备课时间第 周课题5.土壤的类型课时安排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 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2.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3.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2.愿意亲近土壤。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教学法教法:设计试验、归纳总结 学法:观察、感官研究教具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纱布、放大镜、漏斗、水。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2.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3.山东烟台的苹果鲜艳红润、汁多味甜;小红毛花生,又名小京生,以浙江的嵊州市生产的为最佳。小红毛花生特点是壳薄光泽,香而带甜,油而不腻;扬州宝应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香糯莲藕更是成为当地一道菜色。4.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奥妙吗?5.预设:(1)与气候有关(2)与土壤有关(3)与光照有关6.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这些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秘。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1.谈话:让学生分组领取苹果、花生、藕土壤样本,猜一猜哪种土壤(编号①、②、③)属于哪种食物?2.预设: 1、苹果属于①、花生属于②、藕属于③2、苹果属于②、花生属于①、藕属于③3、苹果属于③、花生属于①、藕属于②……3.猜想有很多,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们的发现。4.①:颗粒较小②:颗粒有大有小③:颗粒较大5.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6.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7.提问: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学习了,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8.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9.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所以制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活动三: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10.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但是多肉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少,荷花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11.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12.预设:沙质土渗出来的水多。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壤土渗出来的水多。1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14.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15.小结:土壤类型 特  点沙质土   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 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16.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不喜潮湿。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通过对土壤的了解,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③、苹果树对应②、藕对应①。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了,分发一枚大红星。17.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苹果这么好吃、花生这么香甜了吧,由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但是它们的美味也不仅仅是由于土壤哦,与当地的气候、光照也有密切联系。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1.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3)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2.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3.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5.土壤的类型 沙土:粗糙,不能握成团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 黏土:细腻、握成团 壤土: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 渗水性:沙土最好,壤土次之,黏土最差教学后记 X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三( )—三( )班科目科学备课时间第 周课题6.肥沃的土壤课时安排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 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肥料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3.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4.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法教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试验法教具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一、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二、了解腐殖质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①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②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③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④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动物。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三、了解土壤的分层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2.交流讨论: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②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2.交流讨论: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②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1.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3.是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4.制作步骤:(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六、畅谈收获1.过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肥沃的土壤,从西部大山一直到叶卓淏家的小葱,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很多问题,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呢?2.小结:是啊,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期待同学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七、板书设计6.肥沃的土壤动植物遗体腐殖质教学后记 X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三( )—三( )班科目科学备课时间第 周课题7.保护土壤课时安排2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 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2.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难点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教学法教法:讲授法、试验法学法:观察试验法教具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导入新课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①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②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生:①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②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2.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3.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4.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5.师:谁来解释为什么呢?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会向下流动。1.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需要坡度)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植被)植物像被子一样将土壤覆盖起来,我们称其为植被。(可能有无植被有关)3.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关呢?那你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坡度呢?4.那么下面呢?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土壤,小草)土壤需要准备几份?首先黄河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长江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黄河岸边可以用无植被的土壤模拟,长江岸边可以用有植被的土壤模拟)还需要哪些材料?出示材料:这些材料老师依据小朋友们的要求准备了土壤、植被、花洒、水等。5.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坡度可不可以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那我在模拟雨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可不可以一个雨水很大,一个雨水很小?(雨水的量需要一样多,且倾倒高度及角度需要一样)6.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要求。7.注意事项:(1)同样力度挤压瓶体。(2)仔细观察两份装置内土壤的变化情况。8.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植被的水较为清澈)出示结论:有植被的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植被的水相对来说较少)9.但是在生活当中不仅会有雨天,还会有一些大风,暴晒天气,都会影响我们的土壤流失情况。10.其实植被不仅仅对于土壤流失有影响,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什么影响?当植被被破坏,不仅影响土壤流失,还会影响蓄水能力的现象,我们称他为水土流失现象。思考:为什么有植被了之后,水土就会流失的较少呢?有植被的土壤有什么结构呢?简单观察一分钟。11.土壤不仅重要,还那么容易被破坏。那么对于这么多人类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呢?这些行为对于土壤地保护是好还是坏呢?分别出示:砍伐森林、修筑梯田、开窑烧砖、轮作休耕的图片。12.小组内内讨论一分钟时间,得出一致的答案,在记录单2勾选出答案。如果小组内有分歧,那么这幅图片的位置就不打勾。13.小组成员讨论分享,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总结14.可能会出现异议的在:修筑梯田其实是更广泛的利用了土壤的面积,做到了防止土壤滑坡。15.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三、课后拓展1.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土壤的现状和造成土壤流失的一部分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给黄河泥沙治理提供什么意见呢?(植树造林,宣传环保)2.提供这样意见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根据今天所学说一说理由。3.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宣传呢?(制作视频、手抄报等等)4.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土壤?(适当的施肥,种植一些可以恢复肥力的植物等等)经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之后,也可以和家人同学之间多多宣传保护土壤的各种方法。四、板书设计7.保护土壤降雨→水土流失 坡度 蓄水能力下降 教学后记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