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598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上化学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598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上化学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598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沪教版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常用仪器介绍,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课堂学习: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空气,因其无色无味的特点,使人们长期以来都错误地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物质。
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是一
种含有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
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
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⑴红磷燃烧发出 火焰,产生大量 烟;
⑵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实验结论:
⑴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⑵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 ;
⑶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且支持燃烧;
⑷剩余4/5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注意事项:
⑴药品的选择:不能用铁、镁、木炭、硫等代替红磷;
⑵红磷要过量,用以消耗掉全部的氧气,否则测定结果会低于1/5;
⑶装置气密性要好(塞子要塞紧),如气密性不好,即使红磷耗尽了氧气,外界
空气也会进入集气瓶,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⑷待白烟消失,集气瓶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
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
2、物质的初步分类
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混合物: 。如:空气。
3.活动探究:葡萄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分析:上面加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讨论交流:水能不能变成油,铁矿石能不能炼在黄金?
讲解:当然,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宏观的世界,那么物质的微观结构如何呢?
长期的探索之后,我们发现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教师打比方介绍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完成P16的“交流与讨论”。
讨论交流:煤和石油的用途,化学在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堂总结:教师简要回顾所学,激励同学们课后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增强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一班级 姓名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用醋 B.合金 C.蒸馏水 D.洁净的空气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牛奶 C.氮气D.啤酒
5.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学生练习二
1.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2014-2015第一学期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课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课题: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一课时)
补充栏
主备:周建军 执教: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了解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
课堂学习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铜绿”和盐酸的作用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 ,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成 溶液。
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铜绿+盐酸→
2.“铜绿”受热的变化
实验现象:绿色的固体受热后变成了 固体,在试管壁上有 生成,
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
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铜绿→
综合1、2可知铜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生成了铜绿,其主要成分为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探究:研究镁的性质实验:金属样品镁条
1.颜色状态
2.是否容易被折断
3.是否可以导电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5.在食醋中的变化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
写出下列常见元素的符号
碳 氢 氧 氮 硫 钠
汞 镁 铝 硅 锰 铁 银
磷 氯 钾 碘 钙 铜 锌
2.化学式
氧气 金刚石 镁条 氨气 氯化氢
氧化镁 二氧化碳 碳酸氢铵
3.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一班级 姓名
抄写课本P75表3-4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每个元素符号写5遍。
学生练习二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水的电解 B.水的浮力
C.水的分子结构 D.水的元素组成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食物腐烂 C.剪贴窗花 D.钢铁生锈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2014-2015第一学期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课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课题:实验基本操作
主备:周建军 执教: 上课时间:
一、常用仪器介绍
AUTONUM .试管:(1)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便于操作和观察。也可用于少量气体的收集。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可直接用火加热。(2)有时作简易发生器,注意事项:(1)加热前外壁无水滴,最大盛液小于试管容积的1/3。(2)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3)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
AUTONUM .玻璃棒:(1)搅拌溶液,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或加快溶解,或加快反应速率。(2)使固体或溶液混合均匀。(3)溶解、过滤时用作引流。(4)用于蘸取少量溶液,用以检验溶液的性质。注意事项:每次实验后必须洗净玻璃棒,防止沾污试剂。
AUTONUM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注意事项:(1)液体不要吸入胶头内,以免药液腐蚀胶头。(2)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3)滴加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与反应器接触。(4)取液体时直立平移。(5)使用滴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接近反应器附近。
AUTONUM .酒精灯:用作热源。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
注意事项:(1)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2)点燃时用火柴,严禁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3)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4)加热时用灯的外焰。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AUTONUM .量筒:量度液体的体积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时行。(4)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AUTONUM .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 (1)用作收集气体时,使用前磨砂玻璃片与瓶口都应均匀薄涂一层凡士林。磨砂玻璃片应紧贴瓶口推、拉,以完成开、闭操作。(2)集满气体待用时,有两种放置方式,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瓶口应向上,反之则向下。(3)集气瓶不能加热。进行某些实验时,瓶底还应铺一层细砂或盛少量水,以免高温固体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AUTONUM .滴瓶
瓶口磨砂,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不能直接加热,滴管不能互换。
AUTONUM .集气瓶:瓶口面麿砂,并配毛玻璃盖片。用作气体收集或气体燃烧实验。
二、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中,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并让其沿着容器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的用镊子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的底部为宜。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液体药品取用时,试剂瓶盖倒放在桌子上,标签对着手心,紧贴容器口缓慢倾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1-2毫升。
取用药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做到“三不”: 、 、 。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试验规定的药品用量取用,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用 ;固体取用 。
(3)、试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能 ,更不能 ,要放到 。
2.液体的量取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用量筒,选择的量筒与所量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倾倒至快接近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更不要倒置以防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滴加时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垂直管口滴加。滴管不能伸入试管或烧杯中,应把它悬在上方,以免沾污试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3.物质的加热与液体的过滤
⑴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⑵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加热使用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浓酸、浓碱的使用
浓酸、浓碱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时特别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腐蚀。 酸沾在衣服或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NaHCO3 溶液冲洗。
如果是浓硫酸沾在皮肤衣服上,先用抹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碱沾在衣服或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学生练习一班级 姓名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
D.组装仪器时,一般循环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新课引入,实验分析,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与探究,指导阅读,探究与活动,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