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探究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⒉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理解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⒊初步学会用过滤对混合物进行分离。过程与方法:⒈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⒉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化水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及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生活中转入化学学科。本课题主要是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出沉淀、过滤、吸附等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水的认识。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中的学习重点。 学习分析 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所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导学预习,课间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活动准备烧杯(3个)、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明矾、收集的河水;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用唐代诗人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导出研究的对象——水,展示纯水和天然水,并分析纯水和天然水的不同。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天然水中有杂质——不溶性的和可溶性的。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为后面水的净化埋下伏。分组交流巡堂并释疑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导学案中知识点。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获取并深化本课题的知识。新课讲授提出问题:这是我们从天马河里收集到的河水,怎样对它进行净化呢?播放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对自来水的净化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净水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归纳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2.吸附沉淀法。讨论、归纳。了解静置沉淀法和吸附沉淀法。并介绍活性炭的作用,结合生活。提问:如何除去水中沉淀。根据导学案回答。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过滤法。从课本上了解过滤操作的步骤和要点,明确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交流合作精神。总结归纳根据导学案中的注意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操作解决相应的问题。让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产生碰撞,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提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指出哪些操作会引起不良后果。 使学生对过滤操作有深刻认识。拓展延伸提问:生活中可以代替以上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结合生活,解决问题。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战课堂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并邀请两位学生板书答案。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练习深化本课题所学的知识。小结作业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今天所学内容:1、净水方法;2、过滤操作。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来水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二、探究实验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教学反思本课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最好在实验室开展。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原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碳的单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